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第142章 嫡长公主

第142章 嫡长公主

王昙首见刘义隆已经想开,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毕竟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实在是难以回答。

刘义隆让王昙首回去,自己却回到后殿,来到皇后宫中。

袁齐妫此时正在宫中与青儿闲聊,刘义隆的到来让二人都很开心,毕竟刘义隆身为皇帝是很忙的,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们。

其实刘义隆对于后宫的态度很明确,不一定有太多的妃子,虽然曾经也想过后宫佳丽三千,可是那只是想想罢了。

刘义隆是有志向的人,如今天下尚未一统,刘义隆想把精力放在治国之上。

按刘义隆的想法,女人多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他可不想自己的后院起火。

如今就很好,皇后袁齐妫出身官宦人家知书达理,淑妃青儿温良贤淑,惠妃拓跋氏也是性格温和,三人相处还算融洽。

这让刘义隆很是开心,哪个男人没想过自己的几个女人能够和平相处。

刘义隆知道自己以后还会有其他妃子,但是如果有妃子想要在后宫搞事情,刘义隆绝对不会手软。

陪着两人聊了一会,刘义隆就被内侍叫走,去处理政事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皇后袁齐妫很快要临盆了,刘义隆派来很多侍女和御医,防止皇后出事。

一切也都很顺利,就在刘义隆焦急等待的时候,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传了出来。

刘义隆很是开心,两世为人,这还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很快,一个侍女跑出来,“恭喜陛下,皇后娘娘为陛下诞下一个公主。”

刘义隆愣了一下,然后道:“下去领赏。”

虽然是女儿,刘义隆也没有多失落。

很快,刘义隆看到了已经精疲力尽的袁齐妫和一旁包裹着的女儿。

看着袁齐妫,刘义隆一阵心疼,这一刻,刘义隆感受到母亲的伟大。

在询问御医确认皇后和公主都没有问题后,刘义隆彻底放下心来。

此时的袁齐妫也醒了,刘义隆坐在床边,“妫儿感觉怎么样,有哪里不舒服吗?”

袁齐妫摇了摇头,“陛下,臣妾有负陛下,未能给陛下诞下皇子。”

“别这么说,这是朕的第一孩子,朕喜欢着呢。”

袁齐妫松了一口气,她很怕刘义隆因此冷落自己,看到刘义隆的表现,她很欣慰。

“妫儿,女儿的名字朕已经想好,就叫刘英娥,封号为东阳公主。”

“多谢陛下。”

“妫儿你辛苦了,好好休息。”

…………

自从刘英娥出生刘义隆每日都会去看自己的女儿,虽然原历史中,这个女儿参与刘劭巫蛊之祸,但是如今的严道育已经死去,刘义隆也不会让女儿误入歧途。

又过了几个月,淑妃青儿也为刘义隆生下一女,刘义隆为其取名刘英媛,封号临川公主。

刘义隆对两个女儿十分喜欢,每日都会去看望。

不久后建康宫又传出喜讯,惠妃拓跋氏也有了身孕。

这让刘义隆又有了期待,不过刘义隆知道,惠妃就算是生儿子也是庶子,而且拓跋氏作为鲜卑人,他的儿子也只能是一个藩王而已。

于是刘义隆每天又多了一项,看望拓跋氏,刘义隆对三个妃子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这也让拓跋氏感受到了温暖。

远离家人,来到南方,本来对于拓跋氏来说就很不适应,虽然她的侍女都是自己的族人,但是她依然感觉不适应。

如今看到刘义隆对自己并未轻视,心里感觉很开心。

她也有自知之明,就算她生个儿子,也不可能坐上皇位,这时候她反倒希望是个女儿。

时间很快到了公元428年,如今刘义隆已经登基六年了,这六年刘义隆经历了很多,尤其两个女儿的降生让他很是开心,如今拓跋氏也要生了。

新年刚过刘义隆就加封彭城王刘义康为楚王,食邑加倍,并且进入兵部任职。

刘义恭年纪尚小,仍然是江夏王,食邑不变,入太学。

刘义宣封为南郡王,入太学。

刘义季为衡阳王,入太学。

这几个弟弟算是开始成长起来。

至于大哥除了齐王封号,刘义隆拜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司徒,参知政事。

但是刘义符却依旧整日吃喝玩乐,所有虚职都欣然接受,实职一概推辞,就说能力有限,不足以胜任。

刘义隆也没有办法,只能随着他。

不久,拓跋氏为刘义隆生下一个皇子,这也是刘义隆第一个儿子,虽然不是嫡长子,但是刘义隆很是高兴。

不过取名却难住了刘义隆,刘劭这个名字刘义隆还是打算就给嫡长子,刘濬这个名字刘义隆不喜欢,至于刘骏,这个名字的母亲如今只是一个宫女。

而且刘义隆觉得她不在自己审美之上,所以自从其入宫之后就一直让她待在太妃张阙宫里。

想来想去,就叫刘铄吧,这原本是刘义隆第四子,如今却成了庶长子。

刘义隆也想好了,这个儿子有鲜卑血统,绝对不让他习武,让他走文官路线,以后作为太子的左膀右臂。

刘义隆也将想法跟拓跋氏说了,拓跋氏很认同,她也不希望儿子习武,因为那样很危险,她也不希望儿子去争什么,能够做一个小官就可以了。

不过作为刘义隆的儿子,宋国宗室,官可小不了。

如今的刘义隆有了一子两女,也算是很不错了,不过太妃张阙又开始了,她认为刘义隆后宫有些太冷清了,开始为刘义隆物色妃子。

刘义隆对此也没反对,反正到时候再说,之前张阙有事干也省的她无聊。

刘义隆现在正在大力推广养蚕,最近蜀锦的需求量增大,需要大量蚕丝,所以刘义隆一直在想办法鼓励百姓养蚕。

但是如今宋国各地已经基本稳定,很难有多余的百姓去养蚕,北方安定,南下的流民也已经很少了。

所以刘义隆打算将战俘释放一些,让他们成为蚕农,这也是他们摆脱苦力的一个机会。

徐羡之等人也很赞同,多次大战之后,很多俘虏都成了苦力,虽然只要保证他们的温饱,但这也是一项巨大的支出。

将一部分转为蚕农,他们就可以自给自足,朝廷也能省下一大笔开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