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医馆
柳榆二人听到齐掌柜连壳带笋出到三文一斤,俱都喜出望外。
要知道,他们在镇上的酒楼食肆虽也能卖到三文一斤,但那是去了笋壳的。
且价格也没这么好。
两人心里极满意,极力压制上扬的嘴角,冲齐掌柜点头。
“那行,既这么着,先把笋子搬进来,咱们先过秤,再验货。”
酒楼后院颇大,七八个竹匾上晾晒着一些食材。
柳榆扛着麻袋,找了处远离水井,又宽阔些的地儿搁下。
等柳榆和柳山把板车上的冬笋都搬进来,齐掌柜招呼小伙计拿秤出来。
柳榆二人协同酒楼的伙计忙活一阵,总算把所有的冬笋都给过完秤。
柳榆的带来的冬笋有三麻袋半,一共是两百八十三斤。
柳山的更多一些,五麻袋冬笋共四百六十五斤。
冬笋称完,齐掌柜便把二人带来的冬笋都倒出来,柳榆的因为昨儿挑选过。
少有破损的,笋壳完整,大小也算均匀,有些实在小的,剥开笋壳,一眼看过去,也是水灵灵的清脆。
柳山的却是参差不齐,里面混着些挖破的笋子,还有些泥土和竹叶。
齐掌柜倒也没说什么,柳山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在齐掌柜发话前,忙拿起丢在一旁的麻袋,把破损的冬笋都挑拣了出去。
齐掌柜在一起散落的枯竹叶里捻起一片墨绿竹叶,触手潮湿,也信实了二人是昨儿新挖的冬笋。
小伙计最后又把破损的冬笋给称一遍,共二十八斤。
齐掌柜拿着算盘一番拨弄后,看一眼柳山:“扣除坏的,这些好的冬笋共四百三十七斤。”
“你们记一下数目,待会儿称完竹鼠,咱们再一起结账。”
竹鼠仍旧我竹笼里咔嚓咔嚓吃着竹竿竹根。
李冬生带来的竹笼颇大,仿佛是可着板车做的,刚好卡在板车里,占满整个车厢。
“冬生贤侄,今儿这鼠你是卖整只,还是鼠皮和鼠肉分开卖!”
柳榆听到竹鼠的皮肉还能分开卖,顿时惊呆了。
忙就顺着齐掌柜的目光,一起去看李冬生。
李冬生沉默一会儿,道:“卖整只吧!”
齐掌柜闻言,笑的愈发和煦,命小伙计取一只满罩黑布的竹笼。
也不进后院,直接就在板车旁,开始过秤。
柳榆因为心里存的事,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几人的动作。
只见李冬生小心取出一只竹鼠,在竹鼠受惊挣扎撕咬前,快速放入手中蒙着黑布的竹笼里。
小伙计从善如流的开始过秤。
第一只竹鼠连鼠带笼共有八斤。
这个竹笼约摸有一斤多重,也就是说这只竹鼠足有六斤多。
就是在竹鼠里面这也算是大块头了。
齐掌柜在伙计报数后,颇响亮的拨动一下算盘珠子。
李冬生也不耽搁,在小伙计称完后,拿过竹笼,直奔后院的一处房间,从打开的房门不难看出,这是间柴房。
柳榆探头看过去,只见柴房正当中却是放置着一个同车上竹笼大小差不多的笼子,上面同样蒙着破被。
“柴房里那个竹笼是冬生带过来的,他日常若是捉了竹鼠来卖,就放在那处。”
见柳榆好奇,齐掌柜开口解惑。
接下来的几只,却比第一只稍稍小些,不过也都在五斤往上。
最大的那只油光水滑,毛茸茸一团,看那样子得有七斤都打不住。
全部竹鼠称完,齐掌柜又扣除了竹笼的重量。
一阵拨弄算盘珠子后,齐掌柜报出数:“一共是七十四斤!”
“今儿送来的竹鼠品相颇好,老夫给你二十文一斤,不拘大小,一张鼠皮算你十五文。”
“冬生贤侄,你觉得如何!”
齐掌柜手扣着算盘,笑眯眯看着李冬生。
李冬生心里松口气,每斤比寻常时候多两文银钱。
鼠皮的价格也算公道。
“价格很公道,多谢齐掌柜照拂小子!”
齐掌柜摆摆手,竹鼠肉质鲜嫩,冬日的竹鼠更是鲜美。
城里最不缺的便是老饕食客,晚点他把风声一放,这个年节的大菜噱头也就有了!
至于鼠皮,那算是附带的,不过看方才那些竹鼠的油光水滑的毛皮,十五文一张皮子也划算。
冬日的皮毛更加厚实暖和,拿来做个坐褥,或者冬靴的里子,都是好的。
最后算下来,柳榆的冬笋共结钱七百一十四文,柳山的更多,共有一千三百一十一文。
李冬生竹鼠连同鼠皮,一共是一千六百七十五文。
这么十来只竹鼠,却是和一头猪的价格差不多,可把柳榆和柳山给羡慕的不轻。
要知道,那猪得辛苦伺候一年,才能有这个价,若是中途折了,更是血本无归。
这竹鼠却差不多是无本的生意。
有钱人就是舍得吃啊!
柳榆给的铜板,柳山和李冬生都是一块碎银,零头同样给的铜板。
三人揣着沉甸甸的银钱,便是连有些愁绪的李冬生,面上也带出笑意。
三人同齐掌柜告辞,临走时,柳山把破损的冬笋送与了齐掌柜,直言若是不嫌弃还请收下。
这些冬笋只是挖的时候不小心挖坏了,并不是笋子坏了,齐春花也就笑纳了。
三人推着板车走出巷子,从夜里一直到现在,三人俱都饥肠辘辘。
随便找了处早点铺子,每人花费两文钱,买了两个大馒头,就着店里赠送的小咸菜吃完,才觉得舒坦些。
“冬生大哥,咱们这就回家吗!”
柳榆第一次进城,虽然也挺想逛逛的,但冬日天短,他们还是得早些启程。
“再去一处地方,咱们就回!”
李冬生看着不远处的几间门面房,淡淡道。
二人跟在李冬生身后,走不远便闻到淡淡的草药味儿,及至走到门口,药味愈发的浓。
李冬生示意柳榆二人把板车停放在不碍事的地方,便抬脚走进门内。
柳榆紧随其后,进到门内,也肯定了心里的猜测,这果然是家医馆。
大概是年节下,都信奉吃药不吉,这会儿街上人头攒动,医馆里却无有看医问诊的病患。
李冬生径直走向坐诊的大夫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