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二十三章 消息

第二十三章 消息

同姐夫周安民当夜聊了许久,也喝了不少酒,第二日朱慎锥难得起得晚了,等他醒来都已日上三竿了。

出了房间,外面的堂屋桌上已摆了碗面条,不用说这肯定是姐姐朱秀儿给他准备的。

朱慎锥坐下用了,吃完后把碗筷收拾了下去院里打了给水刷了,接着熟门熟路送去了厨房。

大外甥周冲已经去了私塾念书,小家伙周斌跟着姐姐朱秀儿在屋里。

朱秀儿坐在炕头做着针线活,周斌就在她身边不远处,乐呵呵地独自把玩着昨日朱慎锥送他的拨浪鼓,边玩边嘻嘻笑着。

“姐,姐夫呢?”撩起帘子进了屋,朱慎锥上炕逗了几下周斌,把小家伙抱起往自己膝上一放问。

“南院的贵客一早就走了,你姐夫送了贵客后就出门去了,说是去办点事,具体去了哪里也没问。”朱秀儿边做着针线活边说道。

朱慎锥微微点头,如果他猜的没错周安民是帮自己打听关于李虎的事去了。

姐弟俩坐着聊着天,无非就是聊着一些家常。

谁想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朱慎锥的事,朱秀儿抬头对朱慎锥道:“家里如今就你一个男丁,你现在也老大不小了,爹现在已不在,你这婚事总不能这样拖着,要不姐找人给你寻摸一个?”

“姐,怎么扯到这事了呢?这事不急。”朱慎锥摇头道。

朱秀儿的表情顿时认真起来,她略有严厉道:“怎么不急?你今年都多大了?像伱这样大你姐夫都有冲儿了。再说,我们家现在就你一个男丁,以后家里还得指望你呢,难不成还得这样拖下去,这事之前不是没和你说过,你打算拖到什么时候?”

说着,朱秀儿突然想到了什么,脸色微变:“小弟,你告诉姐,你不会和张氏她……?”

“姐!你想什么呢?张氏可是你弟媳,是我大嫂!我们怎么可能!”朱慎锥没想到朱秀儿会突然把张氏给扯了进来,连忙摇头否认。

见朱慎锥的表情不像有假,朱秀儿的神色这才缓和了许多,她叹了口气对朱慎锥劝道:“别说姐今天这话说的不合适,可是你也要为自己想想。大弟和爹走了这两年,张氏一個小寡妇带着巧儿一直和你住老宅,你自己就算立身再正,可难保别人不说?”

“小弟,人言可畏啊!到时候人家往里身上泼脏水,这事你全身是嘴都解释不清,而且我们家又是宗室,宗室里的事一旦闹出去了你难道就不考虑这个后果?”

“我今个提这个事,说起来不光是为你,也是为张氏着想。你想呀,一旦真有什么流言蜚语,你或许最后没事,可要张氏怎么办?一个寡妇落了这样的名声,难不成你让她去死不成?小弟,听姐一句劝,早些成家,等有了家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先不说传宗接代,张氏和巧儿的事也就没人会念叨了呀。”

不得不说朱秀儿的话是有道理的,别说现在是大明朝了,哪怕是后世现代,没了丈夫的年轻嫂嫂带着孩子和小叔子住一起,难保不会有人说什么。

而且女子的名声比性命还重要,一旦没了名节,还不如死了呢。而且张氏的性格外柔内钢,这点朱慎锥很清楚,正如朱秀儿说的那样,假如真有人借题发挥把事闹大了,张氏也只有自尽以证清白这条路了。

一时间,朱慎锥沉默无语,他承认朱秀儿说的是对的。

同时,在朱慎锥心里,又不能不放着张氏和侄女不管。如果这样的话,张氏和侄女又怎么活下去?再者,同一个屋檐下这些年来,朱慎锥内心中对张氏也是有着隐隐情愫,只是朱慎锥从未对外表达出来罢了。

想了想,朱慎锥点了点头:“姐,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个事容我仔细琢琢磨,等明年吧,明年我就找时间把这个事给办了。”

这句话一出,朱秀儿脸上露出了喜色。自己这个弟弟终于开窍了,愿意成家了。

要知道朱慎锥今年已经不小了,男子十六成丁,按理说成丁后就应该娶妻成婚,有些地方十四五岁就娶媳妇的也不是没有。

因为之前家里出了变故,朱慎锥的婚事这才一直耽搁了下来。可现在眼看着朱慎锥已经立起了门楣,家里的情况也好了许多,再拖下去就不合适了。

虽然朱秀儿巴不得自己这个弟弟马上就找个合适的媳妇成家,可她也知道朱慎锥的性格脾气,这个事急不得,不能逼迫过甚。既然朱慎锥今天答应了自己,那么至少他等于给自己一个承诺,这就足够了。

心里顿时放下了一块石头,朱秀儿轻松了许多。

看着自己这个弟弟,再想到已经过去的爹和大弟,朱秀儿又不免得黯然伤神。

朱慎锥很快就感受到了姐姐的情绪变化,明白她在想什么,连忙岔开话题和朱秀儿聊起了其他事。聊了一些平日的趣事,又说了说巧儿的活泼可爱,朱秀儿这才暂时忘却了那些愁绪,脸上的笑容渐渐又有了。

姐夫周安民是过了午后才回来了,回到驿站先和驿卒说了些话,今日驿站比较空闲,也没什么事,昨天来的贵客一大早就离开了,大家无非也就是按理打扫打扫而已。

在前面安顿了事,又转了一圈,周安民这才回到后院。

听闻动静的朱慎锥从屋里走了出来,见到朱慎锥,周安民冲他微微点头,同时给他使了个眼色。

朱慎锥会意,跟着周安民去了堂屋,进了屋两人坐上,周安民朝外看了一眼,朱慎锥告诉他姐姐和外甥都在正屋呢,周安民这才放下心来,压低声音和朱慎锥说起了话。

正如朱慎锥想的一样,今天周安民一早出门正是为了李虎的事。他进了一趟平顺城,去了锦衣卫在平顺的据点打听了关于李虎的消息。

运气不错,这个事恰好有人知道,周安民把人约到城里的饭馆喝了几杯小酒,没花多少气力就把消息给掏了出来,问清楚后,他片刻都没耽搁就回了驿站。

按照周安民打听来的消息,李虎的情况基本属实,李虎的确是之前大同镇左卫前副守备邓国忠的家丁,身上挂着小旗的军职。

邓国忠战死后背了黑锅,李虎为邓国忠鸣冤叫屈受了牵连,夺了军职不算还被发配到了武乡当了矿徒。

说起这个事,周安民也是有几分唏嘘,大明如今文贵武贱,哪怕锦衣卫知道这事的真相却也没有办法,邓国忠背黑锅是各方的决定,就算万历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

难道皇帝能为一个已经死了个区区副守备和一群文官翻脸不成?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委屈邓家了。

至于李虎完全是池鱼之殃,假如不是他到处为邓国忠鸣冤叫屈的话,人家也不会出手对付他这么一个小虾米。

被剥夺军职发配武乡当了矿徒后,李虎在矿上呆了几年,前不久矿上发生了一次矿乱,李虎带着一群矿徒在冲突中杀了矿上的几个矿丁管事,随后一群人又抢了些东西就跑得无影无踪。

这个事原本算是大事,毕竟矿徒杀矿丁和管事等于是叛乱了,何况杀的还是矿监的人。

一开始矿监大怒,集结手下矿丁抓捕逃脱的李虎等人,可谁想当过低级军官的李虎居然躲开了追捕,东躲西藏一直都未被抓到,也不知道跑去了哪里。

当时锦衣卫那边也出动了人,这是因为矿监的要求进行协助。不过锦衣卫对这个事并不上心,锦衣卫和矿监原本就属于两个机构,仅仅只是看在面子上应付差事罢了,随便派了几个人去了解了下情况,出面转了几圈就回去了,要不然凭着他们锦衣卫的本事,李虎这些哪里那么容易跑掉?

就这样,三个多月都没查到李虎等人的下落,这个事就成了悬案。矿监虽然恼怒,却也无可奈何。

虽然矿监可以把这事闹大,直接请知府衙门甚至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出面捉拿李虎等人,可一旦这么做了这事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一来,文官集团本就对万历皇帝在地方设置矿监极为不满,这个事要给知府衙门甚至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得知就不一样了,到时候文官集团非但不会帮忙,反而会借题发挥,直接上书皇帝指责矿监害民,激起民变。

二来,作为皇帝派遣地方的矿监,一旦因为这事被文官抓到小辫子,先不说李虎能否捉拿归案,反正矿监是肯定落不到好处的。到时候不仅要承受来自文官的攻击,就连皇帝也护不住他,说不定矿监的肥差就这样丢了,弄不好还得倒大霉。

考虑到这些,矿监也是投鼠忌器,无奈只能硬生生把这个事给压了下去。反正被打死的几个矿丁和管事都是矿监的人,这些人又不是正式的官吏,死了就死了吧,只要差事还在,矿徒要多少有多少,跑了李虎这些人,不直接扯旗造反闹大就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含糊过去也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