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吴中四士
神武十五年(708年)。
崔梦竹不忍看到丈夫整天坐在院子里发呆,垂头丧气的,所以。
她联系到前段时间,名震神都的四大才子,请他们四人到府中做客。
这四位才子,有一个人你们绝对熟悉,那就是贺知章。
还有书法家张旭,诗人张若虚,诗人包融,他们被后人称之为“吴中四士”。
四个才子听闻当今最有权势的家族盛情相邀,激动万分。
能被高人看中,必定前途无量。
于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他们精心打扮后来到了宋府。
“老宋,你出去看看吧。”
“看什么?”
“唐朝的大诗人啊。”
“李白吗?还是杜甫?”
现在才708年,李白只是一个七岁小孩,至于杜甫,他现在连单细胞都不是。
“贺知章啊。”
“哦?”宋真挑眉,他好像一下子来了兴趣。
当年姐夫的弟弟李义琰去扬州查案,他可没有去,所以没见过贺知章。
“是那个写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贺知章吗?”
“自然是的,我特意把他们请了过来。”
“扶我起来吧。”
家仆搀扶着宋真,步履蹒跚的缓缓走出庭院。
贺知章四人,进入宋府后,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与这个时代有很大区别的装修风格,让他们充满了新鲜感。
看似材料普通,实则非常贵,随便走走都能看到皇家贡品。
简约,却不简单。
......
“小民,见过苍梧王。”
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见到宋真后,急忙恭敬的行礼。
他们都是年轻人,同时也是附庸风雅之人,自然经常去平康坊那种地方。
在耳濡目染下,开始渐渐喜欢戏曲,而这种新奇的表演方最核心的。
作者有且只有一人,那就是宋真。
毫不夸张的说,你要是随便找一个五十岁以下的读书人来问,“同学,你的偶像是谁?”
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出宋真的名字。
因为宋真的从政经历,当真是一众读书人的梦想。
年仅三十八岁就当上了东台左相,不可谓不逆天,而且,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很多年。
后来,遭遇武则天的罢黜,五年后,又不得不花费大代价将他请回来辅佐。
再后来,武则天企图更改国号,遭到了万民反对,他毅然决然的带兵谋反,匡扶李唐,另立新帝。
新皇李贤对他推心置腹,孙女更是被立为太子妃。
最关键的是,宋真在民间的声望,出乎意料的高。
除了小部分商人经常诋毁他,你就问平民百姓、士族子弟、文臣武将......有谁觉得他人不好?
百姓是切实得到了利益,实现了阶级跨越,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唐军强大的火器。
虽然他们不知道战后分配制度,到底是谁制定的,反正他们就认定绝对是宋真。
所以,你让贺知章几人见到宋真,如何不激动?
“远道而来,蓬荜生辉,欢迎四位才子。”宋真笑吟吟的伸出手,邀请他们坐下。
贺知章几人觉得对方并没有久居高位的架子,于是放下心来。
“不如,随我去后院,咱们一边赏花饮酒,一边吟诗作对,一边伯牙绝弦。”
“那最好不过了,苍梧王,请。”
“请。”
当进入后院之后,他们才意识到,什么叫做别有洞天?
实在是太漂亮了,真让人眼前一亮。
各种名贵的花草,还有一块巨大的玉石,上面雕刻着四个崔梦竹亲笔的大字。
【厚德载物】
宋府的家训,只有这么简单的四个字。
不求子孙富贵绵连,只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德行端正的君子。
宋真的毛笔字实在是有点看不过去,所以只好用他老婆写的字。
贺知章几人肃然起敬,一直听闻宋府家风很好,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请。”
刚坐下,他们发现,就连使用的器皿都是玉石制作的,实在是太豪了。
他们有些拘谨,小心翼翼的调整坐姿。
“来。”宋真举起酒杯,向他们敬酒,几个年轻人诚惶诚恐的,把杯子放得很低。
崔梦竹呈来一些新鲜水果,贺知章几人连忙站了起来打招呼。
“不用多礼,就当是自己家好了。”
要是自己家就好了,几个年轻人在心里嘀咕着。
宋真抬手,院子里的内教坊女伎得令启乐。
李贤以前担心太傅在家里太无聊,于是拨了50名内教坊的女伎常驻宋府。
宋真确实没有那么无聊,有空就排练一下音乐,或者听听曲。
此时演奏的曲子是《渔歌向晚》。
后来,王勃新婚旅游度蜜月时,路经洪州,就像过去一般,写下了《滕王阁序》这个千古第一骈文。
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脑海里,就浮现出这首曲子,于是大胆的用了这个成语。
“今日我们作词作赋的主题是,思念。”
宋真让人拿出一块牌子,上面写好了游戏规则。
思念的概念,非常广泛,可以是思念父母,也可以是思念情侣,甚至是思念家乡。
贺知章仅仅是沉思了半分钟,他就想出了一首诗。
他站起来,朝众人拜了拜:“诸位,所谓思念,在我看来,最思不过家乡。”
他右手背负在身后,仰起头轻抬踱步,缓缓开口道。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好诗!”宋真是第一个拍掌的。
张旭在一旁书写,他在这四人当中,属于是最强的一个。
不仅会作诗,书法还十分了得,后世评价,与颜真卿齐名。
“伯高,你的草书,啧啧啧,当真一绝啊。”
“多谢苍梧王夸奖。”
“请问,可否忍痛割爱?”
张旭听闻后,脸色一喜,对方居然想要自己挫劣的书法?当真是抬举了。
他赶忙行了个叉手礼:“如若苍梧王不弃,张旭,自然欣喜。”
“多谢。”
“不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