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封王
第一节
就在这万家灯火团圆夜,几家欢喜几家愁。
宫中宴会结束不过半个时辰,京中官员几乎都得到了几位皇子封王的消息。皇上没有分封封地,那便说明他要把几位都先留在京城慢慢考察,最后再确定谁能立足东宫。虽说嫡子入东宫天经地义,但其他人总要试一试不是吗?
右相府。
前院膳堂中一片欢声笑语庆祝这阖家团圆的日子,书房中却是一片阴霾。
“都封了王......都封了王......”杨明佑坐在案首手指轻叩桌面,若有所思的念叨着。
“是,娘娘说皇上并没有给几位殿下分封地,也许真是为了让他们留京城中。”暗卫回禀道。
“诏令应该要年后才会真正下达,此间切不可出任何差池。封王也有封王的好处,等在宫外居住后,嘉儿的行动会更自如一些。你回去,让娘娘不必担忧。请娘娘管好身边的下人,切不可再出现之前的情况。”杨明佑神情晦暗不明,让人摸不清态度。
“是。”暗卫退了出去。
“暗三,你去带话给四殿下,让他克制自己,勿要在紧要关头犯了大忌。”杨明佑唤了一声暗三,嘱咐道。
湛槿嘉的事情到如今还在京城口口相传,虽说已经用被陷害一说压制流言,但效果不佳。人们对于这些皇家秘事一向先入为主,纵使是澄清也无多大作用,更何况湛槿嘉确实是做出了那荒唐事。南下安抚灾民却还带着美女侍妾,加上纵逸享乐也是真真存在,京中百姓对湛槿嘉的印象一落千丈。
被禁足调查后湛槿嘉变的阴晴不定,虽说人前依旧维持着之前那翩翩公子的样子,但在自己的住处却是像变了一人,丫鬟太监都不敢去触其霉头。因为伤了身子,整日喝的药让他苦不堪言,易暴易怒,平日看的书册也因为看不进去被他撕毁了许多。
那两个女子中被查到下药的丫鬟已经被凌迟处死,侍妾所说没被查出不对,但也因勾引皇子被卖入了青楼。起先湛槿嘉并不答应,毕竟他认为这侍妾是自己的知心人也并未伤害他一丝一毫,但柔贵妃不可能放任一个侍妾左右他儿子的心思,便找了个由头直接把人送进了青楼。因着这事,湛槿嘉对柔贵妃的控制欲产生了不满,母子之间的情谊松动了些。
“静王,皇上这是要让嘉儿静心静修啊,那件事情终究是让皇上对嘉儿有了芥蒂。”暗三走后,杨明佑小声感叹了一句,眼里的不满加深。他早就说过若是柔贵妃能再有一个皇子,那么胜算会更大些。可柔贵妃却不肯,生怕母子离心。可经过了这件事,四殿下又怎么还会和之前那样听话。
如他所想,湛槿嘉从宴席回来就在自己宫中的书房里呆坐了不知多久,他从这封号里看到的是别人将对他无尽的嘲讽。
“静王!怎么会是静王!我忍了这么些年,做了那么多有利朝堂的事,却因为这一件事,获得的却是父皇扔给的一个“静”字,为何要这么对我!”湛槿嘉阴沉着脸双手杵着站在书案前,手上青筋暴起。
母妃总是操纵着他的一切,就连他喜欢的女子他也留不下来。他都这般年岁了,还是被舅舅牢牢锁在牢笼不肯放他自由发展势力。这一切,说了是为他好,可又有谁真正是为他好,他也不过是一枚利益之下的棋子罢了......
————
钟宜宫。
淑妃愣愣地倚坐在坐榻上,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屋门看,好似失了魂。
“娘娘,您喝些热汤暖暖身子吧,这一路天寒地冻的,您还去了趟御花园,染上风寒就不好了。”郑嬷嬷端了碗热汤过来,看着正发呆的淑妃叹了口气道。
淑妃没有动,扫了一眼冒着热气的汤,有些无力地开口道:“明明我进宫的时日更早,可如今连玉盼盼(贤贵妃)都爬到我头上去了,皇上当真是对我绝情。”
“娘娘,再等等,兴许明年皇上便也会升了您的位份。”郑嬷嬷劝道。
“等?再等到头上华发渐生,脸上皱纹遍布?人老珠黄了本宫还拿什么争?”淑妃突然情绪异常激动地喊出声来。
郑嬷嬷不知该怎么劝这已经被心魔困住了的主子,默默站在一旁关切地看着。
“就因为一句话皇上就厌弃了本宫,就那一句话!本宫也是受了蛊惑才会说的,皇上怎么能只怪我一人?!”淑妃直起身来拉住郑嬷嬷,眼里的疯狂和无助涌现,她既是再问郑嬷嬷,也是在问自己。
“娘娘您醉了,先喝点汤吧。”郑嬷嬷怕她再提起那事,忙端了汤起来递到淑妃旁边,也顾不上合不合礼节,伸手拉了拉淑妃的手提醒她旁边还有人,神情有些慌乱。
淑妃如梦初醒,她美目一转扫了一圈寝殿里的丫鬟,见他们都识趣地低着头才收回眼神,慌乱地看向郑嬷嬷。
郑嬷嬷冲她摇了摇头,示意她赶快把这话题糊弄过去。
“当年就是怕疼才脱口而出不想早早有孕,哪知便被记到了今日。都怪当年那丫鬟,总在本宫旁侧说些生养困难的话让本宫害怕!”淑妃脑子一转提高了声音道。
郑嬷嬷连忙接话:“是啊,那时我也没想到她会偷偷和您说这些,否则早就给她打发了。”她冲淑妃点了点头。
“行了,也不说那晦气的东西了。这个点御膳房的饺子应该都下锅了,待会儿饺子到了每人都分上两个,沾沾福气,明年个个好事成双!”淑妃转了转眼眸,又恢复那副温温柔柔的样子,刚刚那一幕好似从未发生过,她笑着看向殿里的人说道。
“谢娘娘!”寝殿里的人全都跪谢道。
第二节
寿康宫。
“皇上今日还是急切了些,这封王一事,该是年后朝堂上才该提的。”太后端坐在坐榻上,吩咐付嬷嬷把人带出去,自己与皇上单独说几句话。
明德帝知道太后的想法,叹了口气道:“确实是事出有因,但早说也好,让他们这段时间自己自省一下,别再做出出格之事。”
太后端起付嬷嬷刚刚准备好的热汤喝了一口,抬眼看了一下不知现在正愁在何处的皇帝,反倒笑了:“既然已经决定了的事,也不必再发愁,你看看你,这欢欢喜喜的年不仅让那些个嫔妃过不好,自己也过不舒心。”
“母后也别打趣我了,我这也是因为......”明德帝又想起这事应该的初儿自己和太后说,他要是现在说了这年,就没人过得好了。
“为何?这怎么今日吞吞吐吐的,倒不如一口气说完,别吊着人的好奇心。”太后嗔怪地看着明德帝,拿起锦帕拭了拭嘴角。
明德帝笑了笑,找了个由头:“也是因为年前嘉儿那事闹的,这背后究竟伸出了多少双手推波助澜也并未弄清。这查到最后查出是老二,我是不太相信的。就他那脑子,不是我贬低他,而是我怎么想他也布不下这么大的局。说到底,都是为了争立太子,兄弟手足为此相互陷害,我这做父亲的属实心寒。”说着说着明德帝也自觉心里酸涩。
“皇帝心善,自然觉得这些腌臜事入不了眼。自古帝王之家便是如此争斗不休,女人多了,外家就多了,野心也就大了。一轮一轮争斗不休不止,这就是生于帝王之家的悲哀。唉,皇帝你,不也是这样过来的。你是嫡子,便有了最大的优势。但先皇最喜欢的,还是靖亲王。若不是哀家背后有外家支持,皇室还是更注重嫡庶尊卑,这位子保不齐便是那位的了。”太后叹了口气,这些事情本不该自己这后宫中人多一嘴,但事实便是如此。
当年令贵妃在后宫可谓荣宠万千,枕边风吹得多了,连带着儿子靖亲王也深受先帝喜爱。而后先皇病重,就算是当时还是太子的明德帝侍疾多日,这圣谕还是快落笔写下靖亲王的名字。若不是在场的老臣拼死进谏维护嫡庶尊卑之礼,又加之自己这正宫皇后外家还有实权,最后为了大荆,先皇才压下私心,传位太子。
“我都明白,六皇弟也是明事理之人,所以这么些年也都尽量避开政事,带着令太妃游山玩水,为的就是让我不必多加猜疑,导致兄弟不和。”明德帝看向老母亲,笑了笑。
谁知道人背后是怎么想又怎么做,皇帝还是太过轻信亲人,也不管这“亲人”是狼还是虎。她其实一直都有所忌惮靖亲王,那人和他那母妃一样不是省油的灯。所说他们这么些年一直安分守己未作出什么出格之事,甚至还愿意退隐朝堂,不干涉朝政之事,但狼虎重重不是吃素的,一旦反扑,皇帝便很难招架得住。
“嗯,看天色也快子时了,等用了饺子,皇帝便回吧,这一天也够累了。”太后不想破坏靖亲王在皇帝心中的印象,毕竟再怎么说那也是皇帝在这世上唯一的弟弟。顶多便是她多让人看着一些,以防万一。
“是。”明德帝对于太后十分尊敬孝顺。
“对了,皇帝今夜升了贤妃的位分,妃位上也就只有淑妃一人了。后宫须得互相制衡,年后便在晋三人位分,以持平衡。”太后看到一旁放着的绣样,又想到了淑妃,便提了一句。
淑妃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一点皇帝应该也很清楚,否则也不会选择晋了比淑妃晚进宫的贤妃位分,留下她一人在妃位。
“儿臣明白,也有了人选,等年后让内务府选几个封号后便拟了诏书。”明德帝也想到了这一层,其实已经有了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