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关外盗墓密录 > 第251章 敛尸人

第251章 敛尸人

张把头看出我有些焦虑,问道:“怎么,你还有人在市区?”

我点点头:“我老婆在幸福外宾馆,我怕她耽误事就没让她过来。”

张把头从茶几的玻璃下面扣出一张名片递给我,说道:“你给她打电话,让她去这个地方住吧,这的老板比较硬实,那些家伙即便能找到,也不能把你老婆怎么样。”

我接过名片一看,上面的名字叫赵青书,职位是站前宾馆总经理。

赶紧给叶青打了电话,让他们马上动身去这个站前宾馆。

打完电话,我问张把头:“把头,您看看能不能再跟这个赵总打个招呼,我就怕万一……”

张把头摇摇头:“放心,那家伙是个倔驴,只要你媳妇住进去,他肯定不会让人把她带走的。”

我心想好家伙,这不是和平饭店吗。

安顿好了外面的事情,我试探的问张把头:“咱们现在要不要走,我怕他们找到这来,咱们两个不好对付,我不会拳脚。”

张把头问:“你来时候身后没有尾巴吧?”

我点头:“我走着过来的,一步三回头,不可能有人跟着。”

张把头说:“那就没事,我这个地方也不是那么好找,今晚上再走,不然那个地方到不了。”

这话听得的我直哆嗦,心想什么地方只有晚上才能去?白天还到不了?

还有他之前到底是干什么的。

现在离天黑还早得很,我跟张把头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这老头一个劲打听徐爷和武士会的事情。

我也跟他讲了不少,包括之前去找长生鼎,还有在天津被郑家人抓了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他听得津津有味。

下午三点多的时候,他给我做了一顿饭,热了几个馒头,就着一碗小咸菜简单的吃了一口。

他还喝了两盅,问我喝不喝酒,我说白酒喝不了。

期间,我试探性的问到张把头之前到底是哪一行的,金把头、木把头、还是参把头?

开始张把头不太想说,但是随着几杯酒下肚,他的话也多了起来。

他转动着浑浊的眼珠说道:“都不是,你们年轻人现在就知道这些个,你知道敛尸人吗?”

我摇头表示不知道,现在已经没有把头这个称呼了,应该只有查干湖冬捕那种做文化传承的活动还有渔把头。

至于什么敛尸人,我还真没听说过,开始我以为是炼尸人,就是火葬场烧尸体的那种。

结果张把头摇头说不是,还给我讲起了这个从明末诞生于东北的神秘职业。

敛尸,顾名思义,就是把尸体收敛在一起,然后送回故土。

这种职业在湘西可是大名鼎鼎——赶尸匠。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在僵尸电影里看到过这种形象。

一个穿着道袍的人在头前带路,手里摇着一个铃铛。

身后是一排穿着清朝官服的僵尸,铃铛摇一下,僵尸队伍就蹦一下。

这种人就是赶尸匠,他们一般上路还要喊:“阴人上路,生人回避……”

这种画面到底有多少艺术加工的成分我不得而知,但是由于落叶归根的思想,很多背井离乡的人都希望死后能回到故土。

赶尸匠就是为这些人服务,在他们死后将尸体运送回去。

具体是怎么操作我就不知道了,可能是推小车,也可能是火化了之后带骨灰回去。

而敛尸人,就是东北的赶尸匠。

原本关外都是游牧民族居多,没有肉身崇拜,自然也没有落叶归根的思想,敛尸人这时候基本就那么一两个。

但是在明朝万历年间,辽东出了一件天大的事。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依靠十三副铠甲起兵,吞并周围大大小小的部落。

而当时的明朝因为驰援朝鲜的抗倭战争,耗资巨大,便将东北的军备一再削弱。

导致努尔哈赤在东北疯狂扩张,直到万历四十七年,明朝和建州女真爆发了一次大规模战争——萨尔浒之战。

战况自不必说,明朝各路大军互相掣肘,朝堂内斗不断,导致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此后只能坚守关锦宁防线,再也没有跟女真正面对抗的能力。

然而这十万大军来自中原各地,有不少军户人家希望能带回自家男人的尸骸或者魂魄,于是便请了人去关外收尸。

后面辽东战事不断,东北敛尸人正式发展壮大,开始成队伍的往关内运送尸体。

后来满清入关后,为了保护龙脉,封锁了山海关,敛尸人又没了生意。

直到清朝末年的闯关东热潮兴起,大批的淘金客去到了东北,让敛尸人又有了生意。

至于民国到近代,东北的乱象自不必说。

解放后虽然敛尸人越来越少,而张把头,应该就是关外最后一个“尸把头。”

以他的说法,敛尸人队伍最壮大的时候,也不过三五只队伍几十号人。

再加上这行实在是难以启齿,所以几乎不为人所知。

他说他年轻的时候在乌苏里江放排,后来老把头死了之后他就当上了木把头。

但是放排死人是常事,他虽然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但心里早想着干别的去了。

知道一次林场死了人,这人的家里人找来敛尸人往回守尸体,他才知道了还有这么个职业。

起初他认为敛尸收入高风险小,竞争还不大,就跟着入了这一行。

然而这行的凶险他还没有看到,茫茫关外,精怪传说数不胜数,土匪山贼更是多如牛毛。

张把头在第一次跟师父出活的时候,就遇到了让他记一辈子的邪乎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