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苦寒河,未来的粮仓
面具下的脸有些个动容,原以为这些个青年只知道吃喝玩乐,不成想,却这么关心大卫。
“我看过粮店里的种子,都小得可怜,哪怕农民日日劳作,累死在田里,也难以求得丰年。”
司马明奕点头,他手下有这些个生意,比起月国来是要小上一倍。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这两首诗句没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还有一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两人都点头,听说过。
“为何烈日当空还需要劳作?为何每个角落都种上,还是没有饭吃?”
旁边的皇帝听了夏沁婉的话,也在深思,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收成太低,种子需要改良!
现在一亩地才收个百八十斤粮食,还是要正常年头,若是荒年几乎绝收!
想想若是改良更好的种子,一亩地番三五倍收成,或又是研究出一种特别抗干旱的农作物!”
两人听了夏沁婉的话在沉思。
“我不知道我们大卫有没有专门司农的部门,有没有专门研究种子,研究气候,研究土质的专业官员。”
两人均是摇头,那些司农部,就是走马观花,混日子的主。
隔壁皇帝听了一脸激动。
文公公也是心里波澜大起,这就是皇帝说的傻兮兮?
怕是比她那个相爷爹更有才学的吧!
“我们大卫,明明有一块老天赏赐的黑土地,却被荒废着,若是那里开垦出来,我们大卫肯定四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哪里?”
隔壁的皇帝也支棱起了耳朵,哪里,他好想知道。
“告诉你们也没有用的,不会有人去的!”
司马明奕赶紧一脸讨好,“沁婉,快说,快说,不然我饭都吃不下了!”
“寒苦河!”
两人听完好是失望。
失望的还有隔壁的皇帝。
“看吧,我说了你们也不相信!”
“若是那处地给我,我会让它们成为大卫国的粮仓!”
三人脑子都在转动。
泰王在想,要不要把那块地讨了做自己封地,可是那边环境真不好。
司马明奕表示不相信,她吹牛。
皇帝卫烈懿:小小女子,好狂的口气!
不过,他喜欢。
他的心思活泛起来,徐家老大在戍边,打仗也颇有章法,老二自不必说,那就是个军事天才。
唯有老三,若是寻个由头,打发他去那寒苦河种地,应该是个明智的选择吧!
那就这样定了,择个日子宣他进宫,把他派到寒苦河去做知府。
把寒苦河的知府调到别处。
夏沁婉丝毫不知道,自己一个不小心又把自己的三舅舅坑到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去了!
等饭毕,泰王要亲自送夏沁婉回去。
夏沁婉本来想拒绝,可是想到他们说最近探子有点多,还是打消自己回去的念头。
两人刚离开鸿福楼,后面就跟了几只尾巴上去。
泰王对着空中打了个手势,一声古怪的猫叫,然后响起了吱吱嘎嘎的马车声。
“爷,我们也回去了吧,不然应该落锁了!”
听了文海的话,皇帝站了起身。
“明天来给我定一份火锅,不孝子,有好吃的也不想着我,哼!”
楼下,蒋营恒和一群狐朋狗友正在快乐地撸串喝果酒。
“听说你大哥要回来了,这次可立了不少军功!”
蒋营恒气得把杯子一摔,“提他做什么!”
另外一个兄弟说:“就问问吗,我听说他都成了镇国将军的副将了,我等还不知道明年能否榜上有名呢!”
蒋营恒气哼哼地吃了一串羊肉,“别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另外一个庶子情绪低落地放下酒杯,“我读书不太好,早知也去参军了!”
“仗哪里那么好打,蒋大被人劈了两刀,听说是回京来养伤的!”
蒋营恒心里气啊,怎么不劈死他呢!
只怕他的世子之位是永远也得不到了。
不行,得回去叫父亲想个法子,无论如何把世子之位给自己。
皇帝出去后问文海,“那桌兔崽子是哪家的?”
文海恭敬地答道:“忠勇侯继室所出蒋营恒,还有长乐伯的庶子,其他两个人眼生,不知道是哪家的公子!
说不定是来京备考的学子!”
“嗯,让各家都提高警惕,最近京城不太平!”
马车里,泰王和夏沁婉对坐着。
天虽然黑了,但是彼此能感觉到对方气息。
空中有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
泰王脑子里还回荡着她刚才的激昂说辞,浮现着她那粉雕玉琢的脸。
沉寂的街道飘荡着一个沙哑撕裂的嗓音。
唱的却是:忙活了大半年,流浪在外边,秋天过了到冬天,马上就是年。
棉裤没有穿,底裤也在烂,今年怕不是,要光着腚来过大年!
骑马在前的卫六皱眉,仔细一看,却是那夜引他们去围剿的乞丐和那只叫狐狸的老狗。
“爷,是那夜的老乞丐!”
夏沁婉好奇地伸头去看,却见四处黑漆漆的。
歌声从街道边的墙角飘散过来。
“给他两块银,让他有口饭吃!”
卫六从怀里掏出二两银,下了马,上前递在老乞丐的碗里。
“天冷了,回吧!”
“多谢公子赏!
谁家有女初长成,端方秀丽无人知。
面若桃李,心天下,
若待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各方人马均争持,得此女者得天下!”
老乞丐唱罢,骑上他的“狐狸”就走。
泰王和夏沁婉自是听了个真真切切。
夏沁婉心里最是清楚 ,每当有变动之前,就有些谣言出现。
当然,也有真的能预示未来之人,比如已圆寂的老和尚圆觉。
等歌声远了,夏沁婉好笑地说,“听听,这是什么好歌?”
感觉要出女皇似的。
泰王无所谓的道,“一个痴呆的老乞丐,管他做什么,也不过是混口吃的可怜人!”
夏沁婉突然就觉得可悲起来。
前世,大多数人能安居乐业,路上乞讨者多是因病或残疾之类。
当然也有职业乞丐,不算做此类。
可是这个时代,老的小的乞丐特别多,尤其是小乞丐一群一群的。
“我记得京城有慈安堂,为何乞丐大冬天还要出来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