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民兵
这天的晚上,胡言带着杨氏来到海边步,正用心倾听海涛之时,杨氏再次提起进军河南一事。
望着杨氏一脸的期待,胡言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明白杨氏之所以迫切希望拿下金国的地盘,是在为他考虑。因为宋金正在谋求同盟,而史弥远开出来的条件,就是共同对付楚州。
为这件事牵线搭桥的是完颜鲜于和李知孝。完颜鲜于参与了楚州之战,楚州火炮的威力让他意识到,金国早晚是胡言口里的肉。左思右想之后,他私下派人联络了宋国。
而史弥远在拥有了火炮之后,信心大增,也意图对胡言动手,于是暗令李知孝与金国勾连,想东西两面夹攻楚州。
然后完颜鲜于和李知孝在健康有了一次会面。双方形成了共识后,这件事就由完颜守绪和史弥远这俩位掌权者,来做决策了。
杨云翼本来并不知情;只是他在一次给完颜守绪侍讲时,完颜守绪隐晦地询问他,与宋国结盟和与楚州结盟两者之间的利弊时,引起了杨云翼的警觉。
杨云翼通过赵秉文四下打听,才知道是完颜鲜于在暗中操作与宋结盟一事。
杨云翼利用蒙古对金国的威胁,暂时说服了完颜守绪。但他知道,完颜守绪生性多疑,且摇摆不定,随着胡言势力的进一步扩张,终将会让他倒向与宋国结盟。
在杨云翼看来,胡言现在还没有能力应对宋金两国全力一击,他还需要时间来发育成长;所以,他暗中派人把消息传递到了楚州,希望胡言能通过杨太后来破坏宋金结盟。
而此刻的胡言因为火器性能的提升,已经不再将南宋和金国视为威胁了,他眼中唯一的对手是蒙古骑兵。面对机动性极强的蒙古骑兵,他不能确信以步兵为主的胡家军,是否能占据绝对的上风。
“不用着急,他们这个联盟并不可靠;不管是史弥远还是完颜守绪,他们都会等着另一方率先来试探我们的实力,不看明白绝不敢轻易动手。所以,他们的盟约最后只会流于形式。”
接着胡言的手指向北方:“草原上的那位才是真正的雄主,他是个越挫越勇的人,不会因一次两次的失败,就放弃他的雄心。”
杨氏见胡言如此重视北边的那位野蛮人,不觉生出了诧异;她柔声说道:“据奴家所知,那位大汗对领土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更在意的是财富和女人。”
“不,过去他确实是只知劫掠,只是现在他不一样了;金国放弃了西京,放弃了中都,接着又放弃了整个河北,让他看出了金国的软弱。现在他想得是占领整个中原,成为九州的主人。”
胡言的话让杨氏蹙起了眉,她虽然没有直面过蒙古人,但从父亲嘴里听说过野狐岭之战;也就是那一战,将不可一世的女真人的脊梁给打断了,从而一败再败,丢了河北和山东。
这时一阵海风吹过,尽管已是春天,却依然让人泛起寒意。杨氏的身体轻颤了一下,便依在胡言的身上。
胡言停下脚步,把杨氏搂在怀里,抚摸了好一阵才说到:“我来到这一世的目标就是打垮他,驱赶着他越过极寒之地,去更西的地方建立他的奴隶联邦。”
这些话除了郑大妹和郑屠,胡言没有与其他人说过。他与杨氏相处了半年多,俩人不只是在肉体上交融,在精神层面上也产生了依赖。
他的五个女人,杨妹子出身最贵,但她的兴趣在诗词和书画上,追求生活中的浪漫情调,对争霸这些事,却提不起半点的兴趣;王氏有经商的天赋,心思全在商事上面,其他的事情全无半点主意;而杨妙真倒是喜欢打打杀杀,不过她读书不多,谋略全无,凭得是勇气和武艺好。
只有杨氏,出身于书香门第,博览群书,胸有韬略,很多时候与胡言有共鸣之处。
在胡言的怀里依偎了好一会,杨氏吐了一口气说道:“奴家细细研究过蒙古人的打法,他们对阵之时并不使蛮力,而是反复试探,找出对手的薄弱之处,然后便如恶狼一般撕开一个口子,让对手无力反抗。”
说到这里,杨氏仰起脸来看着胡言,继续说道:“他们仗着马快,有机动上的优势,即使一击不成,也能保证全身而退;而我们的大炮移动缓慢,火枪发射间隙也长了点,若是让他们找到这些漏洞,他们可以凭借马速,抵消掉我们的优势。”
“你说的不错,这正是我忧心之处。”胡言马上出声表示认同她的看法。
接着又说道:“我之所以一直谨慎着向北,就是担心离开了交错河流这一天然屏障,进入平原之地后,会让部队处于被切断补给的困境。”
“所以官人你才会如此重视三轮自行车是吗?”杨氏的脸上泛起了笑意。
“不错,有了三轮自行车车队,只要战线不拉得太长,前方军队的补给就基本上能得到保证。”胡言很肯定地说道。
杨氏却并不乐观,她皱起眉来说道:“三轮车固然强过牛车,可这速度还是远不能与马速相提并论,一旦补给线超过二十里地,遭遇敌方突袭的风险极大。”
“这也正是我所困扰之处。”胡言也锁紧了眉头。
“若以大军来护送物资,固然可以减少风险,可这样做必然是损耗物力人力,有些得不偿失;不派大军护送,若被敌方抢了物资,则损失更大。”
说到这里,胡言叹口气。对他来说,这确实是叫他进退两难。如果是在他的顺风耳范围内还好说,可以预先料敌,可他现在只能探查到三百余里的范围,这偌大的河北和山东又怎么顾得过来。
两个人就这样相依偎着想着心事,过了好一会,杨氏突然说道:“奴家有一个办法。”
说着,她离开胡言的怀抱,蹲在地上画了起来。
她画的是河北的官道图,然后指着官道附近的一个个村镇说道:“官人沿官道村镇设立了望哨,建烽火台,可以做到料敌于先。”
听到杨氏的话,胡言想到了革命战争时期的民兵,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