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新政权
四月初二,陈志远回到北京城。
紫禁城里,崇祯早已等候陈志远多时。陈志远见到崇祯,行了一个拱手礼道:“皇上,多日不见,生活可如意?”
陈志远如此轻淡的问候,崇祯着实不高兴,自己堂堂一个皇帝,如今落魄到这个地步。不过,一切都得靠实力说话。崇祯如今算是寄人于篱下了,他只好忍住心中的不快,强作大度地回道:“这战事已停,朕算是清闲度日了。不知道志远你,下一步如何改革,是废了朕这个皇帝亲自登基还是……?”
陈志远打断了崇祯的话反问:“皇帝这个位置真的很吸引人吗?皇上你说这风凉话是认为我一定要抢你的皇位了?说实在的,我要抢,你也反抗不了。何必找不自在呢?”
崇祯没想到陈志远如此轻薄自己,再次忍住怒火道:“龙游浅滩被虾戏,陈志远,你有什么招尽管使出来吧,朕死猪不怕开水烫。”
“好,开门见山,咱们直白点。第一:你可以继续当皇帝,但你们朱家的藩王一律削籍为民;第二:实行君主立宪制,宪法制定修改必须由议会、立法院共同审核制订和修改;第三:组建国会,一切军政大事由内阁撑控,皇帝负责签字;第三:实行双元制,皇帝是最高首脑,总统则是国家机构最高领导人,总统任期为二十年一期,可任两界;第四:军队由内阁总统统领,皇帝只可统领皇家卫队,人数两万人;第五:爵位封赏由总统钦定,皇帝确认签字;第六:国家政权采用新国号,本王认为,明已随着旧阶级的覆灭而没有存在的意义,新的国号就取大华夏民族联合帝国,简称华夏帝国……”陈志远林林总总说了十条。
崇祯满脸黑线反问道:“如此,朕在华夏帝国里算什么样的存在?朕不成了总统、国会的传声筒、提线木偶、傀儡了么?那要朕有何用?”
“权力,肯定是分散的,不可能一人独裁。你享受了世代相传的皇家待遇,就不能过多干涉国家运行。这不,议政权你还是有的。”陈志远淡淡地说道。
“朕绝不同意,政权改了,国号改了,朕已坐实了亡国之君的位置!”崇祯决然地道。
“不行也得行,你老朱家还是这个国家的皇帝,非常优待了。你不同意,这事照样实行。你若阻拦,你的皇家集团就等着清算覆灭!”陈志远斩钉截铁地回复崇祯。此事绝对没有更改的余地,要将国家带入工业革命,带入现代社会,就不能对旧阶级太过心软。崇祯只能也必须成为一个花瓶。
……。
两人争论非常激烈,但实力在陈志远这边。最终,在陈志远威逼利诱又晓以民族大义的劝说之下,崇祯知难而退,同意了陈志远的改革。双方签字后不欢而散。
四月初十,京城里一封封圣旨向四处传达,这是大明朝最后一次运作。
志远军自四月初十日也成为历史,自此,明军、志远军改称华夏帝国海军和乐军。由于要接手整个华夏帝国的防御。志远军再次扩军,于是一批批经过训练的俘虏和各地民兵,加上部分明军开始混编。整个华夏,分成卫戍、辽东、江淮、中原、江南、西南、西北、青海、中亚、湖广、漠北、岭南等十二个守备军团,共计一百万人,同时,陆军又组建五个机动军团,每个十万人。海军不再以海命名舰队,而是组建西太平洋舰队,驻地旅顺;东太平洋舰队,驻地台湾;印度洋舰队,驻地锡兰;海军开拓舰队,驻地松江。
由于军队大改制,华夏帝国暂停外出作战。所有部队均在国内进行平叛和剿匪的练兵作战。
逃窜在西南的张献忠,华夏帝国出动西南、岭南、湖广和一个机动军团对其进行剿灭。张献忠自知不敌,一路逃入缅甸。
志远军一路穷追猛打,并于木邦将其围困。六月十八日,张献忠二十万军民向华夏帝国投降。
至此,由明末开始的农民军起义于六月十八日结束,内战总算是解决了。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逃入阿富汗后又转向南面进入喀布尔。对于那些半游牧半农耕民族,李自成的大顺军可谓是摧枯拉朽,一个个城镇相继被李自成攻下。而且,在当地的宗教冲突非常严重。李自成深知这点,他利用打压天真教、扶持藏传佛教的策略,成功获得大量土着的支持。
进入喀布尔后,李自成转变逃跑策略,开始经营起地盘。五月,以喀布尔为落脚点的大顺军出兵三十万,攻打印度河流域的白沙瓦,随后沿印度河南下,打下木尔坦、希卡普尔、卡拉齐等大城,六月又北攻下比卡内尔德里。大顺政权,又在中亚和南亚获得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七月,英国人在卡拉奇和李自成进行了军火贸易。获得补给的大顺军再次出征,领土延伸到咸海。
随后,李自成将首都迁往卡拉齐建立港口城市,并将卡拉齐改命为顺京。喀布尔改名为大兴府、木尔坦改名为木顺府、希卡普尔改名东兴府,德里改名大德府,白沙石改名白沙府,坎大哈改名同兴府,莫夫改名定西府、布拉哈改名定北府、咸海边又兴建咸海府。大顺治下开始推行汉文汉语教育。
十月,大顺政权来使抵达北京。在北京城,大顺来使向陈志远表示大顺的领土以华夏帝国毫无瓜葛,属于藩外之地,大顺亳无染指中原的意图。大顺政权来访,一是希望建立贸易关系,二是希望接走部分大顺降卒和军属。
对于李自成在中亚、南亚建国,陈志远当然是举双手赞成的。因此,作为华夏帝国总统的陈志远当即同意来使的意见,承诺还在牢里吃牢饭的犯人,都给大顺军带走,能找到的顺军军属也一并放行。同时,作为一衣带水和同宗同源的领国,陈志远支援一个军的武器和十万石粮食,并向大顺政权输送教育人才和书籍。但作为友好领邦,陈志远坚决反对大顺政权将藏传佛教作为国教的决定,并指正大顺政权奉道教、中原佛教为国教。否则,华夏帝国有权清除由异教徒组成的敌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