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穿越后的没羞没臊 > 第37章 陈建民的计划

第37章 陈建民的计划

皇帝快速的离开,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大臣们面面相觑,这陛下不按套路出牌啊!

陈建民怒气冲冲的回到寝宫,皇后夏侯婉娥早就接到太监的禀报,得知了前面发生的事情,也赶紧跟了过来,吩咐上来茶水。

“太过分了,当朕是昏君吗?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吗?这群无君无父的东西,上次杜进的事情朕已经妥协了,如今又拿吐蕃来说事,朕就这么好欺吗?连一个孩子都不放过,简直是岂有此理。”陈建民咆哮着。

夏侯婉娥也颇觉无奈,轻轻叹了一口气,默默无语。夫妻多年,夏侯婉娥怎会不知道自己丈夫的心结,可是,千年的世家,哪里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高胜,你亲自去把程达这个老匹夫给朕叫到御花园去,朕有话要问他。”

高胜连忙称是,快速走出寝宫,陈建民在皇后的陪同下先一步来到御花园,一路上阴沉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看着御花园茂密的树木,盛开的鲜花,陈建民长叹一声,对夏侯婉娥说道:“婉娥你看,大齐的江山犹如这片御花园,看似繁华景胜,欣欣向荣,可是谁又知道,在这繁花似锦的表面下,有多少蛀虫、老鼠在阴暗的角落里破坏这片江山的根基,如果没有人杀虫灭鼠,这江山迟早要被他们破坏的漏洞百出、摇摇欲坠。

朕一直想做这个杀虫灭鼠的人,可是独木难支,力不从心啊!”

夏侯婉娥思考一阵,坚定的说道:“陛下,臣妾还是那句话,事要一件一件的办。一年不成,就用三年;三年不成,就用十年,哪怕取得一分的成果也是值得的,我相信总有一天,陛下能总能达成所愿。”

“唉!谈何容易啊。”

正在此时,高胜来报,程达已在外候着了。

陈建民气不打一处来,喝到:“让这个老匹夫滚进来。”

话音刚落,就听程达大喊道:“哎哟哟,老程来了,嘿嘿。”

程达一溜小跑,来到陈建民面前,弯着腰,嬉皮笑脸。

“陛下找老程有事儿?”

看到程达这副二皮脸的样子,陈建民更来气了。

“程达,你这老匹夫,刚才在早朝上,你女婿又被弹劾了,你怎么连个屁都不放,上次胡言弹劾王休,你都要上去凑人了,怎么这次你就怂了?”

程达一脸的委屈。“陛下,上次打完架,您不是让我消停点吗?所以我就装作啥也没有看见。”

“你.......。陈建民气结。

“那上次呢?杜进可是你的姻亲,你怎么也不吱声?

程达嘿嘿笑道:“陛下您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陈建民气笑了,一指程达,笑骂道:“你这个老狐狸,朕就知道,什么都瞒不过你。说说看,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程达挠挠头,嘿嘿笑道:“上次突厥从幽州退兵后,吐蕃使者一到京城,我就猜到了。”

“哈哈哈。”陈建民大笑。

“果然不愧是朕的老兄弟,和当年一样女干滑。”

程达忽然脸色一正,双手合拢,上身微弯,很正式的喊了一声:“陛下。”

陈建民一凛,转头看向夏侯婉娥。

夏侯婉娥知道君臣有话要说,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臣妾还有事情要做,就不陪驾了,臣妾告退。”说完施了一礼,缓缓退走,顺便屏退左右。

待夏侯婉娥走后,陈建民说道:“老程,陪朕在这御花园走走。”

“‘是。”

陈建民在前,程达略微落后半步,二人边走边聊。

“说说吧,杜进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程达不假思索的说道:“情况不是很乐观,幽州毕竟贫瘠,杜进到幽州后,虽然幽州本地没有各大世家的掣肘,但是想要把这事情办好,难度相当的大。”

“具体说说。”

程达略一沉吟开口道:“还是粮食问题杜进到幽州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难民安置好,分发土地。但是幽州本就没有多少粮,这次李素带去的粮食也无法坚持到明年春耕,更别说到秋收了。

最近杜进一直在利用自己的渠道在各地购买粮食,但收效甚微,主要还是因为各大粮商都掌握在世家手中,他们对粮食的掌控实在.......。”

陈建民重重的哼了一声:“该死的世家,哼!”

说到这里,就必须交代一下。

原来去年大旱后,受灾的百姓太多了,特别是重灾区那些把土地卖出去的难民,已经成为流民,灾后一部分回到原籍,成为大户人家的佃户。而这些所谓的大户人家背后几乎都有世家的影子。

但是佃户也要不了这么多啊,而这部分无法回原籍当佃户的灾民数量也颇多,足有五万之众。皇帝的意思是把他们迁往各州、府、县进行安置,分发闲置土地。

想法是好的,现实也是残酷的,各地纷纷上表,表示反对,都在叫苦连天,说是自己这里受灾也颇为严重,实在是无力接收这些难民。

其实陈建民心里明白,安置这些难民,当地要付出大量的粮食、土地。而各大世家这个时候都在加紧吞并土地,一但接收难民,就得分出一部分,这是世家们不可能答应的事情。

所以陈建民只好将难民迁往世家都不愿去的地方,幽州。可是倒霉催的,这个时候突厥犯边,幽州战事将起。陈建民立即令户部筹措粮饷,临时任命李素为幽州都督,率领大军十五万前往幽州。

可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事实是,李素实际上只带了十万大军,而且全都是陈建民的嫡系部队。而户部给的确实是十五万人的粮饷。

皇帝在这件事情玩了一个心眼,因为他早就知道此次突厥只是小规模的犯边,而幽州来的军报被他让人调换,故意夸大突厥犯边的规模,目的就是粮饷。

如果陈建民要的粮食是给迁往幽州的难民,那么对不住,户部最多能给迁徙途中的那部分,还不可能足量,甚至受到上下盘剥。谁叫户部掌握在世家手中呢,在他们眼中些许小老百姓的性命,不值一提,微不足道。

但是关系到军国大事的时候,世家们也不敢轻视,足额足量的发放十五万人的军粮,于是李素得到陈建民的密信后,带着十万大军赶到幽州。

幽州一战,突厥退走,李素留下五万人的粮饷,派自己心腹留在幽州秘密看守,班师回朝。恰好这个时候,吐蕃使臣进京城,恰好又被杜进收拾了一顿,又恰好杜进受到弹劾,于是陈建民顺水推舟,将杜进降职派往幽州。

看似巧合,其实这一切都在陈建民的掌控中,他太了解这帮世家、大臣了,巧妙的利用这些人的心理,促成此事。

幽州有大片的土地,可是人口稀少,农业生产的人口不足,每年都要朝廷援助;还经常受到突厥的犯边,兵源严重不足。

杜进到幽州以后的目的就是:人口迁徙后,可以充实边关人口,恢复和扩大生产,而且五万人中,至少能抽调出一万作为兵源。

另外,陈建民认为,吐蕃这次出使的目的不纯,他总有种感觉,要不了多久,大齐和吐蕃,很快将有战事。

所以这个时候,一旦开战,北方不能有事。幽州增兵一万,虽然进攻不足,但只要突厥不是大规模的犯边,只是守城的话,可以坚持的时间会很长,待解决吐蕃后可以抽调兵力支援北方。

这,就是陈建民的计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