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接收记忆
谁也没想到,姜母肚子里的是双胞胎,生下来要比普通的孩子弱小一些。
好不容易双胞胎长到三岁,看着也结实了,一家人还没商量好回家乡的事儿呢。姜母又怀孕了,这下回家乡的事情又要耽搁下来,总不能让孕妇跟着长途跋涉回乡吧?
一直到最小的一个孩子长到六岁,他们才决定回到老家生活,无论如何根儿不能丢。他们也都快四十岁的人了,趁着还年轻赶紧回家,等老了再想回去就更难了。
可都在这里生活这么多年了,哪是说走就能走的,总要把眼前的一切都安排好,还有家里的各种事情处理好才能启程。
这一收拾安排就是大半年,还有五天要出发的时候,姜父去出了最后一次公差。也就是这一次的公差,让四个半大的孩子成了孤儿。
那天下着大雨,姜父被派去附近一个村子里收账。这也是姜父辞工前,最后一笔还没有收回来的欠款。
姜母不太放心夫君一个人这天气出去,就穿好斗笠跟夫君一起去了,嘱咐四个孩子在家里乖乖的,等着他们回来。
可是这一等,就等到了第二天的天大亮,也等来了姜父姜母的噩耗。姜父姜母鸭在进村子的不远处,山体滑坡给埋到了土里,正全力在挖人呢。
顿时底下三个小的就哭成了一团,女孩不愧是父母精心教养的孩子。她在伤心,也没忘记现如今最关键的是什么。
她回到房间里,穿上了之前出门常穿的男装,把一头秀发直接梳成男子一样的发髻做男子打扮。安排好家里的三个弟弟,跟着来报信的人去了父母出事的地方。
她到的时候很多村民还在挖土,主要是这一片面积不小,也不知道人究竟埋在了哪里,胡乱的挖一点的目的都没有。
要不是夫妻俩坐的车在外面,拉车的牲口被村里人发现,都不会有人知道这里面埋了人。
从接到消息到了现在,女孩儿一滴眼泪都没掉,她知道现在哭哭啼啼的解决不了任何事情。他们家在这里没有其他的亲人不会有人帮忙,一切只能靠她自己。
她找到一处无人的地方,手扶住一棵大树闭上了眼睛。别人看见也只以为是她悲伤过度站不稳身体,用树在做支撑。
其实她是在跟大树沟通,想找到父母的具体位置,好针对性的挖掘。
住在山里的时候,爹娘并没有因为她的怪异之处掩藏她的特殊,反而是引导她,让她自己去发现怎么才能使用好自己的能力。
慢慢的她发现了,她不光能让植物疯长,还能跟各种植物沟通,虽然不能够跟人类一样对话,但模模糊糊能知道植物大概要表达的意思。经过常年的锻炼,她才能让植物也能听懂她的要求。
因为她的特殊,父母精心的教养她,学武习字只要是她爹娘会的,都会倾囊相授。所以别看她是个弱女子,其实一身本事不输大多数的男儿。
半晌,她才探听清楚了爹娘的具体位置,她一直在心里祈祷父母还活着。她拿过一边的工具朝着一个地方就开始挖,很多人知道这是出事男女的孩子,也帮着过来一起挖。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挖出坑洞的地方出现了一角衣料。
“挖出来了,挖出来了,人在这里呢。”有人看见漏出来的衣料一角,嚷嚷了起来,各处在挖的人都聚拢了过来,帮着一起向下挖。
女孩看到父亲衣料的一角,就扔掉了手里的工具。跳下坑里用双手去拔那里的土,就怕不小心工具伤了父母的身体。
直到女孩儿双手都出现了血迹,两具交叠在一起的尸体才被完整的给挖出来。看这姿势,就是发生危险的时候男子把自己的妻子给护在了身上,女孩儿颤抖着满是血的手,放到了爹娘的鼻子底下。
有些心软的人都别过了头不忍看眼前的一幕,当触碰到爹娘冰冷的身体,女孩儿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大颗大颗的砸落在地,这种无声的哭泣才最让人不忍。
父亲生前的老伴,赶紧过来扶起坐在地上的女孩儿:“溪慈,现在要紧的是让你的爹娘入土为安,还不是伤心的时候,放心,伯伯会帮你安顿好爹娘的。”
老板心里也是过意不去,要不是这笔账到了日子,再加上姜账房要走。也不会昨天那种天气,还让姜账房出来收账。不出来收账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他有很大的责任。
也不知道姜账房两口子都去了,留下的四个孩子该怎么办。四个孩子最大的也才十三岁,没有了爹娘的庇护能不能完好的长大。
姜溪慈用袖口擦了擦脸上的泪痕点点头:“我晓得了伯伯。”
接着,女孩儿强忍悲伤把爹娘的身体抱了起来,放到了来时坐的牛车上。带回家里找了人帮着父亲,她帮着母亲,都清理了身体换上了临时买来的寿衣。
守着爹娘的棺木女孩儿做了个决定,直接扶棺回乡。
父母张罗回去老家,就是怕有一天不能埋到祖坟去。要不是因为她,父母也不会十几年都漂泊在外生活,为了能让父母落叶归根,说什么也要把父母带回去老家,葬在老家的祖坟里。
天将将亮,她就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三个弟弟。对三个男孩子来说,爹娘不在了,家里的一切安排就要听自家姐姐的,这是爹娘从小就灌输给他们的思想。
爹娘突然的离世,也让三个平时闹腾的男孩子瞬间长大了。等到姜父的老伴过来悼念的时候,姜溪慈把自己的决定说了出来。
唯一好的一点,就是家里一切都已经为走做好了打点,连回去路上的镖师都已经定好了。只不过,这次镖局护送的不再是一家六口人回乡,而是四个孩子跟一对儿棺木一起回乡。
看着可怜的四个孩子,镖局也没有直接坐地起价,就按照原来安排好的一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