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村长
“村长大伯在家吗?”姜溪慈依旧在木门外先招呼一声儿。
出来开门的是村长的大儿子,也是下一任村长的人选姜溪宣。村里人的小名儿,跟其他的农家人没有区别,都讲究一个贱名好养活。
可大名都是顺着族谱来叫的,老族长可是族里少有的秀才,所以他们家的男丁名字,还都挺有文人意境的。
“辞哥儿,你怎么这个点儿过来了,快进来,吃过饭没有?”
“宣大哥,我吃过了来的,村长大伯在家没?你们是不是还没吃饭呢?要不我一会儿在过来?”
姜溪宣拉开大门:“都吃过了,现在也没什么活儿一天就两顿饭,我爹在屋子里呢,快进来说话。”
“我白天去山上砍柴了,回来听说村长大伯去找我了,我过来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事儿?”
村长家跟她家差不多,院子特别的大,也都是砖瓦房。不过村长家的人口很多,村长家四儿二女都已经各自嫁娶了,村长就比自家爹大个五岁,都已经是做了祖父的人了。
“家里过冬的柴还够?用不用我明天过去帮忙?”他们家男丁多,过冬的柴早早就准备好了。
“不用,也差不多够用了,我从小力气就大,这些活儿我一个人都做得来。”
也不知道是异能的原因,还是从小营养好的原因,这个身体的身高,跟她在另一个世界十几岁的的身体几乎一样,无论是长相还是个头。可能差距就是,这边因为爹娘去世的原因太过劳累瘦了很多。
才十三岁的姜溪慈,现在已经有一米六左右的身高了,再加上比较英气的长相,扮做男孩子一直也没有人怀疑过她的性别。
姜溪宣还是很认同姜溪慈的,回来后还以为就四个孩子还要族里照顾呢。没想到除了辞哥儿父母的葬礼,辞哥在没开口求人帮助。,他跟他爹也去看过一回,那屋子收拾的,准备的家务什比很多家都好都齐全。
一个半大的小子,能把一个家折腾成那样,不得不让人赞一声厉害。
到了堂屋村长正坐在炕上:“村长大伯您好,您看小子这白天光顾的砍柴了,就晚上过来拜访您了。”
“辞哥儿来啦,快坐下说话,我听你弟弟说了,你整天的上山砍柴。我也看了,你家里的柴也差不多够冬天用了,你还小可别累坏了身体。”
姜溪慈把手里的篮子递给站在地上的村长媳妇儿:“伯娘,这是给家里孩子带来甜甜嘴的,您可别跟我推辞,以后住在村里少不得要让您们帮衬呢。”
村长媳妇儿看向自己老头子,见老头子点头才喜笑颜开的收下篮子:“那就谢谢辞哥儿了,你们说话我外面还有活儿,就不打扰你们了。”
看到自家媳妇儿出去,村长才开口说话:“我今天过去找你,也是秋收过了你家那地都空了出来,跟你说一声儿明年开春就要你自己种了。”
说实话,姜溪慈是没想到田地能这么轻易的就要回来,家里的田地可都是好田地,除去要交的粮税跟三成租子,能剩下不少的口粮,谁得了这个好处都不会轻易撒手的。
可能也是看出了姜溪慈的疑惑:“当初就跟你爹说好了的,等你们回来田地就还给你们,就是一点,那可是三十亩地呢,你们四个能种的了?”
不是他看不起四个孩子,主要是四个孩子都还太小,就是最大的辞哥儿都看着不像是会种地的。
“种地到是会种,我爹活着的时候就说过,我们都是农家子,可不能把吃饭的手艺都给忘了。不过那么多的地我们也真是种不过来,到时候打算租出去,只收三成租子也够我们四个的口粮的。”
“就是还要村长大伯您跟着费心,选一家妥帖的人家把地给租出去。您也知道我们就四个孩子,还要靠着这些粮食生活呢。”
听到这话村长是高兴的,当初致远的地就给族里最困难的几家分着种的。帮着致远守住了地,还帮助了那几家困难的人家度日,两头得好的事儿。
十几年了那几家有两家都不打算还地了,还是他压着把地给还回来了。你看好借好还在借也不难,这不地还能给他们接着种,也就是族里少了一笔收入。
开始他是不太想管的,让这小子自己去想办法。还在自家老爹说了,致远家的几个孩子看着都不是池中物,能交好尽量交好,还是不要得罪人的好。
他们族里都好久没有出过正八经的读书人了,致远家的四个小子各个看着都是读书的好苗子。万一中了一个,对他们族里都有很大的好处,他老爹那眼光就没错过,他才主动把田地给收回来就当卖个好了。
姜溪慈是不知道这里面弯弯绕的,她还以为这族里都是明事理的好人呢,还是太过年轻经历的事情太少。不过也好在姜氏族里还真没有太过大奸大恶的人存在,就算是有,估计姜溪慈也不会怕的。
“村长大伯,咱们村里还有要卖的田地吗?”要是都能买到一处还好管理。
“你这是还要买地?”村长有些惊讶,看来致远的家底还不错啊!
姜溪慈点点头:“您也看出来了,我们家都是读书人,之后还是要继续读书的。三年孝期一过我也是要下场试试的,多一些田地也能多一些进项。”
村长理解的点点头:“有到是有就是不多,一共也就十亩地的样子,还都是中等田一亩田一两银子。不过你要是有劳力可以开荒,村里荒地可不少,要是开荒种田三年可以免税。”
他们村人口多田地少的人家就会去开荒,起码三年内地里的产出都是自己的,虽然说刚开的荒地产出也不多,可也能填补一下家里人的肚皮。
姜溪慈摇摇头,她虽然有异能可也不是多爱种地,开荒地她从来就没考虑过:“那就十亩地我都要了,来年开春一样租出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