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变化
两天以后,杨峰请假,把父亲从医院接回家。
母亲问:
“峰子,你爹这次用了不少钱吧!”
“也没多少。”
“那是多少呢?”
“一共……用……用了……差不多两千吧……”
“你哪来的钱?”
“你忘了,我刚发了工资。”
“可你几天前不刚交了医药费吗?”
“不是……就那次交了2000元,还没用完呢?正好抵这次出院的费用。”
“我还以为出院又交了二千呢?”
母亲说完,有些怀疑,刚想说什么,但沉思了一下又不说了。
她不是相信儿子的话,而是不愿意拉扯出血淋淋的贫穷。
但她相信儿子有能力根除家庭的这种贫穷!
杨大爷也不相信,因为他曾听医生说过,后面打的药水很贵,而且连续性打了几天,出院时,医生还给自己开了几种口服药,都不便宜,儿子说一共只用了两千块,这根本不可能。
杨大爷知道老婆子心中有话说,但最后选择了闭嘴,就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了。
大家在一起,应该开开心心的,何必去提这种不愉快的事情呢?
虽然父母亲清楚自己亏欠儿子,他们也想安慰甚至补偿儿子,但以目前的情况看,选择闭嘴,就是选择了和谐,这是最明智的!
父亲说:
“峰子,有什么困难跟我们说,大家一起想办法。”
“好嘞!”儿子装作很轻松的答应了一声,像没事一样。
杨峰看父母没有追问,这才放下心来,时间已经到了晌午,该是做饭的时候了。
儿子对母亲说:
“娘,今天我在家,有时间做饭,你去好好休息一下吧!”
母亲怕累着儿子,劝道:
“峰子,你给你爹办理出院手续,跑上跑下的,也蛮辛苦,还是你去休息一会吧!”
“不辛苦!在医院办出院手续很快的,你去歇会,我去做饭了!”说完,杨峰就抢先淘米去了。
母亲看见儿子的背影,轻叹一声,知道他孝顺,也不再多说了。
她并没有去休息,而是把老头子安顿好后,就做其他的事情去了。
杨大爷在医院休养了一段时间,内心的翅膀又想飞起来,待老婆子走后,他便走到屋外去找事做。
恰巧被杨峰看到了,儿子知道父亲闲不住,手痒了,想把在医院偷闲的那段日子补回来,假装问道:
“爹!你这是准备到外面跑步锻炼身体吗?”
“这……对!对!”父亲被问得慌了神,突然急中生智,赶忙答应。
杨峰叮嘱道:
“要适可而止,不要太劳累了!”
“好!”父亲点头答应。
之后,杨峰就溜了。
父亲走到一列柴火旁,三下五除二,就把每一块都翻动了一遍。
这列柴火是父亲以前劈的,由于堆在外面,被雨水浸湿了,赶上今天这个好天气,四周全是明晃晃的日光,母亲便将柴火散开,晒晒上面的湿气。
由于湿气很重,不把阴着的一面翻上来,这些柴火就很难晒干。
杨大爷从医院回来时,就看见晒谷坪上晒着一列柴火,柴火因雨水浸泡太久,湿到了最里面,不翻转着晒,是晒不干的。
看着这一列在阳光下冒着水蒸汽的柴火,杨大爷笑了,他的脸恢复了年富力强时的那种笑!
这是一种健康的笑!自信的笑!
身上已渗出了汗珠,杨大爷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爽!这种用劳动换来的舒爽感,总是让人特别珍惜,让人记忆深刻!
杨峰在做饭的过程中一直牵挂着父亲,他估计父亲在屋外的晒谷坪上,已经把该做的事都做完,现在到进屋回来的时候了。
他把菜盆放下,快速往屋外走去,猜想父亲应该也往屋内赶了。
然而当他走到屋外一瞅,父亲早已不见了,又把四周检查了一遍,还是什么都没有,哪有父亲的踪影?
不过,杨峰没有立马喊出来,他很冷静。
他知道,只要自己一阵呼喊,屋内的母亲就会知道,如果她知道老头子不见了,又得把宿疾急出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动声色,装着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切照旧。
杨峰在思索,父亲到底哪里去了?这地方不大,而且四周都没有遮挡物,一眼就能望穿……不过,该不会到邻居家玩去了吧?
杨峰想着想着就沿着院子中的马路走去,他边走边找,希望看到父亲的身影。
路过了几家,问他们看见父亲没有,有一两个看见是杨峰,掉头就进屋去了。大部分人则主动和杨峰打招呼,都说没看见,并建议他到下一家看看。
杨峰走在马路上,已经经过五六家乡邻了,按道理,父亲不可能走这么快,就算他能走这么快,那么马路边的邻居也一定会看到,可问题是,没有一个人看到过他。
这让杨峰不得不怀疑,父亲可能并没有出门,或者往其他方向去了。
于是,杨峰立即返回来,那些先前和他打招呼的邻居,见他往回赶,又和他打了一次招呼。
这让杨峰很意外,之前,院子里的人在毛子和顺子家的怂恿下,都不待见杨峰一家人。
即使见面和他们打招呼,也是心怀鬼胎,有的没走多远就骂开了,一半是避人一半又是故意骂给人听。
这还是好的。
绝大部分乡邻对杨家都是不屑一顾,没拿正眼瞧他们一下,当然更加不会主动跟他们说一句话,见了面,都各走各的道,权当是空气。
可是今天,杨峰感到这些乡邻不一样,除了一两个老顽固见人就躲,其他的都主动跟杨峰打招呼了,对于这个转变,杨峰自是一顿狂喜,就像杀人犯遇到赦免一样。
当杨峰赶回家时,发现父亲已经坐在餐桌上,桌上摆放着两碗菜,原来,母亲趁杨峰外出的时候,已经把菜炒好并端上来了。
“吃饭了!”母亲喊了一声。
显然是喊儿子的,因为老头子早已坐在桌旁。
母亲也不问儿子哪里去了,父亲似乎对此事也漠不关心。
“好的!”
杨峰走进厨房去拿碗筷,很快,三碗饭已经端在手上,当杨峰把饭递给父亲时,很想问不久之前他到哪里去了?
但又怕引起母亲的担心和猜疑,只好先闷头吃饭,等有机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