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为啥一打仗就缺粮
【古代士兵天天吃饭也不见缺粮,那为啥一到打仗就缺粮?】
(一人吃饭,10人运粮,运粮的人路上也得吃饭。)
古人沉默,倒也没有这个比例差的这么严重,虽然粮草趋势很重要。
(主要是运粮的运粮的太能除了,应该减少他们的量。)
正在往前线运粮的士兵们则是默默往前走着,只是心里委屈着,太冤枉了。
(为什么一定要粮食呢?把对方吃了不就好了)
(先生大才,何不先行一步!)
(要是对方守住了,那你不是直接饿死了)
(乾隆时期,有一位平准平回的主将,名叫乌雅.兆惠。他在黑水营之围中被回军断粮围困了两个多月,最后就是靠抓落单的回军吃了才活下来,直到援军到来。)
程煜点点头,此计着实可行啊。
蒙恬心里想着下次遇到匈奴骑兵,也试着活捉几个,用此等方法震慑匈奴。
乾隆想起了乌雅.兆惠,此人确实是军中一把好手,就是这招数有点狠啊。好在最后打了胜仗。倒也无妨。
(程煜:什么,缺粮!那我可要大展身手了啊!)
(经常吃人的朋友都知道。)
三国时期不管是蜀汉、东吴甚至是曹魏军营都在猜测着这位程煜以后究竟是做了什么才会让后世这边说,更加好奇被祸害的是是哪一方的?
(缺粮不是缺在没有,而是主要缺在运输到指定地点的难度。)
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对此有话说,自己不是筹不来粮草,可是能不能在指定时间运送到前线,这点就不能百分百保证了。战场千变万化的。
(你烧他粮草,他烧粮草能不缺粮吗?直接抢回来不香吗?)
军营的将士齐齐回答,能把对方的粮草抢回来当然香啊。
可是真实的情况就是双方都是派重兵严加看管粮草的,更是24小时巡视。
如果想从粮草作为突破口,烧粮草可比抢粮草更简单更容易成功,牺牲也是最小的,要知道军营的粮草可是从不放在最外围的。
(大多数出去打仗刚开始都是不缺粮的,之所以后来会缺粮,主要还是后期粮草运输跟不上。
而且一旦军营出现缺粮,对于军心稳定,军队士气都有很严重的影响,很大可能是导致战争的失败,所以大家都害怕缺粮。)
百姓也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出去打仗没粮食,那怎么有力气去和敌人拼命,明知道打不过别人,又怎么能有信心打胜仗呢。
自己在家还能去山里找找吃的,和邻居借点粮食,上了战场可没有这个条件啊。
(你试试背着装备一天走几十里路,和整天在家坐着吃,多吃多少东西?
连续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每天走个几十里路,看看多吃多少东西。
算起来一个人的粮食路上还要消耗十个人的粮食呢。)
一般边疆种植的粮食是不多的,尤其是战时更是主要要靠朝廷的支持,不然断了粮草,城里的百姓只能活活等死了。
(想想看,为啥将军和管后勤的富得流油。)
这话创伤了各朝各代军营的人甚至朝廷负责分发和运输粮草的人。
天幕明摆着说我们从中贪污了啊。
这也太冤枉了吧,我就拿了一点点,真不多,这么干的可不止我一个。
朝堂上变得沉默,这种事情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有几人是没有趁机为自己谋利呢,刚开始的忐忑已经平复下来了。
陛下不至于因为此事去罚的,不然在座各位得有多少人一起受罚。
法不责众,就算陛下也得轻按轻放才行。
武将这边有人知道内情,有人同样从中拿过好处,有的则是义愤填膺的骂着,老子拼命打仗,你们这群废物拼命给老子扯后腿。
皇帝也是心知肚明,这时期自己怎么会不知情,只是大家做的不过分,自己自然也不好罚,况且真的不能全罚了。
别看满朝文武天天嘴里说着忠君爱国,可是在自己利益和国家利益选择的时候,也绝对不是清白的。
自己切记着吧,需要清理的时候,再爆出来也不迟。
(春秋是贵族带着底下的农民奴隶帮国君打仗。
秦朝西汉都是义务兵制,所有到了年龄的男子都要服兵役,战争爆发后会大量征召士兵。
东汉是募兵制和义务兵制同时存在。
魏朝采用的世兵制,也就是自己当兵,儿子继续当兵,好在国家分配老婆来延续后代解决兵源,不好的是兵户的身份很难取消,子孙后代都是兵。
西晋主要采用的是募兵制,取消天下郡县兵是一个很错误的决策,当时的内战消耗严重。
南北朝时期比较乱,北朝一般用鲜卑人当兵,南朝一般用从北方逃难过来的人当兵。
隋朝,唐超前期主要是府兵制,国家分田,平时种植。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状况,重新选择了募兵制。
宋朝,自赵匡胤开始,改革了兵制,新的兵制从宋朝到明朝再到清朝一直延续使用着,所以打仗一般都是缺粮的。)
嬴政点点头,大秦能一统天下,打败六国,老秦人功不可没。
老秦人也是感到荣幸,正是无数老秦人不畏生死,这才成就了秦国的霸业。
西汉主要的打仗都是用来攻打匈奴,那段时间是大汉死亡人口最多是时候,,这场仗不得不打,即使百姓心中不愿,也知道与其死在匈奴手上,不如拼死一搏。
东汉,刘秀也在认真思考这两种招兵的优劣,自己大致知道了东汉末年的事情,现在想着有什么政策可以更好的避免或者缓解吗
魏朝时期的士兵对于自己当兵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真的不想自己的子孙也必须走这条路,只能拼命升职,好为子孙后代多留条生路。
西晋的大臣为是否取消和恢复郡兵制争执起来。
南北朝不管是百姓还是士兵,这天下有哪里是安全的呢,先活着吧!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已经严重到连皇帝都很难去彻底根除这个毒瘤了。世家大族不愿意放弃自己到手的利益,所以大唐只能一步步走向了末路。
赵匡胤对于自己改革的兵制还是比较满意的,哪怕之后的王朝也是延续自己的政策。
至于粮草运输问题,自己要认真想想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了,不至于造成一打仗就没粮的尴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