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到北黎村
小宁却左手拿着一包前门牌香烟,右手拿着一支烟说:
“樊大哥,抽我的。”
樊雄接过香烟,看了下是大前门,他奇怪地问:
“小宁,你原来出差前就已经买了香烟,你藏得够深的。”
“不,我是今天早晨在旅馆隔壁小店买的,4角钱一包。”
“比我们那边贵5分钱左右,我们那边是3角5分左右。”
“公家的没有,是私人委托他们代卖的。”
樊雄知道,这是店员兼卖自己的货物。
俩人在树阴下休息了片刻,按照单大叔指的路,过了桥朝东而去。
走了又有二十多分钟,看到了陈旧斑驳的骑楼时,村子就到了。
北黎村老街的民居建筑,有许多欧式风格的拱形门和罗马柱,这些骑楼虽然破败不堪,但仍不失其古朴沧桑的美感。
北黎老街最显眼处,有幢精美、高大的老洋楼,它原是北黎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北黎第一楼”。
据村里老人介绍,此楼是文昌籍颜姓祖先兴建的,颜氏因盐起家,在北黎村开设过盐场
走进北黎老街,仿佛时光倒流,通过这些独特、壮观、富有南洋风格的建筑,可以想象,这里曾经的繁华。
俩人走不多远,看到欧式拱形门的院墙,院墙门边看到了北黎村委会的牌子。
走进院子,里面的房子门关着,俩人走到门边,看到门锁着,没人;樊雄看了下腕表说:
“快十二点钟了,他们大概都吃饭去了;我们在边上坐着等一位吧!”
“好的,”小宁说完又掏出香烟,递了支给樊雄,自己嘴里也含了一支,樊雄拿出打火机,两个人都点着了烟。
坐下不久,来了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她看到两个年轻人坐在办公室门口的台阶上,忙上前问道:“同志,你们找谁?”
宁兰观忙站起来,有礼貌地说:“我们找你们村委会负责人,您是……”
“我是村妇女主任,你们找我们村委会负责人有什么事?”
樊雄取出了余杭公安局的介绍信,交给妇女主任;妇女主任识字不多,但她公安局三个字她认识的,她看了介绍信后问:
“你们是公安局的,你们千里迢迢到我们村来有什么事啊?”
宁兰观从公文包内取出一张纸,递给妇女主任说:
“我们想找到写这张证明的负责人。”
妇女主任接过这张纸后,仔细地看了一下说:
“公章是我们村的公章,但是我们村的村干部,都是在扫盲班认的字,写不出这么好的字;可能是村主任的儿子,春节刚过,代替他爸爸值班时写的。”
“那他人在吗?”
“他在广州大学读书,春节过后就上学去了。”
“那您能带我们去村主任家去吗?”
“好的,”他俩跟着妇女主任穿过北黎老街,来到街尾离海不远处的院子。
进了院子,看到院子的东北角,有个用毛竹搭设的凉棚;凉棚下一位五十岁左右,穿着黎族服装的大伯在整理鱼网。
妇女主任跑上前说:“陈主任,他们有事找村委会,我把他们带来了。”
“好啊,那我们进屋吧!”陈主任说罢就收拾了鱼网,站起来打开了门。
到了屋内,樊雄看到室内只有一张板床与一张桌子,桌子旁二条长凳,简单得太简单了;陈主任看到了他们的疑惑,就说道:
“土改时候政府已经在北黎老街分给我房子了,原来北黎老街的地主老财,多数跟着国民党逃到台湾去了。
对我们这种渔民与盐民来讲,住在老街不方便,所以在海边多有临时房子;我这里就是打渔季节来住的;你们坐吧!”
刚坐下,妇女主任就迫不及待地把介绍信与证明文件,交给陈主任;陈主任看了介绍信与证明文件,就说道:
“你们是余杭公安局的,要找写这纸证明文件的人了解情况。”
樊雄解释说:
“是啊,要是当时写证明的人不方便来,那有没有姓冯的老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