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入京享福
朱厚照笑眯眯的听着老头子们的吐槽,恐吓,也不插话。任其自由发挥。
好整以暇的端起茶杯。时不时的喝上几口。
才胸有成竹道:“各位,暂时迁住京城的就王爷,郡王,其余人的话就不强制来不来了。”
“等外城修好,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人在迁来京城享福。”
“年后去西北走亲戚,朕走访了很多宗室的居住地,可以说惨不忍睹。”
”吃不饱,穿不暖。”
“还被克扣禄米,一个个的饿得面黄肌瘦,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动物,而且哪里也去不得,比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过的还要苦。”
朱厚照叹了一口气,边说边摇头,面露悲愤。
“宗室子弟人数太多,以后会更加的多。”
养起来费心费力,这个情况想必你们也知道。朕打算让那奉国将军之下的其余宗室,允许其自谋生路,士农工商都可以。”
天子说的很笼统,很泛,内阁几位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都在心中盘算此事的利弊。
明显皇帝是要削藩,而且是一次性的囊括了所有人,而不是其中的一个两个。
大手笔啊!
大魄力啊!
把宗室亲疏关系确定在5代,远了的话,那就只是姓朱而已,变成了普通老百姓。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宗室的情况多少有一点点耳闻,杨廷和是赞同削藩的。
宗室人数越来越多,对朝廷来说,需要支出的就越多,现在一年的赋税,3成要拿去养宗室,再过一些年,只怕需要5成的赋税。
百年,两百年以后呢,宗室的人口是个不可估量的庞大数字,不可能拿所有的赋税去养这些人。
现在来说,长痛不如短痛,就是这个事情该如何比较完美的处理好。
让他们有自由身,士农工商都可以,如果依仗这个身份在外面行事,这也是个大麻烦。
想到这里,杨廷和严肃的一张老脸上挂上些许的笑意:“陛下,您是深谋远虑,臣等佩服。只是宗室人数太过庞大,要不让臣下去商讨,商讨?”
“嗯,朕是这样想的,以后住京城的宗室,俸禄按照皇明祖训上规定的数额发放,甚至还可以提高一些。但各处封国朝廷的收回,交给当地府县管理,土地分给当地老百姓耕种。”
“4个字总结起来就是-封而不藩!”
“奉国将军之下的宗室,朝廷就只登记一下名字。十岁后一次性给与一定数量的银两,算是对于他们作为朱家子孙的一个恩宠。”
“宗室子弟除了嫡长子袭爵之外,其余子弟需要继承爵位,必须要通过朝廷的考核才能继承低一级的爵位。”
朱厚照隐约记得满清的宗室制度制定的比较好,很多重大决策都是那个什么军机处的王爷参与弄出来的。
那就拿来修修改改。
目的就一个抑制宗室的人数数量。
减少一些会投胎的人躺在大明身上吸血。
如果这次削藩阻力比较大的话 ,那就稍微退让一步,抛出让皇亲国戚参与朝政这个大诱饵来。
相信没有几个人能拒绝得了。
封国算的了什么,那屁大一点地方,有长史等官吏管着,规矩也多,威风不起来。
那如果能上朝议事,现在剩下的这些王爷,郡王之类的还不削尖脑袋,站到奉天殿里来。
朱厚照内心嘿嘿笑了几声,这完全是把太祖皇帝指定的制度给改的面目全非了。
也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不会想起来打自己这个不孝子孙几棍子。
“陛下,先贤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大明已经100多年,早已经过了5世。只是这旨意下去,各位王爷,郡王会怎么想?陛下如何对天下人交代?”
杨廷和有些担心。皇帝的设想很全面,明眼人一下就明白这是对宗室拴上了绳子。
对于皇帝这个提议,他是愿意举双手双脚赞成。
想想太祖皇帝设立《宗藩条例》最重要的想法就是:“藩屏帝室,永庸多福。”
其实后来的结果表明,很多的问题就是藩王带来的,不但没有给正统的皇帝带来什么福,在其死后没有多少年,龙椅就被太宗皇帝给抢了过来,这也算的上一个很大的一个讽刺了。
要不眼前的天子哪里还有那么好命坐到这个位子上,轮不到他们这一支来。
一心想着多子多福,关键是龙生九子他个个不同呀。
皇明祖训在那儿摆着!
看到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挑战各种规则的皇帝,杨廷和这一刻深感欣慰,这是继承了太宗皇帝不安分的因子。
有一种想大笑三声的冲动。
交返封地!
这不是--
断了他们的根?
挖了他们的财富?
要了王爷们的命?
这一招毒辣的狠!
宗室消弱,对其他人来说都是好的。
自己等人寒窗苦读经艰险才登上这高位,那些王爷,郡王们也就是会投胎。
“先等宅子建好,寻个祭祖之类的由头,然后朕下旨意,邀他们来京城享福,共享这盛世江山。”
说到这里朱厚照会心一笑.
来时好好的,这怎么就回不去了呢?
“至于其他宗室的安排,你们去协商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法。朕给他们自由,不再限制,读书做官,耕作学艺。唯一的要求就是和普通老百姓一视同仁。”
“要是打着宗室的名义在外面招摇撞骗,直接按大明律处理就可以。朕不介意杀几个出头鸟!”
杨廷和心中泛起巨浪,还让宗室子弟当官。
您这是不怕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