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说剑源远流长,名剑百花齐放
pS:【开篇提醒,此篇纯知识整理,虽然在下辛苦整理而出,但是也做提醒】
【剑】:
古今中外,各国各地!
历史上都曾存在过的物件,且对整个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我国,剑更被赋予了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
在最早的印象中,剑应该是一件武器,是战争的必需品。
可细细想来,比起当作武器,似乎更多的时候,人们是将其奉为礼器来使用的。
早在先秦时期,青铜剑就已经被普及到了整个社会。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剑也是随处可见。
《史记·秦本纪》有云:
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
在当时,剑就已经是贵族身份的象征,礼法上来讲只有贵族才能佩剑。当然,军人另算。
《韩非子·入奸》又云:
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士。
其实说真的:
往往佩剑的人并不太会使剑(军人另算)。
尤其是对士来说:
【佩剑是他们身为贵族阶级的重要证明】
士这个阶级很有意思,他们可能是某一贵族成员的庶子,也可能原先是平民甚至奴隶。
后者(平民或者奴隶)是因为具备一定能力,被中高级贵族升为了低级贵族。
他们有身份有文化修养,却并没有自己的土地,是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一种存在。
正因为没有土地,更应该时刻佩剑,以强调自己不是社会底层的人。
而且只要他们足够努力,总有一天就会得到土地。
因此,往往佩剑的人并不太会使剑,像是孔子、苏秦、李斯、范增等。
剑:
是用于刺劈的直身双刃兵器,而刀是用于劈砍的单刃兵器,刀、剑是最常见的存在。
无论生活还是影视上面,层出不穷的神剑宝刀,那是让人眼花缭乱。
要说【剑的起源】,古人记载是由蚩尤发明的,当然这只是传说。
不过,有一个比较确定的点是石器时代大概率是没有剑的,剑的出现应该是金属使用之后才有的。
现出土
【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一把短柳叶形青铜剑】
西周时期的车战盛行,所以两军对阵,短兵的作用不大。
只有车毁坏后,双方战士扭打在一起的时候才会用到短剑,所以剑这类的短兵在战争中重要性不高。
早期的剑中间无脊,缺少剑格和剑首,只有短茎。
此后逐渐改进:
剑身中间开始有脊,剑茎加长成柄,并增加剑格和剑首,剑的结构差不多定型。
【剑的发展】
剑的历史发展主要是在吴、越地区,这是因为当时流行的战车过于笨重,在北方平原好用,但到了南方河流山川密布的地方就施展不开。
所以吴越的军队主力主要是步兵,配备的兵器也主要是轻便锋利的剑。
与此同时,吴越地区也出现一批传奇式的铸剑大师,如:
【欧冶子、风胡子】
【干将、莫邪】
等等!原来如此!
【周剑】
周剑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实茎有后之剑】
这类剑剑柄大都作实中圆棒形,茎上有两三个凸箍,柄首为上平下凸的圆盘形,剑格大都作长斜方形或心瓣形,两边微向上曲卷。
这类剑以一块青铜铸就,剑刃剑格剑茎剑首,均为一体,这类剑大都是短体,传播范围极广。
【空茎之剑,简称筒柄剑】
其柄全体中空而圆或一部分中空的椭圆,大部分柄近首处粗大而近刃处较细小,柄首大都向外翻卷作圆箍形或内空圆盘形,剑格均是平光薄片,作长斜方形,剑首一般会盖个小帽,剑茎常用布或绳索缠绕。
【圆茎】
这类剑就是介于实茎和空茎两种之间的剑,如剑柄是空的像空茎,但剑格像实茎或剑茎有箍;剑柄像空茎,但刃有多棱等。
这类剑大多无花纹铭纹。
【扁平细茎无剑格剑首】
这类剑也是一块青铜铸成,形式很简单,可以说没有剑柄,仅有一个扁平的细茎,并且剑茎一般会穿一两个孔,没有剑首剑格。
剑柄可能用木料或骨角等物制成,短剑可能没有剑柄直接挂身上。
【短剑】
如剑首像双耳的耳首剑、剑首作圆环形的环首剑等。
【玉具剑】
即用玉做除剑刃外其它部分,剑首、剑格、剑茎等。
一般为贵族所佩戴。
【春秋战国之剑】
吴国被越国灭了,越国又被楚国灭了,所以吴越的剑时不时就在楚墓里发现。
同时,吴越精湛的铸剑工艺,也传到了楚国,使原本就不错的楚国铸剑水平更进一步了,所以 楚墓里经常出土数量众多的青铜剑。
战国时期,战车打仗愈显笨重开始衰落,步兵开始兴起,那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剑得到进一步改进:
一方面是剑身长度变长了,早期青铜剑总长不过50cm左右,秦始皇时期的青铜剑已达81至91.3cm!
另一方面是剑更坚韧更锋利,便出现了剑脊与剑刃含锡量不同的复合剑,该类剑埋藏地下二千多年,仍能不锈蚀,乌黑发亮。
春秋时开始流行佩剑,所以剑身,剑鞘上常有各种花纹或用金银镶嵌装饰,使青铜剑更加美观。
自西周晚期铁兵的出现后,铁剑的制造和使用就逐渐增多,湖南长沙春秋楚墓出土过一把含碳量为0.59%左右的铁剑,这属于中碳钢了,
【先进,绝对的先进】
【汉剑】
虽然春秋战国时铁剑在楚燕等地兴起,但是由于生产水平所限,铁剑还不足以取代青铜剑。
到汉代冶铁技术发展迅速,使制剑工艺益趋精湛,所以到汉代以后,钢铁兵器就普遍取代青铜兵器。
汉剑身挺直,剑刃由两侧弧曲而伸,大多则朴实无华,木鞘铜装,其中华丽者也有使用大漆鞘,玉装等(大多出土于王侯将相墓葬)。
较多出土汉代装饰漆器上常用的红黑大漆,显得非常高贵漂亮,汉朝以红黑为尊。
汉剑装具多饰兽面、云纹、谷纹外,其高贵者亦有浮雕的蟠螭纹,以及错金银,镶嵌绿松石等。
汉刘胜墓中发现一把高级别工艺的钢剑,这把剑低碳层仅为0.05-0.1mm厚,说明增加了锻打的次数,已具备“百练钢”的技术特性。
【百炼钢,请记住它】
铁剑出现后,剑身加长,刃部更锋利,剑锋的夹角更大,也可以用刃进行劈砍了。
【唐剑】
战国末年到秦汉是剑盛行的时候。
【汉以后,骑兵兴起】,对冲不需要直刺,加上剑易折断,制作工艺又复杂 ,很多场合就被刀取代。
到东汉时期,剑在实战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了。
以后剑慢慢变为文武官员的佩饰品,所以剑的外形越加华丽。
到唐代剑的形制基本已经定型。
可以说
【唐剑是后来历代铁剑的鼻祖】。
唐剑是唐代兵器,形状是三耳云头形,变更了自春秋始流传近1500年的周剑形制,创造了独特优美的剑形。
唐朝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时代,唐剑也变更了自春秋始流传近1500年的周剑形制,创造了独特优美的剑形,并流传后世,直至今日。
较早的唐剑样式,剑首既非周剑亦非汉剑之环首,而是呈三耳云头形。
剑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着名的剑,诸如:
【十大名剑】
有道是:
寒剑砺霜华,锋芒出剑匣。剑者,兵之王道也。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那自是都不一般。
十大名剑是指:
轩辕、湛卢、赤霄、
太阿、七星龙渊、
干将、莫邪、鱼肠、
纯钧、承影。
十大名剑的记载多见于古籍或上古传说,如《史记》、《越绝书》、《列子》、《吴越春秋》等。
【圣贤之剑,轩辕夏禹剑】
轩辕夏禹剑又叫轩辕剑,是圣道之剑,代表勇气、智慧、仁爱。
黄金色之千年古剑,传说是天界诸神赐予轩辕黄帝击败蚩尤之旷世神剑。
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
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
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
人类逐渐学会了农耕畜养,道德伦常,所以人们把剑命名为——轩辕夏禹剑。
几百年后,夏朝国君无道,此剑辗转被商汤所得。
商汤持此剑取天下,大败上古三大邪刀,再次建立新的王国——商朝。
最后,商朝后期也开始动乱,这把圣道神剑也不知所踪。
【仁道之剑 湛卢剑】
《越绝书》记载:湛卢剑是由春秋时期的铸造师欧冶子以及他的妻子朱俊、他的女儿莫邪、同门师弟干将奉越王允常之命,在海拔1230米的湛卢山,由神铁(铁母)和圣水(冰冷的泉水),历经三年而制。
剑刚铸成时,欧冶子便落泪,因为他的梦想就是:铸出一把无坚不摧但不带有杀气的兵器。
所以湛卢剑是一把仁道之剑,正所谓:
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
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
越王十分喜爱,命剑为“湛卢”。
【欧冶子也从因湛卢剑而名扬四海】。
据说湛卢剑换了很多次主人,最后落在晋代名将周处手中。
他的子孙转赠给了抗金英雄岳飞,但自岳飞风波亭遇害后,湛卢宝剑就失传了。
【帝道之剑,赤宵剑】
赤霄是一把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宝剑,特别有历史价值。
这剑长三尺,剑上有七彩珠,九华玉寒光逼人,历经十二年的打磨,刀刃上就像霜雪一般,剑身刻着”赤霄“二字。
这是汉高祖刘邦的佩剑,在起义时铸剑师为他打造的青铜剑。剑身仿秦剑,秀有花纹。
“斩白蛇、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指的就是这把剑。
汉高祖刘邦就是凭借此剑在大泽怒斩白蛇,开始了帝王的一生。
刘邦去世后赤霄剑:
《晋书·五行志》说在惠帝元康五年闰月庚寅,武库着火了。汉高祖那把斩蛇剑连同其他二百八万器械,都毁之于大火中。
《三十国春秋》也说晋武库失火,不过,这把剑没有毁于火中,而是“穿屋而飞” 。
《万历野获编》则说在宋靖康年间,金人抢走了很多宝贝,有女娲琴、孔子履等,就是没提“赤霄剑” 。
看来这把宝剑在晋以后就没了下落。
也许还有有两种可能: 葬于刘邦的长陵;葬于刘彻的茂陵 。
【威道之剑,泰阿剑】
泰阿剑(逐日、奔月、追星三剑),楚国的镇国之宝。
是铸剑大师欧冶子和他师弟干将联手所铸,出剑之时,剑身天然镌刻篆体“泰阿”二字。
相传剑未成之前,两位大师就说泰阿剑的威道剑气早就存在,虽然还未成形。
但早都存于天地之间,待时机成熟。
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时,此剑就问世了,所以称威道之剑。
成语“泰阿倒持”说的这把剑。
意思是: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
就相当于把大权交到别人手中,自己反受其害。”所以,【泰阿剑也叫太阿剑】。
泰阿剑是楚国的镇国之剑。
《史记 李斯列传》记载,秦始皇曾配有此剑,秦始皇死后将其陪葬。
【高洁之剑,七星龙渊】
这剑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 欧冶子 和 干将 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相传在造此剑时,两大剑师凿开茨山,放出溪水,引到铸剑炉旁的北斗七星样的池子中,所以名“七星”。
剑成之后,从上俯视看剑身,就像从高山上往下看深渊一样,缥缈深邃仿佛盘着一条巨龙,所以名“龙源”,称剑“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
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改成了“泉”,也叫“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
【所以现在很多卖龙泉剑的,你就知道喽】
七星龙渊为李渊的佩剑,李渊死后随李渊葬于献陵,也有传说李渊曾将此剑传于太宗李世民,后与李世民一起葬于昭陵。
还另有传说,张三丰曾配此剑。
七星龙渊剑下落无从考察。
【挚情之剑,干将剑与镆铘(莫邪)剑】
干将 是春秋时期的吴国人,也是楚国最有名的铸剑师。
干将 和他的妻子 莫邪 奉楚王之命为其铸剑,一把叫干将,一曰莫邪。
因为知道楚王性格暴戾,所以献剑前,干将把雄剑托付妻子传给孕中的儿子,结果干将真被楚王所杀。他儿子长大后杀死了楚王,为父报仇。
一种说法是干将剑最终化成一条黑龙,莫邪剑化成一条白龙,黑白双龙都藏在了延平津大湖的湖底了。
当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是老百姓对干将剑和莫邪剑的神化,其实关于干将剑莫邪剑是否存在人们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疑问的,说到干将剑下落更是让人莫衷一是,至今干将剑下落成为了一个谜团。
【勇绝之剑,鱼肠剑】
鱼肠剑亦称鱼藏剑,传说是 欧冶子 为越王所铸。用 赤堇山 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铸成五把剑,鱼肠就是其中之一。
鱼肠剑逆理不顺,臣以杀君,子以杀父。后来越国将此剑献于吴国。
相传公子光,即吴王阖庐,曾得到过五把剑其中的三把,胜邪、鱼肠和湛泸。
名字来历
一种说法是因为剑身上的花纹尤如鱼肠,苑如将一只鱼烤熟,剥去两胁,则像古剑剑身上的纹路,曲折婉转,因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则就由于它小巧得能够藏身于鱼腹之中,鱼肠剑细长柔韧,能够沿鱼口插入,插入鱼肠中曲折弯转,抽出时则恢复原形,钢韧无比。
公子光的父亲吴王诸樊。
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余眛,小弟弟叫季子札。诸樊知道小弟弟季子札贤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传递下去,最后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子札。诸樊死后,王位传给了余祭。余祭死后,传给余眛。
余眛死后本当传给季子札,但季子札却不肯为国君,吴国人就拥立余眛的儿子僚为国君。公子光很是气愤,他认为要传给儿子的话,他才是真正的嫡子。
所以,他很不服,常常秘密地供养一些有智谋的人,想靠他们的帮助以便取得王位。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杀吴王僚,于是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宴请吴王僚,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病,进入地下室,把“鱼肠剑”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由专诸献到僚的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取出鱼肠剑,刺杀了僚。
公子光自立为国君,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
阖闾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将鱼肠剑尘封,永不再。
也有人说,鱼肠剑,传说中的体积最小宝剑,据说有可能埋藏在楚王的墓里,但一直没人能找到,我记得好像是楚王墓不好找,即便是找到了,好像地势不利于发掘。所以一直没有现世。
【尊贵无双之剑,纯钧剑】
纯钧剑,又叫纯钩剑。是由铜锡合金制成的一把尊贵无双的剑。
相传也是由春秋战国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
此剑外观精致绝伦,看着就赏心悦目。就算已铸多年,依旧锋芒不减,斩金截铁实属小意思。
这把剑是天人共铸的不二之作。为铸这把剑,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锡,万载若耶江江水干涸而出铜。
铸剑之时,雷公打铁,雨娘淋水,蛟龙捧炉,天帝装炭。
铸剑大师欧冶子承天之命呕心沥血与众神铸磨十载此剑方成。
剑成之后,众神归天,赤堇山闭合如初,若耶江波涛再起,欧冶子也力尽神竭而亡,这把剑已成绝唱,区区骏马城池何足道哉。
这是《越绝书》中的一个故事,越王勾践之物,是一把尊贵无双之剑,亦是一把刺杀之剑。
【优雅之剑,承影剑】
承影剑是一把精致优雅之剑。《列子·汤问》记载,这把有影间悠悠倒下,长剑随即归于无形。这把有影无形的长剑就是承影剑。
承影是一把精致优雅之剑,被列子激赏的铸于商朝后来被春秋时卫国人孔周所藏的名剑。
传说,这柄剑的奇特之处在与双手合握之中是一截剑柄,只有剑柄不见长剑剑身,但是,在北面的墙壁上却隐隐投下一个飘忽的剑影。
也就是剑身就像影子一般,但有时实有之物,锋利无比。
承影 曾经是商天子、春秋时卫人孔周的剑,和 含光、宵练 并称商天子(王帝君主圣帝)三剑。
这是一把精致优雅的剑,传言在剑刚出炉时,“蛟分承影,雁落忘归”,所以称作“承影”。
这三把宝剑,它们只是光影的器物,用来修身养性的,而不是用来杀伐斗狠的。
含光、承影、宵练三兄弟剑,在春秋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中华古代:
铸剑文化、技术高超精湛,
剑文化和剑品格丰厚,
剑故事源远流长!
剑精神千古不朽!
为什么要说剑,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这两位三国中后期顶尖高手,在下安排了名剑的互赠!
【不说剑,不感觉赠剑的重要性!】
【还记得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剑是谁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