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等候您传召
“听说了吗?反军被阻截下来了,没有再继续往京城攻过来了。”
“听说了,听说了,还别说,没想到将军府出来的人,没一个是孬种。”
“谁说不是呢?没有想到呀,那个几年前看着还瘦瘦弱弱,脸色苍白的少年,如今都成为一个保家卫国的大将军了。”
“唉,不对不对,他如今也并不是将军呀,他现在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州而已。”
“真应该感谢他呀,如果不是他,可能整个河州也已经归属反军的领土了。”
“莫欺少年穷,莫欺少年穷。还真是这样呀!小小年纪不仅中了状元,如今也只有双十年华吧,就已经成为一国之栋梁了。”
“谁说不是呢?还真是莫欺少年穷呀,等少年长大了,羽翼丰富了,欺负过他的人,后悔都来不及了。”
“从来没有想到呀,那个在别人口中一直是个病秧子的少年,如今凭借自己的智慧,硬生生阻挡了整个反军的进攻。”
京城的大街上,三五人齐聚在一起,都在讨论着这一件事。
而这件事的根源只因为一点,那就是,无人能阻挡的反军,以势如破竹的趋势,不停的向前逼近着,不管朝廷派出去多少兵马,都没能阻挡他们的脚步。
然而,就在反君以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阻挡他们脚步的时候,硬生生被打脸了。
原因无他,只因为他们攻到了河州,打算将河州占为己有的时候,却吃了一个大大的亏。
皇宫当中,秦霄看着手上的奏折,脸上的表情异常丰富,只因为秦霄希望有人能够阻止反军的脚步,如今这个人出现了,他应该觉得高兴才对。
但是如今阻止到军脚步的这个人,变成了唐宁,秦霄便高兴不起来了。
唐宁,那是谁?那可是唐府唯一的儿子,唐府唯一的继承人,百年将军府留下的唯一独子。
自己辛辛苦苦将那个将军府弄没了,如今却出现了这样一幕,以往追随将军府的那些人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以前那些人之所以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将军府重振雄威。
毕竟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病秧子,一个几乎很少出院子的病秧子,一个走一步路都能喘三喘的病秧子,即使有人愿意跟着他,也不可能有成就。
但是如今不一样了,那个人不仅如今不是病秧子了,而且还是凭他的努力,成为自己亲自封给他的状元之名。
仅仅只是状元,也威胁不到自己,毕竟,从武将转换为文臣,哪怕是家族,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这个跨越是需要时间的。
然而现在,这个人却继承了家族的将帅之才,在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站出来的情况下,不仅站了出来,而且还成功了。
秦霄心中很是复杂,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
“陛下,陛下。”
正当秦霄心中的小人,打着架的时候,被郭公公给叫醒了。
秦霄看了两眼郭公公,很是不悦的开口:“说。”
看到陛下的神情,郭公公心中紧铃大作,知道自己刚才打扰了陛下,让陛下不高兴,便更加小心翼翼起来,不过他既然作为御前总管,陛下再不高兴,自己再害怕,还是需要提醒。
“陛下,太子及几位皇子,还有丞相等几人已经到了御书房外,等候您的传召呢。”
听到郭总管的话,秦霄才想起来自己还传召了那些人,理了理自己的思绪,才轻声开口:“让他们进来吧。”
“是。”
郭总管小声回答,然后才轻声走到御书房前将门打开,没过多久才领着几个人走到了秦霄跟前。
“臣参见陛下。”
“儿臣参见父皇。”
进来过后,几人纷纷给秦霄行礼。
“好了,都起来吧。”
冷漠的声音传了出来,所有人突然觉得御书房内温度很低,都不禁打了一个冷战。
秦霄将奏折递给了郭总管,郭总管接过奏折,然后才恭敬的走了下去,双手递给了太子。
太子看完又递给了身边的人,等所有人都看完了过后,奏折又回到了郭总管手上,郭总管用双手恭敬的接过,然后放回了桌案上。
“说说吧,你们是怎么看待这封奏折的?”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是都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
秦霄看到几人相互传递眼神的动作,脸色更黑了。
“怎么还要朕来点名不成?”
秦霄的声音突然高了起来,几人听到秦霄的话,下意识的想下跪,不过还没有等他们跪下来,秦霄的声音又传到他们耳中:“朕让你们来是来解决事情的,不是让你们来跪朕的。”
听到秦霄的话,几人跪也不是,站也不是,又一次沉默了下来。
此刻,秦霄的火气更大了,不过到底是一国帝王,一只手放在桌案上面,几个手指不停的在作案上面跳跃着,轻轻闭了闭眼,又呼吸了一下,才将心中那口气压了下来。
“太子,说说你的看法吧。”
被点名的太子,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半晌过后才开口说道:“父皇,儿臣觉得此事不可,如今已经没有姓唐的将军府了,如果再出一个唐将军,让百姓怎么想。”
太子从唐宁中状元开始,就一直想着利用唐宁,也将唐宁收为己用,可自从那一次自己因为唐宁的奏折,在父皇面前,失去了一次信任过后,对唐宁更加没有好感了,这一次,唐宁要兵,要粮,要银,太子理所当然不会支持。
“父皇儿臣觉得太子说的没错,儿臣也觉得,唐宁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州而已,而且自古以来,我朝国的地方官员不能与任何驻军有关系,唐宁不仅一到河州就打破了这一条规矩,如今还光明正大的跟您要兵,要粮,要银,他这是对您的不敬。”
太子的话刚说完,五皇子也站了出来,跟太子一样,直接反对这件事。
“父皇,儿臣不赞成太子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