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赤伶
在梅城一直流传着一句 民间艺人的故事。
在抗战时期,这位戏曲界的前辈不甘心受日寇的压迫,带领乡亲和土地们坚持游击抵抗侵略,成为梅城人人传诵的英雄人物。
主持人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地向观众们讲述着这个故事。
不管是现场观众还是直播间里的粉丝都以为主持人这是要号召大家向这位老艺人的精神致敬。
但是并没有。
主持人在讲完故事后,深吸一口气,说道:“朋友们,下面这会首歌,就是专门为了向这位老艺人致荐的,接下来有请梁染和知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林九溪共同演唱歌曲《赤伶》。”
祝贺此人在报幕的时候有个小细节,在说道林九溪的时候,会介绍她最重要的身份,知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但是在说道梁染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头衔。
主要是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定位梁染,说他是在署名歌手吧,他现在已经不是娱乐u请安的人了。
说他是网红?那不是骂人吗!
所以就干脆直接一个梁染完事。
主持人的话音刚落,马上就沸腾了。
终于又可以听到梁染在舞台上唱歌了。
上次听梁染在舞台上唱歌。
嗯,好像也没有多久。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梁染唱歌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央视国庆晚会上。
在全场的热烈掌声中,梁染脚步轻快地走上舞台。
退出了娱乐圈的梁染似乎彻底放飞了自我,上台也没有刻意的装扮,还是和在直播间里一样,一身简单的白t恤搭配休闲西装外套。
唯一不变的是他阳光的笑容。
但是越是这种不做作的梁染,在广大网友的眼里,觉得梁染更接地气,更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梁染对着台下观众挥了挥手,引起一阵尖叫。
伴随着伴奏响起,梁染已经酝酿好情绪,唱了起来。
戏一折 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 无关我
扇开合 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戏外人 凭谁说
梁染的开头并没有特别惊艳。
他写的《难却》和《探窗》中也有类似的诗描写。
无非就是从戏子的视角来观察戏里戏外的人情世故。
而《赤伶》在这方面的讲述显得更加简练抽象,给观众的代入感甚至还不如《难却等歌。
不过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梁染古风戏腔歌曲的这种不会觉得很惊艳,当然也不会感觉有什么不妥当。
魏建彬这段时间在梁家住的很开心,每天和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们聊聊天,很轻松。
这两天梅城文化艺术节都是戏曲专场,附近村子好多老人都跑来看戏。
魏建彬是北方人,喜欢北方戏曲的豪迈,不大喜欢男戏的咿咿呀呀。
但是他喜欢凑热闹啊,这时候也混在一群老年人的队伍里,和大家说说笑笑。
他对那些戏曲大家的表演都不感兴趣,对梁染写的这些歌更没有兴趣。
但是在主持人讲述了梅城那位老艺人的抗日事迹后,作为老一辈的革命家,魏建彬倒倒是对接下来的表演产生了好奇。
想看看梁染要怎么向革命先烈致敬。
听了梁染唱了两句,老爷子摇摇了摇头,觉得不知所谓。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
陈词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灰皆我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无人知我
梁染接着唱了起来。
当听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时候,魏建彬眉头一挑。
在旧社会,戏子都是跑江湖卖艺的社会最底层。
梅城流传的故事里,那位民间艺人,到现在甚至连名字都不被人提起。
但是偏偏就是这样一位最普通的底层升斗小民,却敢于和强大的日寇斗争到底。
正是这些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撑起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放翁的这句诗,被梁染直接用在了这首歌的歌词里,竟然写的是如此的贴切。
魏建彬心想,梁染这小子在文艺创作上真是很有一套的,这样的人不去搞文艺创作真的是可惜了。
长期躲在农村里带货能有什么出息。
不知不觉间,魏老爷子已经认可梁梁文艺工作者的身份。
这时候,一身戏服的林九溪登上舞台
台下人走过 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 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 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 戏幕落 谁是客
林九溪的戏腔珠圆玉润,明亮悦耳,带给观众最高级的听觉享受。
而结合起主持人讲述的故事,大家甚至可以脑补出一段令人头皮发麻的故事。
无名的艺人在舞台上往下看。
台下坐的全是豺狼虎豹,却看不到一个熟悉的乡亲的面孔。
心中的悲痛无法诉说,同时安安下定决心,自己的这出戏要用豺狼虎豹的血来应和。
林九溪在舞台上水袖轻舞,然后唱起了《桃花扇》。
这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观众们有一种仿佛回到了当年那场最后的演出现场。
主持人讲述的故事的场景仿佛就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不知道为什么,不管是在现场的观众,还是在直播间里的观众都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喉咙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说不出话来。
现场陷入前所未有的安静,就连直播间滚动飞快的公屏,此时也慢了下来。
直到梁染重新返回舞台,唱起了主歌部分,大家紧绷的心弦才放松下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电影里常用的蒙太奇手法,把大家的思绪从上一个场景拉回到新的场景,产生大量的留白,让大家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虽然歌词中没有明说,但是结合主持人的讲述,大家都知道,这位无名的艺人在唱完《桃花扇》后,当时现场发生了什么。
越是不明说,越是让人心神激荡,越是让人头皮发麻。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梁染的这句歌词始终在大家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观众们自行脑补的场景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片,让人头皮发麻。
谁能想到,一首古风戏腔歌曲,能够带给观众们如此多的感想。
短短的一首歌,大家在歌曲中感受到了华夏民族精神的传承,大家感受到了谁才是这个民族的脊梁。
听完这首歌,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此生无愧入华夏,来世还做华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