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府试
淮王说的也对,叶明熙现在气都气饱了,哪还有心情吃饭啊!
真是应了那句话:知子莫若父啊!
“臭小子,你敢跟你母亲告状,本王就扣你月钱!”淮王凑到叶明熙耳边低声说道。
“你们父子俩说什么呢?”蒋婉儿问道。
“没什么!”
随即淮王来到蒋婉儿身旁,笑着牵起她的秀手,朝着外面走去。
走到门口,淮王扭头催促道:“明熙,还不跟上来!”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叶明熙心不甘情不愿的跟在父母后面。
来到前院。
“父王,这天都黑了,没法玩的。”
淮王无所谓道:“这有何难?”
随即命下人将王府所有的灯笼全都点亮。
又让十几个丫鬟拎着手提灯笼,围着周围站了一圈。
霎时间,淮王府内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见此情景,叶明熙教会了自己亲爱的父亲打羽毛球。
然后淮王与王妃兴致勃勃的玩起来,二人玩的那叫不亦乐乎。
时不时的就能听见淮王爽朗的笑声。
次日一早,淮王叫醒叶明熙前往李府。
见淮王登门,李家全体人员行跪拜礼,齐声喊道:“拜见淮王殿下!”
淮王抬起手,笑着说道:“免礼!”
坐上主座,与老李头唠了几句家常后。
“守仁,你改良的那个羽毛球可比板羽球有趣多了!”
李守仁俯身说道:“王爷玩的开心就好!”
淮王拍手说道:“开心!本王昨晚与王妃一直玩到半夜才算作罢!”
李家众人一听,也算跟淮王有了共同话题。
“淮王殿下,不瞒您说,昨天我们也玩了半天!那羽毛球确实有趣。”
“嘿嘿,我家那几个小子,好几次都把球打到房上去了。”
“世子爷天赋异禀,他昨天第一次玩,就能跟阿仁打个平手!”
淮王闻言,看向叶明熙问道:“是吗?那昨天你怎么不玩?就搁旁边看着本王与你母后玩?”
叶明熙苦笑道:“父王,昨天您也没给儿臣上场表现的机会啊!”
淮王摆摆手说道:“不说这个了!”
随后看向李守仁询问道:“守仁,那羽毛球拍上的线,真能用来当作琴弦吗?”
原来是为了这个啊!
李守仁笑着回答道:“当然可以!就是音色与蚕丝弦有些不同。”
“有何不同?”
李守仁掏出十根捆好的羊肠弦,递到淮王身前说道:“您不妨亲自感受一番呢?”
淮王接过琴弦,拿在手里仔细端详。
“也好。”
随即站起来说道:“那本王就不再叨扰了!”
“恭送淮王殿下!”
回到王府之后,淮王就迫不及待的换上了羊肠弦。
随便拨动几下琴弦。
听见羊肠弦的音色有一种天然的鼙鼓声。
感到十分新奇,就像是小孩子得到一件新玩具一般。
……
转眼就到了参加府试的日子。
早上卯时,李江送李守仁与齐流海二人来到考场。
二人拿着考引(准考证)接受初查之后入场,在书吏的带领下分别前往各个考场。
并在考场门口经过仔细的搜身检查方能进入考场。
李守仁找到自己的座位后,书吏便将考卷送来。
兴国府试共考两场,分别是:帖经墨义和诗词杂文。
帖经墨义:帖经是把经文贴去几字,令其填补,也就是现代的填空题。
墨义是就经文上下句,相当于现代的默写。
这两项主要考察考生的记忆力。
诗词就不用多说了,与县试一样。
杂文,考察考生的书法和写作能力。
连考两天,期间考生不得走出考场。
考到第二天时便可交卷。
只需拉动身旁的小铃铛,便会有书吏过来糊名,然后将试卷封好之后,考生便可离开。
李守仁看清考卷上的题目后,随即嘴角微微上扬。
拿起毛笔,胸有成竹的写完每一道题。
一个时辰之后,李守仁停下笔。
随后吹干墨水,检查几遍,确认无误之后放到一旁。
拿起另一张考卷。
以“竹”为题,赋诗一首。
李守仁选择小学五年级学的那首《竹石》。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代?郑燮)
将最后的杂文写好,李守仁看了看时间,一共用了不到四个小时。
这还剩下大把的时间呢!
李守仁决定劳逸结合。
先跟与自己棋艺相差无几的阿尔法狗对弈几局。
再去练武场里练练枪。
就这样一直到了晚上,李守仁睁开眼睛伸了一个懒腰。
看着考场内的考生依旧奋笔疾书,不曾松懈。
他们的行为打动了李守仁。
漫漫长夜,李守仁决定再复习一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于是在手机里找到一个以“学习资料”命名的文件夹。
开始了乐此不疲的温习之旅。
终于,熬到了第二天早上。
李守仁温习了一晚上,依旧精神抖擞,完全看不出疲惫的样子。
反观其他的考生,有的趴在桌上小眯一会儿,有的考生皱着眉头,想着如何下笔。
“铃铃铃!”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铛声响。
趴在桌上的考生立马被惊醒了。
有的考生刚想出答题思路,满心欢喜的准备下笔之时。
被这阵铃声惊得大脑一片空白,好不容易想出来的答题思路已然忘却。
书吏闻声赶来。
“这位考生,不用再拉铃了!”
原来是李守仁拉响了铃铛,想要交卷。
李守仁停下手上的动作,人畜无害的说道:“我看那些兄台有些发困,想着让他们精神精神。”
那些被打断思路的考生听见这话,纷纷咬牙切齿的看着李守仁。
心里早就把李守仁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遍。
反之,那些被惊醒的考生纷纷投向感激的目光。
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啊!
李才子为了让我们清醒一下,竟然不惜提前交卷,真乃我辈楷模啊!
书吏糊好李守仁的名字以后,将他的考卷放入木匣里面封好。
李守仁在众多考生的注视之下,起身也离开了考场。
走出考场的路虽然有些狭窄,仅容二人并肩而行。
但是对于李守仁来说却十分宽阔。
因为他是第一个交卷的考生,所以没人跟他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