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难民进村
福宝一家回村的时候,发现村里多了许多陌生面孔。
仔细看,这些人脸色蜡黄,衣裳褴褛,脚上的草鞋都破了露出了脚趾头,该是村长爷爷提到过的难民。
她在打量他们,他们也在打量她们一家。
但凡这些人露出丁点贪恋,村里人发现就会排挤!
好在暂时没有发现这样贪婪的眼神,一直回家在路上遇见的陌生人,宛如惊弓之鸟,缩着脑袋,低头避让。
川哥儿还小,不懂这些人为何躲着他们。
福宝不由多想,是不是在逃荒的路上,被其他地方的人驱逐,打骂,排挤?
宋瑜对陌生人多谢警惕,锐利的视线扫视过陌生的难民们,提防的紧。
“都是可怜人啊。”
老徐氏感慨道,她看着这些难民的惨状,不免联想到几年前,大河村,乃至平安镇,桃花县闹饥荒,那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饿的吃草根树皮......
如果不是她想到了国公府还有一门远亲,当了祖传的耳环,凑钱去玉京.......
如果不是贵人心善,慷慨相助,她哪里能活下来啊!
福宝没有经历过饥荒的记忆,但她知道奶奶的心结。
奶奶心善,看到难民惨状,不由会想起曾经相同的经历。
这铺子的事解决了,看来,是该找机会去县里的县衙走一遭了.......
村里多了许多陌生人,老徐氏交代孩子们千万别一个人跑出去。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当心些,总没错。
姜家人刚回来,老牛氏就赶忙过来做工。
今儿老姐妹跟她说过了,晚点干活,明天开始下午来干活。
她现在是为姜家做工的,自然一切听姜家的安排。
有人帮忙,加上有两口锅,晚饭也不耽搁。
“牛奶奶好~”
福宝溜进厨房,顺道打了声招呼。
“哎,福宝慢些走,当心门槛。”
老牛氏顶着一头一丝不苟的银丝,笑容灿烂。
“知道啦~”
福宝应了一声,而后去橱柜里取了一只瓷碗。
老徐氏在炒菜,见状什么也没说,全然信任孙女。
老牛氏用草木灰,洗了两遍猪下水。
对于姜家如何卤猪下水,她一点也不感兴趣。
也不敢感兴趣!
老姐妹能给她一个正经活计干,她已经阿弥陀佛。
再有旁的心思,就不是东西!
再洗洗,洗的干干净净的~
老徐氏观察了下老姐妹的手脚,十分麻利。
也没多问,多打听,多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希望她的选择没有错!
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饭菜香味扑鼻。
这份安宁,对于奔波流浪的难民来说,久违了。
此时此刻,五六十口的难民,都被安置在村里孤寡一生,逝去后空旷的屋舍之中。
一共也就七八间屋子,老弱妇孺睡炕上,男人少年都打地铺。
吃的是大锅饭,村长安排人捣鼓的,虽然不好吃,但这个时候了,有的吃,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娘,好饱。”
瘦骨嶙峋的小女孩揉了揉吃的饱饱的肚子,露出灿烂的笑。
“妮啊,你吃饱了就好,以后咱们就在这个大河村落脚了,爹娘以后会让你们姐弟天天都吃饱的。”
妇人闻言,摸掉眼泪,搂着闺女,心疼极了。
“嗯嗯,我好困,先睡觉了,明个吃早饭的时候,娘记得喊我。”
小女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心里尽是希翼。
屋内的其他母女皆是如此,有说有笑地进入梦乡。
老弱妇孺都安歇了,剩下的男人们都翻来覆去,睡不着。
这个村子的村长人品还不错,没有克扣官府发下的粮食,信守承诺,发给他们吃。
当然了,他们都很清楚,光靠这些粮食,不够他们五六十个人吃一个月的,必须省着吃,在吃完之前,要找到新的活路!
“王六哥,不行咱们组织人,去山里打野猪!”
“小路说的有道理,我们这么多人,可以去山里打野猪,哪怕是打到野兔,野鸡也成。”
“太危险了,野猪顶一下,咱就没命了!”
“可咱们不能坐吃山空,吃完了官府发的粮食,咱们一家老小怎么过活?”
“但……”
“没什么但是,六哥,你忘了,老李头是猎户出身,他有弓箭,我们每个人都精神的,一定没事的!”
“好吧,明儿我们去跟村长打声招呼再进山……”
“哎,听六哥的~”
就这样,男人们初步达成共识。
……
村长家正在吃晚饭,三菜一汤。
香油煎豆腐,炒大白菜,猪油炒菜苔,鸡蛋野菜汤。
粗茶淡饭,吃了大半辈子了,村长觉得还是吃不够。
“老婆子,今儿的豆腐煎的真不错~”
“就你嘴甜,吃饭还堵不住你的嘴。”
“吃不够,下辈子我还乐意讨你做媳妇。”
“胡说什么呢,孙子还在呢。”
老宋氏老脸一红,怪不好意思的。
“我才没胡说。”
村长瞥了一眼埋头苦吃的孙儿,不由道:
“岁哥儿年岁也不小的,不如也送到学堂开蒙吧。”
老宋氏看了一眼面露不舍的儿媳妇,不由帮着说句:
“岁哥儿才六岁,送去学堂会不会太早了。”
“不小了,人家大户人家的孩子,三岁就开蒙了。”
村长咽下一句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
再是不动声色看了一眼儿媳妇,心叹:
慈母多败儿。
读书好啊,看姜家小福宝的童养夫,才多大?写的一手好字,抄书卖书画,赚了不少钱!
旁人不知道,亦或者在背后说闲话那都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自家儿子小时候喜武,去了县里镖局做镖师,风餐露宿,危机重重。
现在他就岁哥儿这么一个宝贝孙子,说什么也不能让岁哥儿走他老子的路!
“儿媳不敢。”
罗氏知道公爹是为了岁哥儿着想,担忧之余便是窃喜。
这年头,村里有几家舍得送孩子去学堂开蒙?
她非不知好歹,只要是为了岁哥儿前程,她做什么都愿意!
“等松年回来了,你们两口子就给岁哥儿去办入学。”
村长点头,算是丁敲定了此事。
老宋氏没意见,大事上,她听老头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