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李鸿章左宗棠抗旨
不久后,折子就写好了,送出安庆大营,向京城的方向进发。
彭玉麟知道曾国藩的意思,不过是做戏给慈禧看,慈禧但凡是个聪明人,就不可能真的处置彭玉麟。
如果慈禧不是聪明人,真的处置了彭玉麟,可以参考一下康熙处置吴三桂,给你上封奏折,请求上交兵权,告老还乡,跟你客气客气,你还真敢答应?那就别怪我要杀你的头了。
上位者那个位置,可不是傻子能坐的,否则脑袋搬家,是迟早的事。
如今鲍超和曾国荃遇到危机,若是他们二人出了事情,那么湘军就损失惨重了,这件事情已经触及到了曾国藩的底线。
如今曾国藩要么自断双臂,要么拼死一搏,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拼死一搏,不可能自断双臂。
曾国藩之所以同意彭玉麟给朝廷写折子,并且弹劾彭玉麟,一方面是表达曾国藩对朝廷命令的遵从之意,另一方面也是给朝廷施压。
慈禧虽然权势滔天,但毕竟还是得顾忌一下曾国藩等人的反应。
7月30日傍晚
李鸿章也收到了朝廷的圣旨,不过此时,李鸿章还收到了一份情报,那就是李秀成离开了南京,带着八千嫡系洋枪队,向着苏州来了。
李鸿章接到圣旨之后,在厢房内来回踱步,反复思考,最终还是做出了抗旨的决定,李鸿章对宣旨官说道:
“如今苏州贼军势大,我淮军一共才六万人,其中戈登的常胜军八千人,刘铭传一万两千人,潘鼎新八千人,张树珊八千人。
朝廷一下子抽走淮军三万六千多精锐,就给我留下两万杂牌军,我拿什么和苏州贼军作战?
而且今天才收到情报,李秀成增援苏州了,光是洋枪队就有八千人,苏州还有谭绍光的部队,你告诉我,没了刘铭传、潘鼎新、张树珊,我拿什么和李秀成打?”
李鸿章的话让宣旨官陷入了沉默,他明白李鸿章的担忧。
淮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精锐部队被抽调后,实力大减,而李秀成的增援使得苏州贼军更加强大。
宣旨官问道。
“李大人,您的意思是……”
李鸿章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他必须为自己的军队负责,李鸿章坚定地说道。
“我决定给朝廷写奏折,陈述利弊,不能再抽调淮军的兵力了。”
宣旨官愣住了,没有想到李鸿章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宣旨官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
“李大人,您这可是抗旨啊,您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李鸿章有些冒冷汗地说道:
“我知道,但是我身上还背负着攻打苏州的重任。我会亲自向朝廷解释,我相信朝廷会理解我的苦衷。”
宣旨官看着李鸿章坚定的眼神,知道李鸿章已经下定了决心,于是叹了口气,说道:
“好吧,我会回去禀报太后,希望太后能够理解您的苦衷。”
李鸿章点了点头,对宣旨官表示感谢。
不久后,李鸿章亲自写了一封奏折,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担忧和决定。李鸿章将奏折交给宣旨官,让宣旨官带回京城。
宣旨官接过奏折,感慨地说道:
“李大人,剿灭石定清是大清剿匪的最高优先级,这是太后与军机处共同得出的结论,你真的考虑好了,要抗旨吗?”
李鸿章小心翼翼地问道:
“你的意思是?”
宣旨官微微一笑,手上已经做出了给钱的手势。
李鸿章心领神会,当即拿出了孝敬钱交给宣旨官,然后宣旨官说道:
“李大人,你最好是先遵守朝廷的旨意,调动部队入川,同时你的折子也可以递上去,批与不批,你都不会抗旨。
李大人,你要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战败是小事情,抗旨得罪了太后,那可就是大事情了。”
李鸿章听后,心中明白了宣旨官的意思。李鸿章知道自己不能明着抗旨,否则会得罪太后,给淮军带来更大的麻烦。于是李鸿章说道:
“你说得对,但是如今苏州城内,已经有人决意向朝廷投诚,接受朝廷的诏安,他们是看在朝廷兵力强大才同意与接受的。
如果淮军这个时候离开,兵力变弱,李秀成来到苏州,反贼兵力变强,那么已经承诺会投诚的人,立马又会倒戈。”
宣旨官无奈的催促道:
“李大人,你还是尽快调动部队入川吧,时间不等人。”
李鸿章摇了摇头,说道:
“待我上奏朝廷,陈述利弊之后,若朝廷仍然执意要淮军入川,那我再派部队入川。”
8月1日上午
左宗棠也收到了朝廷的第二道圣旨,与李鸿章相同,左宗棠也不愿再派军入川,左宗棠对宣旨官说道:
“如今楚军正在金华与李世贤,汪海洋的部队打拉锯战,才刚刚开始打,看这情况,再打几个月也结束不了战事。
而且杭州还有李世贤,汪海洋的部队,此时调走我楚军的大部分精锐,这仗怎么打?”
宣旨官很无奈的与左宗棠说道:
“左大人,把石定清定为大清剿匪的最高优先级,这是军机处和太后共同的决定,不只是你一个人调兵去四川。
圣旨不可违抗,有什么想说的,不满意的,大人可以写奏折告诉朝廷,千万不可抗旨啊。”
左宗棠愤怒地说道:
“胡闹,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若是调走了楚军精锐,等到朝廷同意取消楚军入川之事时,我军这几个月攻下福建积累的优势早已丧失殆尽。
我会给朝廷上折子,但是楚军,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抽调一支部队出去了,四川有什么困难,让曾国藩和李鸿章去解决。”
左宗棠的话音落下,宣旨官见劝不动左宗棠,于是只能离去。
左宗棠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心中忧虑重重。
左宗棠知道,这次朝廷的决定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深思熟虑的原因。
然而,左宗棠却不能接受在这个时候调走楚军的精锐。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左宗棠拿起笔来,开始写下他的奏折。
左宗棠希望能够说服朝廷改变决定,能够继续让楚军在江西,浙江一带作战。
然而,就在左宗棠写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左宗棠放下手中的笔,皱起眉头问道:
“发生了什么事?”
一个侍卫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跪在地上说道:
“大人,刚刚接到消息,金华的长毛贼军,是李世贤和汪海洋的精锐,战斗力极强。
前线的部队反馈,贼军有很多洋枪洋炮,威力极大,足以与我们打阵地战,我们不宜与贼军正面作战,只有使用铁桶战术,围死贼军才行!”
金华的太平军战斗力强大,在左宗棠的预料之中,左宗棠站起身来说道:
“告诉前线的将士们,该怎么打仗,就怎么打仗,朝廷虽然有调我们去四川的旨意,但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们不必听从。
同时,让将士们加强戒备,严防李世贤和汪海洋的部队趁机突围。
另外,立刻派人去四川,告诉骆秉章我这里的困难。”
侍卫应声而去。左宗棠重新坐回到书桌前,继续写他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