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 第77章 能让敌国赞叹的,果然不是简单角儿

第77章 能让敌国赞叹的,果然不是简单角儿

朱祁钰龙颜大悦,朱祁钰叹为观止。

果然。

能在梦中的史书里留下数百年威名的,让敌国赞一句文武兼资,伟哉一代之能臣矣的,就绝不会是个简单的主儿!

这不,初生牛犊就在他与诸位大臣们僵持不下的空档,默默地帮着撕了道大口子。

让那些坚决反对派们眼睛瞪出血,也硬说不出多一个字儿的反对来。谁让他们真正的理由跟那些都无关,只是自己能从中贪渎,甚至参与其中呢?

弄不好就九族消消乐。

生死面前,银子再好也是次要的了。

那句但凭皇爷定夺一出,朱祁钰就知道自己胜利了。他当场掏出坤舆万国全图,二话不说选了广州。

除了梦中此地繁华,也便于往吕宋、爪哇等国外。

还因为人选地偏多瘴气,没有藩王、郡王之类愿意过去就藩。日后相关官员行事起来,自然更少些掣肘。

压在心头上的一桩大事虽没彻底解决,但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脚。

还证明梦中的能臣在现实中也可堪造就。

朱祁钰那叫一个龙心大悦,当场就要升秦纮的官。还是从六品侍御史到右监都御史,这种连升不止三级的跨越式。

结果不等群臣反驳,秦纮自己先跪了:“皇爷万万不可!监察百官,力谏圣上,本就是微臣分内之事,哪用得着如此恩遇?”

“再者微臣二甲进士,本该吏部铨选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或外放成为一县长官。皇爷格外提拔擢用,让微臣与状元郎一般官居六品已经格外开恩,再不可寻既如此提升。”

否则……

秦小大人一脸郑重,表示自己做个佞臣无妨,却不能误了皇爷令名。也不可让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学而习之,以为找到了通天之道。

横竖不管是四品还是六品,遇见不合适之处,他一样都会犯颜直谏。

切不可为他坏了规矩云云。

满脸严肃,情真意切。

却听得朱祁钰喜笑颜开:“去岁上皇御驾亲征,却被奸宦所误。朝中群龙无首,国家板荡。朕以为天赐于谦,便已经是社稷之福。再不想恩科之中,还遇到了同样不计个人荣辱,只系国家安危的秦爱卿。”

噗通。

是秦纮再度跪下的声音:“皇爷谬赞,微臣何德何能,岂敢与于少保相提并论?于少保以文臣身份任兵部尚书,提督天下兵马。助皇爷打赢京城之战,最是人臣典范,亦是微臣心中最最敬慕的存在。”

于谦刚直,最不喜溜须拍马。

因为屡屡拒绝石亨好意,还被对方给记恨上了呢。

现在听秦纮所言,他也反射性皱眉。

可一抬眸,却只见青年目光灼灼,眉眼真诚,满满的发自肺腑。

恍惚间,让他仿佛穿越了重重岁月,看到了当年初入仕途一心匡扶社稷的自己。纠结的眉头缓缓展平,唇角轻勾,露出抹和善的笑容来。

然后才在青年惊喜的目光中拱手:“皇爷实在过誉,臣愧不敢当。与您相比,臣不过萤火之光。”

朱祁钰上前把人扶起:“廷益处处都好,只是忒地过谦,真真人如其名。好在朕虽然年轻,但心里总有杆秤。知道朝堂之臣哪个尽心用命,哪个又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拨拉着自己的小算盘。”

“功则赏,过则罚。屡教不改者,或免或判。如此,才能让懈怠者心存警惕,也不至于寒了忠臣能吏之心。”

既然秦纮本人都坚定拒绝,朱祁钰也无意坚持非要让他做这个连升数级的出头鸟。

反而赏了他两万大明宝钞,数匹时兴布料。

咳咳。

梦里头这位就跟于谦一样,是个两袖清风的。

几度被贬谪、被诬告,却总能因为过度清廉而让始作俑者抓不到把柄。

如今有他在,自然不能让良臣受经济上的委屈。

所以除此之外,朱祁钰还顺势赏了于谦所大宅子。且不等他反对,朱祁钰就先正了颜色:“上次石亨建议给于冕赐爵,爱卿说他无寸功于朝廷,坚辞不受。如今朕对忠臣的疼爱之意,你可不许拒绝了啊!”

“不为自己,也想想日后儿孙婚事。不想日后儿孙婚事,也体恤下朝廷脸面……”

于谦一脸懵,不明白自己住哪里又跟朝廷脸面有什么关系。

却不料帝王一脸控诉:“这怎么能没有关系?连朝鲜、吕宋等国都知道京城之战之所以大胜,大明国祚无忧,于爱卿功不可没。”

“结果身为朝廷一品大员,却连处像样的宅子都没有。传将出去,岂不让别国笑话朕不知爱惜人才?”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宅子你是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

堂堂帝王当朝耍起无赖来,让于谦又是无奈又是心下生暖。终于还是在皇爷命令与群臣劝说下,答应了下来。

同时默默下决心,要再接再厉,兢兢业业。

宁可砸碎骨头熬成胶,也要辅佐皇爷将心中盛世变成现实。

这开海的口子开了,相关律例制定、一应货品选择等却还要些许时间。正式成行还需要些时间,倒是武会试即将到来。

大明虽有武举,但一直形同虚设。

盖因为世袭罔替四字。

是的。

坑子孙的太祖爷不但要朱家子孙代代荣华,跟着他天下的那些个老伙计也得子子孙孙无穷尽。

虽然开国三十几个国公,除了建国前就匆匆离世的那几位,也没几个躲过他老人家大刀,但这世袭制度却也留了下来。

父传子,子传孙。

只要经过一些程式化的考核,就能顺利继承世职。

多数勋贵子孙连战场都没上过,功夫兵法也不甚熟练。就为将的为将,入锦衣卫的入锦衣卫。

以至于人数颇多,打起仗来却没几个能顶用的。

除此之外,还有武官举荐制度。

双方叠加,决定了大明八九成的武将来源,哪还有武举的立锥之地?

梦里天顺八年才颁布了武举法,历经几朝的发展与完善,才有了武廷试、会午宴等类似于文考的规格。可那时候,文官已经统御大明,彻底以文御武模式了。

现在朱祁钰开卷答题,自然不能再让这等事情在现实里发生。

武举先办上,廷试也搞起来!

潦不潦草的不论,先重视起来再说。可他没想到,这么仓促间也能遇上俩好人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