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两条规划,损与更损
人各有长,他大概所有天赋都点在了力气上。
能力扛千钧,但千天也认不得许多字。
“若是皇爷坚持?”牛大力为难地挠了挠头:“若皇爷实在坚持,卑职也只能求饶命了。”
三百多斤的黑脸壮汉当场撒娇,那场面……
饶是朱祁钰也受不了。
赶紧摆手,让他停停停,召集各位阁臣前来共议大事。
“遵旨。”
牛大力粗声粗气应下,奉命办事去了。
自打李琏、李震等人率军前去接收耽罗岛、对马岛。以攻击日本之名,行援助朝鲜国王之实的那一天起,群臣们一颗心就都悬在了嗓子眼。
日日想,夜夜盼的。
可算听到了回信,一个个的可不就更加好奇了吗?
忙不迭各种打听。
但牛大力早就被李琏反复规劝过,且知道自己只有一身憨力气,没几个心眼儿。偏又随侍在御前,知道许多常人难以知道的内容,注定会被众臣甚至后妃、皇子等拉拢、收买呢。
很可能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表情动作,就泄露了大机密。
陷皇爷于不义,给大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任你再怎么讨好,都不带给个好脸色的。
就算大罗神仙下凡,也别想在没有朱祁钰授意下,撬开他的尊口。
再问?
再问就一个窥伺帝宗的大帽子扣下去,管叫对方冷汗淋漓,再不敢放一个屁。
一应文臣武将里头,也就是于谦跟王文能得他些许好脸色。
连李瑾都别想着借哥哥光,被爱屋及乌。
群臣气,但都拿这块茅坑里的石头无法。只能规规矩矩拱手,乖乖收起多余的好奇心。到底什么情况,稍后往养心殿,皇爷自会告知。
等真进了养心殿,看到了李琏寄回来那封折子,所有人都傻眼了。
啊这……
什么人带出什么兵吗?
皇爷计赚瓦剌,在他身边伺候过,受他影响颇深的李琏就照葫芦画瓢去诓朝鲜?
还故意网开一面,将李瑈放跑。
确定他能有招揽旧部与朝鲜新任小国王一决高下的实力。
然后再暗戳戳捎信回来,问皇爷意见:是就这样,保持着让小国王没大危险,但也始终不彻底安全的状态。让他如惊弓之鸟般,只能牢牢依靠着大明。
还是坐山观虎斗,等到他们两败俱伤时,再将朝鲜纳为大明的朝鲜郡。
两条规划,损与更损。
这绝对是李指挥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自家皇爷最是宽厚仁和,断断想不出这种缺德招数的。
朱祁钰眉眼含笑,半点不受影响:“情况大抵如此,众卿怎么看?”
群臣等:……
说实话,大家对于海外之地并没什么执念。
毕竟远,管理不方便,物产也不说多丰饶。但却隔山隔海,地小,气候等也与中原迥异。
很可能出现代价巨大,却数度无功。就算勉强成了,大军一撤又立即复叛的情况。
比如隋朝末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未果。
却拖得自己人困马乏,国库空虚,各路反王并起。以至于最后好好的大隋江山,落得个二世而亡的凄惨境地。
强如唐皇李世民,也在高句丽身上吃过大苦头。
元朝两征日本,皆损失惨重。
有这些失败的例子在先,群臣积极性自然不高。甚至生怕皇帝穷兵黩武,为了那弹丸之地而拖垮本国经济。
也就是朱祁钰前面的灵机一动。
假托‘太祖显圣’,给群臣画了块名为石见银山的巨饼。
还亲赠坤舆万国全图。
几度验证,这饼真实存在后,才让明明缺银子缺到发疯,但却让银子不可抑制地成为了主要货币的大明与大明朝臣们红了眼。
借着日本使臣渡边次郎朝贡途中土匪性子发作,欲劫掠大明‘商船’事问罪日本。
结果……
可能是大明诸位先帝都太过宽仁,以至于日本那边不但不以为意,还学着怀良亲王那样跟大明对着喊狠话吧?
然而,有石见银山在,他这回注定踢在铁板上。
群臣心中腹诽,面上却都风雨不透。只笑对君王:“皇爷的意思是?”
当帝王的,谁还不盼着拓土开疆呢?
朱祁钰当然也不例外。
但事有轻重缓急。
比起早就乖顺无比的朝鲜,决定着大明日后是否能有足够多的金银储量度过银荒的日本才是重中之重。
稍逊则是梦里取代了大明的建州女真。
再有还未打通的西域,总惦着搞事儿的麓川,叛了还想叛的贵州等。
朝鲜现在简直就是一个顺民。
打不如抚。
本着这种考量,朱祁钰略微沉吟便道:“自从大明立国以来,朝鲜便一直恭顺。往来朝见、协助用兵等,从未推诿迟疑。便缩减自身骑兵数量,也不肯少了咱们大明贡马。”
“此心便不说可昭昭比日月,也足够让日本那狼子野心之辈汗颜。若如此藩属还要被征伐,不免会失天下人心。”
毕竟他才怒于日本哄骗,打破大明一直以来厚往薄来原则,改为厚往厚来、薄往薄来多久呢?
不带这么快就自打嘴巴的。
所以……
“朕拟派些兵士在汉城,专职保护朝鲜王安全。其余的么,就只声讨,不做更多干涉,诸卿以为如何?”
在人家都城‘保护’?
群臣心说不怎么样,怕你把人家保护得更瑟瑟发抖。
但明面上却齐齐附和,皆道皇爷圣明。
毕竟这想法虽然有些剑走偏锋,但不得不说是个妙招儿。别的不说,有这么一支军队在,就等于大明随时拥有拿捏朝鲜的能力与理由。
只要想,就可以相对轻松地添个朝鲜郡。
而大明不继续伸手,李弘暐根本打不过他叔。有大明震慑,李瑈也不敢过于放肆。
能确保他们叔侄俩互相忌惮间,保证朝鲜处于个微妙平衡的状态。
可事实证明,他们君臣的想法还是过于保守了。
也或者说,他们太低估了大明对于朝鲜的影响。以至于生怕自己会被弃之不顾的小朝鲜王跟他那怕大明插手到底的亲叔竟殊途同归,都选择了向日本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