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 第151章 吾皇之仁,世所罕见也

第151章 吾皇之仁,世所罕见也

啊这……

确实!

卧榻之畔,不容他人酣睡。

就算昏聩如正庶人,当初瓦剌叩关的时候也急到不行。三天集结了五十万兵马,火急火燎御驾亲征。

抛开结果不谈,就说身为帝王不容江山寸土有失的心情。

想必放之四海都是一样一样的。

更何况里边还牵扯着一座大银山呢?几百年都挖不空的大银山啊!

但凡后花园天皇跟足利义政知道一丝丝相关消息,都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拼死也得将大明水军撵出日本海。

不行!

户部尚书第一个激动:“咱们大明兵勇辛辛苦苦耗了四个多月,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石见国,说什么都不能放手。”

事关每一个官员的切身利益,大明江山长治久安。

所有人等都点头称是。

都已经吃到嘴里的肉,绝不吐出来!

至于日本?

唔,若在以前,那擅造倭刀,还一手木刀、一手真刀,舞起来真假难辨。杀伤力极强,武士也悍不畏死。

近身打起来,还真是个挺大威胁。

现在?

火器上,大明有长枪巨炮。

冷兵器方面,还研究出了专门克制倭刀的狼筅,以及配合狼筅使用的鸳鸯阵。

不管从兵器还是人数,大明都有碾压性优势。

对马与耽罗等岛在手,连后勤补给与战中休整都不再是问题。

如今台风季已过,没有了所谓‘神风’护体的弹丸小国还不面团一样,由着大明怎生拿捏?

为保银矿安全,武将们又开始争先恐后地请缨。

连抠到一个铜板都要好好算算的户部尚书都反常大方:“皇爷勿忧,这几年徐有贞带人四处兴修水利。黄淮等河久未泛滥,还滋养了两岸良田。”

以往流民为患的荆襄之地经过几年发展,也初现粮仓风貌,再加上全宗室为加入皇家船队而上交的那些良田。

各地清屯后,直线上升的粮食产量。

几年前还空着能跑耗子的各地粮仓粮食多到无处放。毫不吹牛地说,此时让户部立即筹措出五十万大军半年粮草,都动不了全国仓储的十之一二。

朱祁钰上位至今就万分勤政,早上有早朝,午间有午朝的。

一应政务也亲自打理。

对粮草储备情况自然烂熟于心,也相当满意。

但钱多是底气,不是乱花的理由。

“且国家养兵不易,每损失一个都是大明之痛,兵士家人之痛啊!”

朱祁钰长叹,眉眼间满是疼惜。

群臣默然:古往今来,只见为开疆拓土而累累征兵,屡屡加税的。哪见巨大银山摆在面前,君王却只忧心忡忡,殚精竭虑地试图减少士兵伤亡的?

吾皇之仁,世所罕见也。

我等有幸,追随如此贤明仁德之君。

又双叒叕被赞的朱祁钰俊脸微红:“爱卿们过誉,朕啊,只是想尽己所能,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更大胜利而已。”

而且,日本虽只弹丸之地,人口密度却大。

足足有一千三百万之多。

其民又崇尚武士道精神,多骁勇。

若真拧成一股绳来对付大明,绝对是比瓦剌难啃千倍万倍的硬骨头。大明便能胜,也得付出相当代价。

到时候朝鲜、鞑靼、建州女真等若趁虚而入……

那后果都不堪设想!

所以,朱祁钰沉吟,他需要一个人。

一个有三寸不烂之舌,能把日本说到提前开启战国时代的妙人。

咳咳。

于谦眨眼,有些迟疑地道:“皇爷若这么说,微臣倒是想起个合适的人来,只是不知皇爷还肯不肯用之?”

朱祁钰笑:“若能有那般只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能减少我军伤亡的奇人。莫说用了,朕都能学刘皇叔三顾茅庐。廷益莫迟疑,且快快说来。”

于谦垂眸,说出杨善的名。

朱祁钰顿住了。

整个朝堂都安静了,落针可闻。

敢还是于少保敢啊!

今上仁德,经他手重处的官员没几个,杨善算是其中之一。

当年正统在位,瓦剌叩关,身为旅部左侍郎的杨善也在随扈人员名单上。不料土木之战大败,几十万大军损失殆尽,皇帝都当了俘虏。

半数朝臣殉职,只跑回来那么小猫三两只。

杨善便在其列。

今上恼他们身为臣子,不能尽忠守节,竟抛下帝王独自逃命。所以人前脚回来,后脚就进了牢房。

一个个的出题靠考。

有真才实学,能继续为朝廷效力者才破格留用甚至重用。

否则的话……

呵呵。

那就哪里来的,滚回哪里去。

杨善被从三品大员撸成白板,还籍没了家产,金口玉言的不再录用。

但他能说是真能说。

群臣不知,朱祁钰有梦境金手指啊!

清楚记得梦里代宗登基,品尝过权力美好后,不愿继续给好皇兄打白工。瓦剌那边眼见着朱祁镇那个太上皇炸不出更多油水,就拟将他放归,给大明添堵。

但他想放,代宗还不想接呢!

明旨没有明旨,赎金也不见赎金,派出的使团都要多寒碜有多寒碜。

架不住杨善有忠心又有口才。硬是散尽家财换了许多奇珍异宝,又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也先,成功将朱祁镇迎回京城。

后世甚至有人将他比作苏秦张仪。

确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也正因为如此,朱祁钰当年才下令罢了他的官。

如今朱祁镇已死,尘埃落定。

以前那些顾虑都已经不是顾虑,倒也不是不能把那位金舌头重新请出山。

朱祁钰心中如是想,嘴上却问那杨善到底有怎样口才,竟得咱们于少保如此力荐。

然后,他就听到了杨善从落第秀才到靖难功臣,一步步官至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的传奇人生。

达到许多进士出身也达不到的高度。

曲折离奇到让帝王惊讶:“怪道廷益如此举荐,这还确实是个正稀缺的人才。只是土木之变时他都已经六十有五,如今更近古稀,不知是否还愿再度出山……”

朱祁钰叹。

旋即表示愿不愿意是对方的事情,肯不肯做却是他这个当帝王的态度。为了大明军士少受损失,不管结果如何,他都会亲自走上一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