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嫡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 第144章 地笼引发的猜测

第144章 地笼引发的猜测

朱轩跟朱元璋他们聊了一会,带着王五去找杨捞三去了。

现在杨老三和杨二毛,被朱轩提拔成了两个管事的。

别看他们有伤残,而且年纪又大了,但他们在杨家村很有威望的。

因为两人都是在战场上受的伤,是跟蒙元拼死搏杀过的。

朱轩来到马棚这边,只看到杨二毛在安排村民们生产着蚊香和香皂,大家现在也已经适应了,这个小工坊里面井井有条的,没有一点乱子。

至于杨三爷,他则是在轩府外面的空地上监督村民炼猪油。

无论是猪肉,还是油渣还是猪油,这鞋都很精贵,杨老三担心村民偷吃,或者偷拿。

他并不是用异样的眼光看村民,而是大家都穷,很多事情村民也不想的。

“杨二爷……”

“小东家、有什么吩咐吗?”

杨二毛见朱轩喊他,立马走了过来,很是恭敬。

朱轩指来指王五提着的地笼:“杨二爷、你跟乡亲们说,按照这样的给我做,一个三文钱,做多少我要多少。”

“什么!”

杨二毛露出不可置信的目光,他只是看一眼地笼,就知道怎么编制了,这样一个地笼,根本花不了多少时间,一个小时至少能编制两个出来。

这不就是跟捡钱一样吗?

“怎么?是不是太难了?不对啊、地笼编制起来很简单啊。”

“不难、一点都不难。”杨二毛连连摇头:是小东家给的太多了,这东西有手就行,非常粗糙,给一文钱都给多了。”

朱轩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他还以为村民手工不行呢。

“你就安排乡亲们去编制吧,我说给三文钱就给三文钱。”

“不过、不能耽误工坊里的工作,你们下班以后赚外快我不管,你也可以让还没安排到工作的乡亲先开始编制。”朱轩最后还提醒道。

虽然捕鱼是为了赈济灾民,刻不容缓。

但生产香皂和蚊香更加重要,因为鱼始终是鱼,比不上粮食的。

杨二毛干感激的点点头:“小东家放心,绝对不会耽误了工坊里生产。”

小东家还是那么心善,晚上回去让大家都上三炷香供奉小东家。

现在杨家村基本都在供奉朱轩,有的捏泥人,会木工的则是雕刻了一个迷你朱轩,有人甚至把朱轩吃过的果核捡回去供奉。

这就是民心所向,谁能给百姓吃饱肚子,谁就是神。

前院凉亭里,朱元璋也在安排:“毛骧、你立马安排人去编制地笼。”

“把地笼投放到玄武湖,秦淮河、长江里面。”

毛骧早就知道朱元璋会这样安排了,有地笼这样的捕鱼神器,朱元璋怎么可能忍得住。

随便投放一千两千个地笼,每天都能节省上百石粮食了。

就在毛骧准备去安排的时候,朱元璋忽然又说道:“还有、除了百姓正常的捕鱼,这段时间不允许任何人去捕鱼。”

“如有那个世家商贾敢雇佣百姓去捕鱼,你就让锦衣卫的去抄家,咱让他们当一辈子的鱼民。”

“臣遵旨……”

等毛骧离开后,刘三吾眉头紧锁,欲言又止的样子。

马皇后忍不住问道:”刘先生、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去办?”

朱元璋见刘三吾的表情,这才反应过来,歉意的说道:“是咱不对,把刘先生请来以后,刘先生还没出去过呢,刘先生有什么事就跟咱说,咱会让人去帮刘先生办妥。”

朱元璋这话很有意思,他确实是表达了歉意,因为刘三吾现在就跟囚禁一样,不得离开杨家村范围,他没考虑过刘三吾的家事。

而朱元璋最后一句,又委婉的说了,你还是给咱留下来吧,那也不许去,有什么事咱能替你办好。

朱元璋是担心刘三吾出去以后,把这里的事情透露出去,那样的话,会给大孙带来危险。

刘三吾摇摇头:“臣没有什么事需要处理,臣只是在想,陛下不允许世家商贾捕鱼,到时候会被大家说陛下霸道,不是一个明君。”

“呵呵……”朱元璋冷笑起来:“知道咱为什么不让世家商贾捕鱼吗?”

“因为地笼,编织地笼基本不用什么成本,而且一看就会。”

“咱捕鱼是为了什么?咱捕鱼是为了赈济灾民,不是让世家商贾利用地笼发财的。”

“玄武湖虽然很大,但玄武湖跟秦淮河以及长江里的鱼是有数的。”

“咱要捕捞更多的鱼,晒成鱼竿运到北方各地去,这些都是一条条人命啊。”

这!!!

刘三吾愣住了,他刚才也觉得朱元璋霸道,原来是自己太肤浅了,帝王不愧是帝王,帝王所想,帝王的格局,哪怕是他这个大儒都比不上。

朱元璋继续说道:“说咱霸道,咱就霸道了又怎么样?更何况、咱也不是不允许他们捕鱼,只要不在应天城附近的水域捕鱼就行。”

……

朝廷这个庞大的机器运转起来,非常的迅速,工部好几个部门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全都在编织地笼。

如此大的动静,应天城有权有势的人很快就知道了。

韩国公府,李善长听着管家的汇报,眉头紧锁:“你是说,工部多个部门都在编织竹筐?”

“是的老爷,这是竹筐的图纸。”老管家立马掏出一张图纸递了过去。

李善长好奇的接过图纸观看起来,当他看到图纸上的竹筐,眉头皱得更深了。

“这是个什么玩意?看着像一个囚笼,可竹子编织的囚笼,能关住犯人吗?”李善长疑惑的喃喃自语。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囚笼,这次的空印案,已经抓捕了很多官员,李善长都怀疑囚笼不够用。

“老爷、有没有可能,这竹筐是用来关猪的,今早畜牧署不是有几百头猪被运到杨家村吗。”老管家不确定都说道。

李善长微微点的点头,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旋即、他又摇摇头:“不对、畜牧署有专门运输牲畜的笼子,根本不需要临时编织。”

“爹……”

就在这时,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快步走了进来,此人正是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大明第一个驸马,被朱元璋封为驸马都尉。

李祺的妻子是朱元璋的长女临安公主朱镜静。

大家说的我想静静,跟这个“镜静”似乎一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