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嫡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 第216章 没资格评判秦始皇

第216章 没资格评判秦始皇

“日行百里的火牛!”

朱元璋震惊了,李善长的老脸上也全是震惊之色。

日行百里是什么概念?

如今最好的战马,每天的行程也达不到这么远的距离,而且沿途还要换马,不然马匹都会被累死。

传讯兵就是以这种模式传递重要信息,会在沿途的驿站更换马匹。

“大孙、火牛真能日行百里?”朱元璋咽着口水问道。

朱轩笃定的点点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在火器没有研制出来之前,谁又能想到火器的威力会如此恐怖,在战场上绝对是压制性的武器呢?”

朱元璋和李善长默默的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特别是朱元璋,他很偏爱火器,如果没有朱元璋的大力推动,明朝的火器也不可能领先全世界。

就拿至正至正十九年(1359年来说,朱元璋命将领胡大海进攻绍兴城。

而守城将领吕珍见胡大海一部来势汹汹,遂调集了城中火器攻击其前锋。在长达三个月的攻城战役中,胡大海麾下的一支部队甚至遭到了火器的全歼。

数次损失惨痛的冲锋后,胡大海也调集了各类火器,对城内守军进行了密集的轰击。此役过后,朱元璋逐渐认识到了火器在战场上灵活使用的重要性。

朱元璋跟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的时候,朱元璋更是把火器作为重点,先是火炮齐轰,炮火覆盖。

这就叫射程之内就是真理。

大明建国以后,朱元璋每年投入重金给军器局研发制造火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甚至还专门成立了火药制造局,扩大规模和正规化。

洪武一朝,一百军户里面就有十把火铳。

可以想象得到,朱元璋的眼光和高瞻远瞩。

不过、朱元璋没有把火器兵单独组建特殊的兵种,单独成军。

直到永乐年间的时候,登基的永乐帝朱棣才把火器兵种独立,组建单独的军种编制,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神机营。

朱轩这时又开口说道:“当然、火牛想要日行百里,即便是研发出更加先进的火牛也不行,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

“配套的基础设施?”李善长眉头微皱喃喃自语道。

“对、就是配套的基础设施。”朱轩点点头:“秦直道你们知道吧?”

朱元璋瓮声瓮气的回应道:“咱当然知道秦直道,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北陲边防,防御匈奴侵扰,命大将蒙恬督军,一边镇守边关,一边修筑军事要道,也就是大家说的秦直道。”

“秦直道全长七百多里地,最宽的地方有六十多米,最窄的地方也有二十米。”

“有了秦直道以后,方便了大军开拔,还有粮草运输,秦直道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他说着话音一转,皱眉道:“不过、修建秦直道需要的民夫太多了,秦朝的国力因为几个大工程而衰弱的。”

李善长也感慨道:“秦始皇修建的几个大工程,可以说是千秋万载的功绩,保护了华夏上千。”

“可惜啊、这些工程使得百姓怨声载道,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当初秦始皇应该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循序渐进。”

“就如同我们大明一样,经历了多年的战乱,若不是洪武爷体恤百姓,给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大明也没有今天的样子。”

朱元璋听到李善长的夸奖声,嘴角上扬,那叫一个嘚瑟,这马匹拍得比较香。

朱轩点点头又摇摇头:“洪武爷的做法确实是对,但是、秦始皇的做法未必是错的。”

啥???

李善长脸色微变,皇长孙是什么意思?难道皇长孙和秦始皇一样,也要加重百姓的徭役吗?

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啊。

“小少爷、老奴认为,秦始皇的功绩确实是千秋万载,造福后世华夏子孙。”

“可是、他的做法太急切,根本不是老百姓能承受得起的,孟姜女你知道吗?这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李善长觉得自己必须改变皇长孙的想法,皇长孙小小年纪就不学好的话,等以后登基了,天下百姓岂不是怨声载道。

“李管家、你说的确实是个道理,可你想过没有,当时秦朝周边群狼似虎,北有匈奴,南有百越。”

“以当时秦朝的军力,对付北边的匈奴就不好分兵征伐百越,而修筑长城修建秦直道,就能对北边的匈奴形成防御,可以抽调出镇守的兵力去征伐百越。”

“还有、六国贵族一直在暗中搅风搅雨,与其让六国贵族煽动百姓叛乱,还不如把百姓抽调去修建工程设施。”

“在我看来,我们并不是生于那个时代,不清楚那个时代的状况,不能用我们的眼光去评判秦始皇,也没资格去评判他。”

这!!!

李善长一时说不出话来,似乎、好像……皇长孙说的很有道理的样子。

朱元璋是打心眼里钦佩秦始皇的,他也感慨道:“大孙说的没错,咱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那个时代。”

“秦始皇能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绝对是千古一帝,他的智慧和才能绝对不是谁都能比拟的,我们能想到的,他难道不会想到?”

李善长嫣然失笑,自己还是太肤浅了,枉费自己还饱读圣贤书,居然还没一个八岁大的孩童想得明白。

“小少爷、你的意思是,即便能研发出更好的火牛,还需要修建像秦直道那样的道路?”李善长不确定的问道。

朱轩点点头:“没错、秦直道路面平整,是火牛也是蒸汽车最好的通行道路。”

李善长眉头紧锁:“可是、以现在大明的情况,不适合大量征召百姓服徭役啊。”

这次朱元璋没有反驳,而是点头附和道:“没错、如今北边多地连年干旱,百姓流离失所,吃树根啃树皮,饿死的百姓数不胜数。”

“南方气候虽然好,但也不能征召南方的百姓去修理,不然朝廷更是收不上税,大明百姓更是没有粮食吃。”

朱轩撇撇嘴:“爷爷、你这记性,孙儿之前不是说过这个问题吗?修建水利工程,或者是修建像秦直道这样的道路,根本不需要大明的百姓……”

朱元璋怔了一怔,拍着大腿说道:“对、咱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呢,大明可以把蒙元的俘虏安排去修路,特别是倭国人,倭国有好几百万人,他们来给大明修建基础设施实在是太好不过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