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你老公我本来就很聪明好不好?
“这还差不多!”
渊贞这才把头靠在张小五的胸膛里,满是蜜意。
“好了好了,该上路了。”
“不,我要多抱会!”
“诶诶诶,回去晚上再抱个够!”
于是,两人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燕郡的地界。
这燕郡和柳城郡名义上属于张汉的管辖,但还是时任右御卫薛世雄在打理。
可见当时的杨广还是未真正完全信任张汉的。
对于燕郡和柳城郡,张汉只有调兵权而没有管辖权,所以一直以来张小五并没有把这两个郡直接纳入管辖,只是把秦琼和罗士信的太守名挂上去而已。
就在张小五打算进入县城休息的时候,恰好遇上义军在攻县城。
“妈的,看来今晚只能打野战了。”
“野战?野战那是什么意思呀?”
渊贞一副天真的样子,这让张小五哭笑不得。
“额,怎么说呢,就是晚上我们就在这山林里做那人间快乐事。”
顿时,渊贞双颊红润了起来。
“你好坏,坏死了!”
两人在打情骂俏间,山下的马路就出现一支车队,车队周围还有许多的义军在保护。
“贞贞,等下,瞧一下这些人。”
张小五和渊贞趴了下来,看了看山下的车队。
“这不就是今天遇到的那支商队吗?他们怎么跟义军勾结到一起了?”
“五郎,你说这些义军,会不会是朝中的某些人暗中支持的?你想啊,今天那个姓白的不是说了嘛,家在洛阳,能在洛阳安家的人,不是世家之人也是望族。”
“哎呀,你这话说的,还真有点道理,不过他们为什么会冒险去辽东呢?辽东跟这家姓白的有什么关系?”
渊贞把视线转向张小五。
“你看着我干嘛?”
“我觉得这事跟你有关系。”
“跟我能有什么关系?”
“你呀,怕是被今天那个姓白的给迷昏了头脑吧?你在突厥干了那么大的事,不得调查调查你的底细?我敢肯定,他们肯定是假借经商,实际是来暗中调查你,甚至想拉拢你。”
张小五看着那些义军,心中已然明白了过来。
“我知道了,看来,河北的叛乱,与山东的世家和皇帝之间的博弈很有关系呀。”
说到这皇帝与山东势力之间的博弈,这可说来话长。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导致北方胡族逐鹿中原,东晋南朝偏安江左,中国历史上进入中国第二次大分裂时期。
后来鲜卑人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由于北方六镇武人不满鲜卑族被汉化,于是就爆发了起义,使得北魏分裂成东西两部分。
东部山东区域,由权臣高欢把持,将魏都自洛阳迁至邺城,是为东魏。
后来,其子高洋代魏自立,建立北齐政权。
此时的山东是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大片区域。
西部关陇地区,则被权臣字文泰把持,其拥立原元魏皇室,定都长安,是为西魏。
由此开启了关陇集团和山东士族集团的对峙和纷争。
永熙二年七月,东魏孝武帝因为受高欢所迫害,趁着高欢疏忽之际,率领千余人轻骑西入关中。
魏孝武帝进入关中,使宇文泰占据的关陇地区,成为魏国的正朔所在。
宇文泰在长安挟天子而令诸侯,取得巨大政治优势。
此时的宇文泰关陇集团内部势力,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宇文泰为首之六镇武人,二是追随孝武帝入关的山东人士比如以崔氏、郑氏、杨氏为代表的山东汉族世族,三是关陇本地豪强势力。
随着大批山东人相继入关,在关陇集团内部形成一个以魏帝为中心的山东人士派系。
宇文泰一方面要借重山东人士对抗高欢,另一方面又要防范山东人士拥戴孝武帝,争夺西魏朝廷的实际控制权。
虽然在关陇集团内部,宇文泰为首之北镇武人占据主导地位,但随孝武西迁及其后陆续入关的山东人士势力也很强大。
所以宇文泰虽控制西魏朝政,但始终没有篡位。
宇文泰死后,这种平衡被打破,宇文氏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代魏自立,建立北周。
这引起了山东人士的极大不满,此时爆发的独孤信谋反事件,就是山东人士与以宇文氏为首之北镇人士之又一次较量。
但最终却被以独孤信被赐死结束,此后北周政权逐渐巩固。
山东人士己无力再与宇文氏及北镇人士对抗,因此日趋消沉。
等到北周平定北齐,统一北方,东西对立局势结束。
入关山东人士重新与原北齐山东人士结合,从关陇集团中分离出去。
形成以原入关山东人士与原北齐山东人士为主体、以山东地域为本位、与关陇集团相对应的地域势力
合并后的山东人士虽然势力增强,但长安政权仍在关陇集团掌控之中,山东势力较之关陇集团仍处劣势。
于是,山东势力为提高政治地位,开始大力支持与山东颇有渊源的杨坚,在杨坚夺取宇文氏政权之斗争中起到关键作用。
杨坚乃杨忠的儿子,而杨忠是汉化鲜卑的代表人物。
而且,杨坚的岳父独孤信,更是因为代表山东人士和北镇人士对抗而被赐死。
故杨坚与入关山东家族颇有交情,关系相当密切。
北周平定北齐后,杨坚很注意结交原先北齐的山东人士,所以山东势力多倾向支持杨坚称帝。
杨坚建立隋朝后,一改北周压抑山东人的政策,对山东人士十分重要。
但是到了开皇后期及仁寿年间,杨坚与山东人士的关系却渐趋恶化。
这主要与杨坚的太子杨勇有关,杨勇是杨坚的长子,当年杨坚谋划以隋代周的时候,杨勇已经成年,并成为杨坚的重要助手。
杨勇被立为皇太子后,一直参与军国大政,政治地位与政治经验都相当丰富。
杨勇两次出镇守山东,并与朝中山东士人的代表领袖高颖结为姻亲,杨勇因此成为朝廷与山东势力联系的重要纽带。
但是,随着太子杨勇年岁渐长,权势日盛,本性猜忌的杨坚与太子杨勇的矛盾越来越深,开始试图抑制太子杨勇的权势。
尤其是山东世族建议朝廷实行甄别士流的取官制度后,杨坚对太子太子杨勇的猜忌之心日重,开始有了废储之心。
所谓甄别士流,即以门阀取人,这正是门阀士族势力雄厚的山东地区优势。
而且此时执掌吏部的多是山东人士,其所举荐交接之人也多山东人。
考虑到杨勇与山东世族的密切关系,杨坚怀疑这是太子杨勇企图利用山东世族控制朝政,取代自己的位置。
于是倾向太子的山东势力,成为杨坚清洗与压制的对象。
杨坚连连掀起大案,将朝中的山东势力清洗大半,山东势力的代表,杨坚的第一功臣高颖也被清洗出朝堂,随后太子勇被废,晋王广继为太子。
等待隋炀帝杨坚即位后,则继续加强对山东地区之防范与控制,并对原倾向于太子杨勇的山东势力继续进行清洗。
而山东士人对杨广的反抗也格外激烈,当年的汉王杨谅谋反和杨玄感之乱,骨干主体基本都是山东人。
但是山东人士的反抗,招来更激烈大规模镇压,这样更加剧杨广与山东势力的矛盾。
此时,山东势力经过隋文帝和隋炀帝两朝清洗,其在朝中实力趋于势微。
与隋室相抗之主要力量,乃转为在野的山东人士,于是这些出身草莽的山东群豪,掀起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不过到底说来,都是贵族之间的斗争。
而杨广正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这些氏族之上,缺乏对底层百姓的关心,导致了氏族们有机可乘,煽动百姓造反。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是得皇权的贵族还是其他贵族,从来都未把百姓的生死当一回事。
“五郎,你什么时候这么聪明了?一点就透!”
“嘿,小妮子,你老公我本来就很聪明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