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功过是非任人评说
来了,前面的那些分析只不过是在叫人熟悉了解武则天的上位和情况而已,现在才是很多人关注的点,尤其是李治。
武媚娘同样紧张,接下来的话决定了她的生死。
【先说她的功。
第一,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首当其冲便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
第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稳定了边疆的形势;
第四,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第五,发现了一大批人才。
有点像是回答历史问答题目。】
武则天的评价向来也存在争议,有的人认为若不是她的性别占据着优势,帝王盘点她根本没法进门。
但能在封建社会以女子之身登顶,性别成为她的桎梏和阻碍时,凭什么在盘点的时候又要将其剥开呢?
【先来说说武则天时期打击的门阀贵族。
世家这个玩意啊,历朝历代正统的帝王都只能打击无法击溃,只有像是野路子走灭门才能彻底击溃。】
世家:你这个笑话有点地狱,我们不爱听。
皇帝状似思考了一会儿,就看到底下臣子的不赞同和担忧,突兀的笑了。
天幕也说了那是野路子不顾后果才能选的道路,他们是无法这么做的,因为皇室本身就是最大的世家。
当然,有的皇室还得被世家鄙视。
【她首先对着氏族志开刀,改编为姓氏录,把陇西的踢出前列,再把平民出身的官员提到五品;
然后就是限制贵族之间的联姻,想要打破儒士门阀联姻,其实从李世民开始就有意识的这么做,但收效甚微;
最后便是大力推行科举制,还增设殿试,创造性的提出来武举,这两点是她很值得夸赞的地方。
武则天确实有效的打击了和她敌对的门阀贵族,但她本身这边又扶持起来一批,世家这玩意真就是只能打压,没法用常规手段消灭。】
至于什么是非常规手段?
黄巢表示有话说。
世家:感觉你在针对我们。
武则天那些举动对他们来说还真算不上伤筋动骨,就算是科举、武举,真以为平民百姓养出来的子弟能有多少额外的见识,在吃饱就是好日子的年头,不是天赋异禀,能养出什么好体魄?
只是,天幕一而再再而三的说起世家的消亡,很叫他们不安啊。
谁知道会不会冒出来个无脑莽夫,就是要鱼死网破的杀穿世家呢?
【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劝农桑,薄赋役’是当时朝廷的主调,更是直接规定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农业发展微微标准,若是‘田畴开辟,家有余粮’给予奖赏,若‘田畴开辟,家有余粮’则惩罚。
武则天掌权后还招揽农家编撰了《兆人本业记》给各州县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这会儿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变得普遍。
大体来说,唐高宗永徽三年到唐中宗元年,统计的人口从380万户增加到615万户,这里面是李治和武则天共同的努力。
夫妻店就是这样啊,盘点的时候避免不了对方的付出。】
李世民听到这里脸色缓和了许多,比起他来,他儿子李治可就一直都是笑脸,瞧着人瘆得慌。
他脾气不定反而更加叫人亲近。
【第三便是边疆稳定这方面。
之前提到过,李治在位时唐朝疆域最广,武则天时期疆域肯定是走下坡路的,这一点我不会避而不提。】
这下子,只要是雄心壮志的帝王都没法忍受的,始皇帝更是皱着眉,瞧着缩水的疆域,对于他而言,地盘就是要大,看得见的都恨不得扒拉到自家国土,哪里能忍受这个。
林书没搭理他们的小情绪,疆域这玩意,没法说,元朝时的疆域那叫一个开拓啊,可偏偏它国内玩完了啊。
【提到边疆问题,第一自然是西域,其实自二凤开始占据西域,高宗上位后和吐蕃争夺西域那就是各有胜负,轮着来,安西四镇更是时有时无。
等到长寿元年王孝杰率军击破吐蕃,才算是稳定下来,后续武则天设置都护府管理,才叫丝绸之路畅通。】
吐蕃?
大唐将领思考着这个国家。
李世民也没想到吐蕃居然会在后来和大唐争夺西域地盘。
李靖想通,上言:“陛下,吐蕃易守难攻,大唐军队大多都无法适应吐蕃的环境,河陇一带军事更是严密,且听闻吐蕃这一代掌权人似有大才。”
李靖的话李世民自然会听,哪怕有所忌惮,可不会这会儿卸磨杀驴。
更何况天幕点出来,他再厚着脸皮也有点不好意思。
“药师说得极是,只不过大唐现在的对手,是突厥。”
毕竟,他的渭河之盟还没刷耻建功。
【说完西域说吐蕃,吐蕃后来真成为崛起的边疆大患,战争不断,后面咱们的玄宗还在打,没搞定啊。
至于被李靖打得献舞得突厥,高宗时又反叛,后面发展起来,反反复复,大唐不能说占到多少便宜,毕竟突厥向来是干一票就走的德性。】
那会儿边疆的部族真是打一枪换个地方,谁家也不是家大业大的每次都打灭国战。
汉化啊,是个长远的过程。
【实话实说,武则天时期的军事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强势,但还是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第四是文化方面,武则天曾召集大臣编纂《要览》《字海》及《乐书要录》等书,《乐书要录》是一部极具历史研究和乐书并存的书籍,只不过大多数古籍传承下来都遗失,这也是一种遗憾。】
李世民:朕收藏的字画不会也没了吧?
林书翻个大白眼,您还是担心担心您的墓吧。
【最后便是人人才,这一点武则天手下真是能人辈出,就跟咱们汉武帝一样,哪怕是杀都杀不绝。】
刘彻还以为提到他是什么好事,这算个什么啊?
底下的臣子,算什么?算他们的命苦。
李治则是狐疑的看向武媚娘,武媚娘心里忐忑,这话听着可不像是什么好话。
林书不是想折腾她,是她折腾臣子,掌权二十多年,换过的大臣可谓是一茬茬的,和刘彻都能比一比。
更可气的是,偏生一个下去乐,又有人凑上来给他们用。
【人才方面,皇帝就在皇宫内能接触的不多,所以武则天对人才选拔和任用都提出制度的创新。
像是之前提到的科举殿试还有武举,针对岭南、黔中等地开创南选。
用人同样不拘一格,只要你有能力。
可偏偏相对应的,武周时期的酷吏又叫臣子都胆战心惊,评价起来很是矛盾。
武则天同样任人唯亲,武氏一族地位水涨船高,并不才干之人也都因为血缘关系而升官封爵。
不过,谁当皇帝都避免不了,哪个朝代的宗室都是如此,以天下供养,点名大明啊。
武则天本身的疑心和爱才之心相互对抗,导致武周时期出现一种人才辈出又都活不久的现象。】
朱元璋\\u0026朱棣:好好的干什么又点他们啊?
这说谁就专心点嘛。
老朱神情更加明显,过过苦日子的人总想着把子孙后代都安排清楚,能够衣食无忧、富贵生活,但谁叫古代真正懂经济的人真是不多,就一个范蠡懂点经济战。
之前被告知过自家朝廷危险的其他朝代臣子:心里舒服啦。
果然,给谁家打工安全系数都不高,没有谁比谁更安全。
果然,自己处境不好,看到同事也被傻呗老板折磨时,心情就会诡异的平衡许多。
【接下来便是过。
第一,为了扫清称帝的障碍,本来‘正统’的李唐皇室自然就成为眼中钉,诛杀李唐势力,这里面包括亲儿子啊,心性确实符合帝王心态。】
武媚娘又跪了下来,连请罪的话都没法说出口。
李治这次没有说话,只是瞧着天幕,他的媚娘还真是会给他出难题啊。
【第二,便是选官问题。
老生常谈的酷吏问题,武周时期告密成风,虽然消灭了一些政敌,但避免不了滥杀,且污吏横行;
放手选官,是的官僚集团的体量不断扩大,官僚的膨胀自然供养的数目会极具增加,就和大宋的冗官性质差不多,供养的钱财自然是从百姓身上收取的,加重百姓的负担。】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控制,朝廷用人就要选官,但这个量若是不加以规范,或是随着情况而改变政策,那么最后就会变成冗官。
大宋的三冗可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第三,便是她个人的喜好。
和之前李唐皇室喜爱道教不一样,武则天崇尚佛教,建寺庙、铸明堂、修金身都是要真金白银花出去。
不过佛教自家也是掂不清份量,前面都有了两次灭佛,你们又飘起来,这会儿辉煌了,后面李家人忍不下去,可不又灭了一次?
历史上算起来大规模的灭佛,拢共有四次。】
和尚们刚开始还未自家投了当权者的青眼而高兴,然后就听到骇人听闻的灭佛运动,到底是还有稳得住的人。
只是,他们同样不知该如何控制佛教的势力,不叫它发展的同时又碍了大家的眼。
始皇帝\\u0026刘彻:佛教是什么玩意?
这东西还能成为主流?
有给那佛祖上香的钱,还不如捐给他们养军队。
林书对个人信仰不发表言论,但无论什么时候,教徒的势力过大,哪个当权者都不可能放任。
某些奇葩皇帝除外。
【武则天个人喜好问题嘛,咳咳,还有个男宠问题啊。】
武媚娘只觉得她只能先去死一死。
【当皇帝的嘛,总有个喜好,总不能别人能后宫佳丽三千,咱们唯一的女皇就不能身边养点逗趣的嘛。
就是咱们女皇啊,养点逗趣的可以,但是借着您的权势上窜小跳的猴子还是别要了,是其他温柔小意、贤淑大方的不香吗?】
养男宠这个问题林书是没有任何意见的,但眼光稍微高点嘛,好看的帅小伙那么多,偏偏要选那种心怀鬼胎的。
武则天眯着眼睛,是她身边的张昌宗、张易之吗?
只有武媚娘和李家受伤的世界达成。
武媚娘还在想着能不能保命,李世民看了眼还在襁褓就已经戴上帽子的小儿子,一下子更是心绪复杂。
叫你个小犊子给老子戴绿帽?
这下子风水轮流转转到自己身上了吧?
【武周只有武则天一个皇帝,武家人自然为了能继承皇位争取过,不过也是,这么大个大饼在前面,不咬才不正常。】
造反都想要当皇帝,自家有个名正言顺的女皇帝怎么就不能争取呢?
【不过,武家最后还是没有如愿,武则天迎回李显。
也不知道是武家太废,还是朝堂的臣子更加意嘱李唐,反正经过多方权衡,李显终究被立为皇太子。
当时武则天已经年过八十,对朝堂的掌控能力下降,君臣、母子关系都变得更加紧张,一群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
名字她就不说了,免得现在遭殃。
其实神龙政变在林书看来真不是问题,八十多的老太太还要操纵国家机器,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不过,听的人重点完全不同。
听见活了八十岁的皇帝们:怎么这女皇帝活这么久?
一个个都是想要打听点独家秘方。
武则天听到政变二字,不怒自威,周围伺候的内侍宫女全部跪下来。
她闭上眼睛,叫人起来,天幕不想说,她也不能逼。
更何况,现在距离她的寿数还有很长的时间,只不过,到底是得归还给李唐吗?
三郎一生的政绩和败绩都空前绝后,武家人扶不起来,可三郎,也叫她没法心安。
终归,这万里江山,这芸芸众生,都有她努力的一份。
【传奇女帝终落幕,死后她回归到李治皇后的身份,与李治共葬乾陵。
一块无字碑,功过是非任人评说。
既然做了惊天之举,便担得起批判。】
无字碑……
好一座无字碑啊。
不管对武则天称帝有再多的非议,终究是千古风流人物。
武则天听到这里,突然觉得刚刚她的怀疑都太过狭隘。
面对身后名能如此坦然,又何必在此时再疑心病?
总不能,比自己更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