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养伤
看到坐在床边的林大夫,萧晓有一瞬间的迷糊,“师父,您不是去休息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林大夫没有立刻回话,而是又替她把了把脉,“你看看外面的天色,天已经亮了,你不记得做什么梦了?”
听林大夫这样一说,萧晓揉了揉发疼的头,“我只记得有一个人头不知为何一直追着我。”
说到这里让她想起在山里她把一个土匪的头给砍下来的事,突然觉得手臂上的鸡皮疙瘩又起来了。
“嗯,你现在醒了就好,许是你昨日才杀了那几个土匪的原因。”
萧晓点点头,“师父,那女子可醒了?”
“为师等会就过去看看,你先洗漱吧。”
“好,等会我去外面买早点回来。”
林大夫出去之后,萧晓便起床去洗漱,想着那女子现在只适合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她先在锅里放米熬了一些粥,才从后门出去买包子回来。
回到医馆,看到林恩已经在抓药了。
萧晓上前询问才知道那女子半夜的时候发起高热,他半夜已经自己抓过药熬给她喝过一次。
但她的情况还是没有好转,不仅如此还一直在做噩梦,现在抓的是林大夫开的药方。
萧晓递了三个包子给他,并告诉他后院灶房里有熬好的粥。
到了中午,女子喝过林大夫开的药方熬的药,体温才没这么吓人,人也清醒过来了。
一番了下来知道她叫沈秋兰,并不是陵木镇人,而是云信府城人。
家里是做药材生意的,因母亲前两年重病去世,在得知住在木棉镇的外祖母生病,便跟着兄长一起回去探望她。
前日经过一处山林,突然被冲出来的十几个土匪给围了起来。
他的兄长为了掩护她先逃走,与几个家丁一起留下来跟土匪打斗,而她则带着另外两个家丁和丫鬟一起向山林跑去。
在跑进山林后,两个家丁一边护送她一边与追来的土匪厮杀,最后丫鬟为了引开土匪与她走散了。
几人听她讲完这几日的大概经过,都没再继续问下去。
萧晓带着她去后院,让她简单洗漱一下,并把自己的另外一套衣服拿给她。
“沈姑娘,我就一乡下人,平日穿的都是些粗布做的衣服,你如果不介意的话就换上。”
她身上的罗裙虽然有不少的血迹,但看的出来用的料子是极好的。
可能因为一直在逃跑,头发倒是已经凌乱不堪,到处都是缠绕在一起的发丝,但一点都不影响她的美。
芙蓉如面柳如眉,特别是配上非常好看的樱桃小嘴,萧晓觉得长这种嘴型的人都特别好看特别有魅力。
“不介意不介意,我还没多谢萧姑娘的救命之恩。”说着沈秋兰就要跪下来。
萧晓连忙用那只没受伤的手把她扶起来,“沈姑娘不用客气,我也只是刚好遇到才顺手搭救罢了。你先换衣服,等会镇上的亭长可能会来找你去问话。”
待她换好衣服,萧晓又带着她去灶房舀粥给她喝。
这边才把碗洗了,林恩就从医馆前面走了过来。
“萧姑娘,亭长大人来了,沈姑娘怎么样了?”
萧晓没有回答,而是看向沈秋兰。
她看起来还是比较虚弱,是现在就跟着亭长去问话,还是明日再去,这得她自己决定。
沈秋兰没有犹豫,立即站起身,“感谢你们这两日的悉心照顾,以后有机会一定会报答你们。我已无大碍,现在就跟亭长回去,我大哥他们还不知如何了,就算大人不来医馆找我,我也要去报官的。”
三人来到医馆,萧晓跟沈秋兰给宋亭长行了礼。
宋亭长问了林大夫几句话之后,便带着沈秋兰走了。
至于萧晓,昨日下午该问的他也问了,加上有徐掌柜跟林大夫的作证,这回倒是没再叫她一起回去衙门。
到了晚上,萧晓以为沈秋兰还会回医馆上药,结果连着几日都没再看到她,想着她应该是带着官府的人去他们被劫的地方了。
在医馆养伤的这几日,林大夫连灶房的活都不让她做。
她每日就在一旁跟着林大夫学习如何看诊,什么样的症状该开哪些药。
病人少的时候,林大夫还会让她先给病人把脉,让她先给病人开药方。
看过她的药方之后,林大夫才亲自给病人再次把脉。
待病人走后,林大夫才会跟她讲刚才那位病人为何要用这种药材,而不是她药单子上的面那一味药。
然后跟她解释,两种药材虽然看起来药性差不多,但对于身体是热性的人来说,她药方上的那一味药是不宜多服用。
而他开的那一味药,却很好的在可以补气养血的同时,病人吃了也不会出现上火便秘的情况。
到了第四日,林大夫一早就出门了,吩咐她跟林恩两人在医馆看诊,说他可能要到明日才回来。
林恩这些年跟着林大夫也学会诊治一些常见的病症,对于那些比较难的,两人建议他们到别的医馆或是明日再过来。
结果晚上戌时也就是八点多的时候,萧晓已经准备上床休息。
突然听到有人敲响后门,她从屋里出来准备去开门,看到林恩已经走过去开门了。
萧晓也一起走了过去。
待门打开,看到门外停了一辆马车,他们正好奇这么晚了还会有谁来。
就看到林大夫从马车上先下来,接着便是一个看起来只有十二岁左右的小姑娘,再后面还有两个看起来也就十四五岁的男孩。
三人身上穿的衣服有些脏又有些短。
最后下来的居然是徐掌柜,他手上还拿了一袋什么东西。
“师父,您回来了!”萧晓开心的叫道,又看向徐掌柜,“徐掌柜好!”
林恩也向他们两人问好,并好奇的看着边上站着的三人。
徐掌柜把东西放到地上,“林老,那我就先回酒楼了,您到时有什么需要只管让人去酒楼找我便是。”
林大夫点点头,“这一趟辛苦徐掌柜了,改日送些好的东西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