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粮草
定远。
此次想从盐商手中筹集粮草,并非易事,商人多重利,若没有利益驱使,他们必不会心甘情愿交出粮草,而在沈东明的计划里,筹集粮草的关键便是定远知府——俞洛春。
大夏朝盐商最为富有,却不是谁都能经营官盐,想要取的经营权,必须要从官府那里取得盐引。定远的盐引就掌握在知府俞洛春的手中。
这位俞知府乃是元庆年间二甲进士出身,原本任职翰林院,却因为他抱令守律不懂变通,上任不久便将人得罪了个干净,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很快就被寻了错处,贬谪到定远做了县令。再后来,这人又因为改治河道能力出众,升迁至定远知府,在任期间,定远再无洪涝灾害发生,为官更是兢兢业业,清正廉明,深受民众的拥戴。
沈东明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只因为他们二人是同科,虽没有过命的交情,却也算得上是旧识。这也是他选择到定远筹粮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沈东明,依旧是朝廷通缉的要犯,贸然前去拜见,只怕还没进到知府府衙就会被抓进大狱中等候发落,所以,从江州出来的时候,薛小公爷就给了他一个新的身份——薛家二老爷,也就是薛寒逸的二叔。这人年纪不小,却未曾婚配,行踪不定,常年随心所欲游山玩水,所以,不论他到了哪里,都不足为怪。
来到府衙,递上拜帖,不多时,下人便将沈东明迎了进去。
想那俞洛春从来自恃清高,虽江州薛氏声名显赫,他却不是谄媚之人。见人进了厅堂,只起身行常礼,并令下人斟茶倒水。
待两人简单客套之后,俞洛春便直入主题。
“不知薛二老爷是路过此处,还是需要暂住?”
沈东明摸着自己新贴好的两撇胡须笑笑道:“俞兄,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俞兄?听到眼前人竟这般称呼自己,该是熟人才是,然而细想下来,拜帖上确实有薛家的印信,不该有误,可他与薛二爷确实从未见过,这人......
沈东明见俞洛春这般诧异的模样,心中不觉好笑,他站起身,走近俞洛春,将胡须揭下来,片刻功夫又赶紧粘上,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好。
心中疑惑得到解答,俞洛春眉头不仅没有舒展开来,反而皱的更厉害。他心中默默思忖片刻,便冷着脸看向沈东明说道:“你这般明目张胆的走进我的府衙,是笃定我不会抓你吗?”
“俞兄早早远离京都,来到此处为一方父母官,却颇有作为,令东明佩服!”
“哼!不必讨好于我。现如今你是朝廷钦犯,既入了定州的地界,我就得遵旨将你押送京都!”俞洛春毫不客气的说道。
“哦?俞兄真是这般想的?”他收敛脸上的笑意,“既如此,我倒想问问,俞兄遵的是哪位的旨?”
俞洛春与沈东明对视一眼,心中疑惑更深,“此话何意?”
“定州距离京都甚远,俞兄自然不会知晓朝堂的动向,可此地离着边关不过几城的距离,边关的境况,俞兄该心知肚明才是,难道,俞兄不为边关一众将士叫屈吗?”
俞洛春坐不住了,提起战事,他早已忧心忡忡,援助战事的物资要运到边关,定州是必经之地。在定州这么多年,每次突厥来袭,朝廷的物资运送的都十分及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连普通百姓都明白的道理。可如今,战事已经持续了半月有余,粮草却迟迟没有动静,让他不由怀疑朝中有人作梗,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帮不上任何忙。
“究竟怎么回事?你来定州究竟想要干什么?若是不能说服我,可别怪我不念同窗之谊!”
“俞兄有所不知,如今,朝堂皆被二皇子以及陈国公所把控,就连陛下也被他二人软禁起来......”事情的来龙去脉,沈东明事无巨细的和盘托出,俞洛春听后大惊失色。
“如何证明你说的都是真的?”他快步走到沈东明面前质问道。“若你们才是那一群乱臣贼子,我俞某人岂不是要助纣为虐?”
“证明?边关一众将士以血肉之躯护住大夏,却等不来朝廷的援助,兵马粮草都去了哪里?被谁扣了下来?谁有这等权利?俞兄想要东明如何证明?二皇子口中那位意欲谋反私造兵器的三皇子,此刻早已亲赴战场杀敌,究竟谁才是乱臣贼子?谁想要谋朝篡位?
“可......可是!”俞洛春来回踱步道:“如若那江州薛氏趁机把控了朝局,东明,我们......我们就成了千古罪人呐!”
“罪人?难道,眼睁睁的看着突厥踏进大夏的国土,看着他们烧杀掳掠,却什么都不做,俞兄就不是罪人了吗?这天下本就该能者居之,况且,那薛氏一族若想要皇位,又岂会等到现在?”沈东明的话犹如当头棒喝,让俞洛春瞬间清醒。
眼看俞洛春动摇,沈东明趁热打铁道:“实不相瞒,东明冒险来到此处,是为了与大人借粮,有了粮草,将士才会看到希望,算算日子薛氏的兵马也快到边境了,有了援兵,再送去粮草,虽然此战惨烈,可未必会输!俞兄!请速做定夺,你一日不应,将士们便要挨饿一日,死伤便会多上数人......”
“死伤......不不不......”俞洛春退后几步,心中开始焦虑起来。
“你想让我开仓放粮?那些粮动不得!那些是百姓的救灾粮,就算遇到灾荒年也要等到朝廷下令我才能开仓啊!东明......这......这可如何是好?私自开仓,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啊!”
“不,不必开仓。”话至此处,沈东明便知道,粮的问题解决了,心中犹如卸下一块巨石,他长长的吁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