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江汉朝宗 > 第136章 进山之路之古盐道往事(11)

第136章 进山之路之古盐道往事(11)

你高祖姥爷说,何谈请字?有事您吩咐就是。

三老也没有过多的客套。

他叹了口气说道:“我们这些年一直想和外界取得联系,几乎每一年都会挑选一些精明能干的族人,让他们去探索周围的环境。但结果呢,这些人不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就是空手而归。”

他接着说:“五六十年前,翼王石达开带领残兵败将逃到了这里,我们本来以为终于可以跟随他们一起,找到一条出路了。可是没想到,他们竟然不声不响地就离开了。”

“这次遇到你们,真的是非常难得的机遇啊!”

他目光坚定地说:“谁愿意一辈子被困在这么小的地方,自高自大,坐井观天呢?”

我们必须走出去,去看外面的世界,去学习新的知识,去寻找更多的资源。

然而,如果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搞清楚怎么才能走出这个地方。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找到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

其次,还得了解外界的规矩和习惯,不然根本无法和外面的人打交道。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简单来说,就是要有钱。”

现在,所有的条件终于全部都具备了。

三老意味深长地看着你高祖姥爷。

你高祖姥爷其实也听明白了,三老这是准备让他带领莲花坪村的村民们建立起与外界的联系,与时代接轨,其它跟上时代的步伐。

按照常规的思维来讲,三老的这种想法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非常理智,很前卫。

但三老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山外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到处都是战乱,四处都是流离失所的乱民。

瘟疫、霍乱,强盗、土匪、流寇。

此外,还有官府的强征暴敛,贪污腐败,官官相护。

世间的丑恶,现世的苦难三老哪里知道一分?

倘若就此贸然与外界取得联系,难民们就会潮涌而入,古村的祥和宁静瞬间就会被倾覆,眼前的一切美好都会荡然无存。

但若是依然如过去一样闭关锁国,闭门造车,虽一日三餐无忧,但却会长期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如果哪一天突然有外人闯入,他们将毫无抵抗之力,只能是束手就擒。

想到这里,你高祖姥爷才面带难色地对三老说:“三老,请恕我难以从命!”

“哦?这是为何?”三老不解地问道。

“难道说我的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他追问道。

你高祖姥爷连忙说,不不不!三老,您的这个想法非常好!可以说是高瞻远瞩!

“那你为何不愿担此大任?”三老疑惑地问道。

你高祖姥爷解释道,三老,《孙子兵法》里有一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您应该是知道的吧?

三老表示肯定。

你高祖姥爷这才把山外那些真实的现状一五一十地讲给了三老。

三老听后,陷入了沉思。

良久,他才悠悠地说道:“难道我们就这样窝在大山里,永远都不挪动?!”

你高祖姥爷见时机已成熟,便说,我们必须走出去,我们也可以走出去!

三老见状赶紧敦促道:“你快说说看!”

你高祖姥爷如此这般给三老描绘了一番。

三老频频点头。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三老赞许道,“就按照你说的办!”

困扰了他们上千年的难题眼看得就可迎刃而解,三老非常高兴,他盛情地邀请你高祖姥爷去他家里共进晚餐。

“家中正好有刚出窝的黄酒,今晚我要和你吃上三十大碗!”三老兴奋地说。

你高祖姥爷也没有推辞,紧随着三老,从茶室里出来后便离开薛氏宗祠,在一行甲士的护卫下,沿着青石街道,前行不一会儿,就走到了右侧靠山的一处静僻的院子前。

一干甲士按规矩自动地留在了门外,全副武装地肃立在大门两侧。

刚一进门便有一个丫头低头碎步迎将出来,三老挥了挥袖让其离开。

他决定亲自告知你高祖姥爷有关此地一直沿用下来的规矩以及风俗习惯。

他说,一般有客人来访时,会有一个丫头开门并引着客人到前院的“中门”前等候,为了体现尊重,还会给客人搬一张类似马扎的小椅子也就是胡床,以便客人临时休息。

当丫头禀报主人,经主人同意后,方可引客人进入“中门”。

一般来讲,宾主将在中堂也就是堂屋相见。

而中门外的前院,通常还会建有回廊或房屋,作为客人等候、车马换乘、临时储物、仆人居住的空间。

三老指着大门旁的一间小房说,那里被称之为“伺客之所”,专为客人暂歇之处,也叫“门馆”,门馆旁还有一间阍室,是门卫的住宿和值班室,有人来拜见就得先到这里来通报。。

“因为我家世代均为三老,所以均按照我朝官邸的模样建造的此处老宅。每隔些年代就会再原来的基础上修缮一番,但主体格局一直未曾变过,至今已保持了一千多年了!”

三老说道:“村中普通村民的居所,也会根据使用需求,除了中堂和东西厢房以外,还会建设一些实用性的庐舍或库房,做为内宅与街巷之间的过渡空间。”

门亭是由质地坚硬色泽金黄的金丝楠木经雕琢以后精心搭建而成,左右立门柱,柱顶套黑色檀木柱筒,柱上安衡木,柱内安两扇朱红大门,两扇大门上则是铜头乳钉和兽嘴衔环的门把手。

你高祖姥爷本以为门楣上会写着“薛府”或者是“谢府”,可放眼望去,那厚重的金丝楠木门楣上,赫然用黑漆烫金雕刻出“江汉朝宗”四个大字。

你高祖姥爷本身读书就不多,陪着地主少去私塾时,偏着脖子勉强认得几个大字,这江汉朝宗他能够认出来,但却不知是什么意思,但又不好开口相问。

进得门庭,可见前院横长,主院方阔,四周以廊屋围绕,周围院墙均由规整的青石块砌成,院内的地板均也由水磨青石板铺就,院内栽有许多竹子和树木,造型奇特,古朴优雅,颇具江南园林风格。

过了院子,沿着砖石铺就的路,来到正门前,正门两边的地面对列安放着两排戟架,排列竖立着一根根的长戟,约有十好几根,戟顶都绑有绣着“薛”字的幡旗。

整个房屋大多采用木制结构,简朴庄重又不失奢华。

说话间,两人已来到中堂前。

三老说,中堂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会客厅和餐厅。

“家里来了客人后的宴请吃饭,也是在中堂之中。而且餐中甚至还会有侍女或乐手来助兴。如果来宾是自家的亲戚或至亲的好友,主人家的子女也是可以来参加宴会的。”

“此外,咱们至今仍然采用分餐制,这一点不同于你们。”三老说:“当年翼王石达开的兄弟们来到这里时,我们就已经知道,外面的人用餐方式和我们不一样。所以,请你们吃饭时,我就安排了厨娘按照你们的方式准备的菜肴!”

你高祖姥爷不禁打心底佩服三老办事之周到细致。

三老指着北面的一排房子说,那边就是后院了。后院的西厢房是厨房和仓库,仓库的旁边建有厕所。

那一排房子就是我家里的内人说了算的,她主管北房,因为她要在那里指导主持厨娘们此进行烹饪等家庭工作。

“你看出来没有,我家的中堂与北堂相互连接,成工字结构。我们在中堂用膳时,一盘盘的菜肴都是由北堂经连廊送到餐位上来的。”

“但村里面其他人家的日常餐饮都是直接在“北堂”内完成的。”三老说。

另外偏院大多数时间内就是纯粹的居住空间,女眷或晚辈也多居于此,所以其与中庭或北院的关系显然会更为紧密。

“我们唐人都很喜欢马,加之我们还要为随时都可能爆发的战争准备坐骑,所以我们养有数量众多的马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