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杨浩宇的大学生活(7)
本来剑拔弩张,一场再所难免的血雨腥风被这小老头一搅和结果就风平浪静了。
一伙人急忙赶到离宿舍几百米开外的一间由大会堂改建而成的阶梯教室时,那里早就已经坐了上百号人了。
小老头正在忙着上下张罗。
主席台上稳坐着五六个领导模样的人。
随着小老头拿起麦克风“噗噗噗”吹了几下,大喊了几声大家安静后,这场象征着杨浩宇大学生涯的开学典礼的会议就算正式开始了。
小老头亲自客串了会议主持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开学典礼!过了今天,我们就算是正式开学了!那么今天呢,我们有幸请到了学校主管本专业的马主任,现在有请马主任讲话!”
坐在主席台中央的一脸严肃的那个中年人端起一个超大的满是茶叶的原本透明而如今已分不清颜色的玻璃茶缸,“咕咚咕咚”搞了几大口;然后又猛吸了几口左手夹着的快烧完了的香烟,把烟头用力地摁进面前的烟灰缸;很大声地“哼、哼”了两声,清了清嗓子,这才用他那粗犷的略带沙哑的嗓门操着晦涩难懂的武汉土话开始了长达半个小时的讲话。
杨浩宇那时还听不太懂武汉话,他只是觉得武汉话多少有点像四川话,所以还是半懂半猜地明白了马主任讲话的主旨。
老马的意思是说,欢迎大家,感谢大家选择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武汉大学成教部联合开办的电脑会计专业!
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专业,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现在,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各行各业都大量需要既懂得电脑操作又懂得会计知识的专业人才,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学校领导很重视我们这个班,因为两校合并在即,目前校舍紧张,只能是让大家先委屈一下借住在校外,但我们院里会尽快想办法解决好这个问题,尽早让大家回归学校本部。
希望大家身在校外仍能恪守校规,严尊校训,不做出格的事,好好学习,学成之后早日参与到我国的经济建设中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杨浩宇这一下子又被马主任的一番讲话搞得热血沸腾了。
刚刚还笼罩在心头的迷雾和戾气慢慢散去,目标似乎也渐趋明朗了起来,斗志再度焕发。
杨浩宇扫视整个会场,发现在场的一百多号男男女女,每个人都和他一样,一脸的激动与憧憬。
马主任的讲话是成功的,因此也赢得了学子们长达几分钟的雷鸣般的掌声。
这群来自天南海北倍受高考失利的打击与煎熬、差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的年轻人,又被马主任的一番讲话唤起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当天晚上,112号宿舍的那几个在白天对杨浩宇极尽讽刺的“室友”,好说歹说非要拉着杨浩宇去虎泉夜市消夜。
他们说,哥们儿,别开不起玩笑。
杨浩宇心想今天在宿舍里发生的事情也不能全怪别人。
自己今年都已经二十岁了,比他们几个年龄都大。
而且面相又确实显老,穿得又老土,头发很长时间没有打理过了,而且发型还是庐陵县城里过时的款式。
这也就不怪乎别人以为他是来送自己的儿子上学的了。
再说,至少三年的大学生涯,大家同住一个屋檐下,这往后抬头不见低头见,也没必要和他们一般见识。
于是杨浩宇就半推半就地被几个室友们推着拥着去了。
那时的虎泉夜市就开在卓刀泉公园里面,热闹非凡。
这都得益于卓刀泉周边那几十所的大专院校。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等,稍远一点还有武汉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等等。
来这里消费的几乎全是这周遭的学生们。
一行五人叫了一些烧烤,一盘毛豆,炒了一盘虾球,一盘酸辣藕带,让老板掂来了一箱东湖啤酒,就开始吃喝了起来。
在席间,杨浩宇弄清楚了这几位仁兄的庐山真面目。
“金城武”叫柯亮,来自江西新余;
“刘德华”叫李峰,老家是恩施自治州巴东县的,其父亲是个干部,后被升调到省政府,那时在省委老干局工作,他家也就住在水果湖的省委大院;
而戴眼镜的胖子叫胡睿,武汉本地人,就住东湖边,父母离异,他跟着在银行系统上班的母亲一起生活;
那个兴致勃勃地讲话的小个子人就是王全富。他们的班长,巴东人,是李峰的表哥。
一番介绍后,大家很快就相互熟稔起来。
几杯酒下肚以后,几个人就七嘴八舌地开始讲述着各自的过往趣事,自然而然地就谈到了自己到这里来上学的原因。
从他们的嘴里,杨浩宇终于弄清楚了,他们也都是被别人忽悠过来的。
说他们上的这种校外班其实就是社会联合办学。
也就是某些人为了谋取暴利,拉虎皮扯大旗,与一些学校的成教中心联合起来招生,然后在校外租赁教室和宿舍,聘请一些想赚取外快的大学里面的讲师与教授来授课。
这些学生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亦或是武汉大学的校本部是根本没有编制、没有档案的,充其量只是一些自考生。
自考自考,就是自己学习自己去报考参考。
这个过程本来完全可以在家里边工作边劳动边学习的,到了国家规定的统一考试的时间再来考试就行了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杨浩宇他们的待遇,连一些学校成教学院的成教生都不如……
杨浩宇听着听着,就又感觉到自己像落入了冰窖,四肢冰冷,浑身发憷。
早上被那位主任鼓起来的信心和斗志顷刻之间化为了乌有。
他一言未发,只是一杯接一杯地干着啤酒,直到酩酊大醉。
但木已成舟,他已回天无力了......
杨浩宇的大学生活就那样开始了。
没有校舍、没有编制、没有军训,没有食堂,没有图书馆,没有足球场……
一切都没有的校外培训班似的大学生活开始了。
十多年来杨浩宇所有对大学生活的美好的遐想,全都化为了泡影,变得遥不可及,杳无希望了。
只成了眼前的这场闹剧。
杨浩宇心中痛不堪言。
许多年后,杨浩宇在电视中看到抗日战争期间,多所名牌大学如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被迫在战乱中几度搬迁在一些临时教舍上课时,他还自我解嘲说,我也念过这样的大学。
只不过杨浩宇那时没有遇到那样好的老师与教授,更没有那些满腔热血的同学。
更要命的是,杨浩宇根本就不好意思告诉父母他所就读的这所大学的真实情况。
当初是自己要死要活地坚持着要来的。
如果说他们知道这里是这样一种境况,那自己就根本无法向父母交代了。
杨浩宇认为自己的这一生有可能就这样被彻底废掉了。
他本来是想找个好一点的大学,在大学里痛改前非以弥补高中后半程的过失的。
却没有想到轻信了别人,被招生骗子弄到了这样一个自考“培训班”一般的大学来了。
环境简陋也就罢了,可杨浩宇他们几乎很少能听到正规的授课。
他们在本质上就是一群被集中在一起自学的自考生。
杨浩宇的天空,灰蒙蒙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