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江汉朝宗 > 第17章 杨浩宇在华严中学的岁月(2)

第17章 杨浩宇在华严中学的岁月(2)

在华严中学所有任课老师及班主任的眼中,杨浩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孩子。

他们也把杨浩宇在学校里的一系列优良表现传递给了他的父母,又重新燃起了父母心中对他殷殷的希望。

而三姓寨里那些熟悉的人们,也捕风捉影地得到了杨浩宇在华严中学里的表现,便私下里经常对他们的孩子们说,要向杨浩宇学习。

可是,他们都不知道的是,杨浩宇正在经历他那个年龄段最为恐怖的事情以至于他后来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很多年以后,杨浩宇在总结自己的前半生时,深深地懂得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深刻含义。

杨浩宇转学到华严中学那一年,已经十四岁了。

那是他长这么大来第一次走出三姓寨,更是第一次到庐陵县城。

在此前,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斑马线,不知道什么是红绿灯;没有坐过公交车;没有进过图书馆;也从来没有进过电影院;他也从来没有见过那么高的楼房,那么多的行人,那么多的汽车。

赵本山老师曾经在他的小品里说过“铁岭是个大城市”。

杨浩宇那时候也认为庐陵县是一个大城市。

虽然当时的庐陵县城只不过十多万人,还抵不过他现在在武汉居住的小区人口多,但十四岁的他觉得庐陵县城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他一上街就会分不清东西南北而迷路。

山里的方向可以看山势河流的走向,而城市里却要分清东西南北。

不仅如此,他还遭遇到了更可怕的语言障碍。

那时候,普通话还没有全面普及,很多老师在讲课时,用的都还是各自的方言,这些方言几乎都是庐陵话。

别人听不懂他的三姓寨土话,而他也听不太懂庐陵县城里人说话。

虽然同属西南官话,但庐陵县城及县城周遭乡镇的人讲话属于西南官话鄂北片,调子上类似于中原官话,而三姓寨人讲的则是西南官话川黔片中的方言之一,重庆话。

庐陵话非常特殊。

儿化音、卷舌音、弹舌音处处都是,还有很多特殊的方言土语。

他们不仅会像四川人一样说老子、龟儿子、龟孙子、砍脑阔、胀衣禄、塞衣禄等这些土话,还有很多特殊的用语。

比方说,他们把欺骗叫“标”;不好的、次等的叫“波儿闷”;小气叫“扣扣掐掐”;算了叫“去球”;上面叫“高头”;污垢叫“狗甲”;赶紧的叫“连闷儿”;开始叫“家式”;坏了叫“尻了”;说人神志不清叫“弹里弹气”;青蛙叫“科玛”;小女孩叫“俩子”;小男孩儿叫“二娃子”;长得漂亮叫“光鼻子滑眼”;明天叫“门儿地”,后天叫“后儿地”;骂人叫“决人”,鸟叫“雀雀儿”讨人厌叫“勿搜人”;可怜叫“招业”;漂亮叫“板展”;哭叫“涩”……

这种庐陵人的专用方言还有好多好多。

那时候的城里人是瞧不起说土话的三姓寨人的,把他们称为山里人,甚至把他们说的话称之为“大山里的鸟叫。”

杨浩宇讲着四川语系的土话,穿着在山里依然流行而城里已淘汰了土啦吧唧的衣服,带着明显的、浓厚的山里人色彩。

那时,三姓寨人奉行的穿衣观念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款式与搭配是不太在乎的,但看重料子,再有就是必须得干净。

破了的话,就找一块相同或者颜色相近的料子,缝上一个补巴。

在三姓寨时,只要补巴的针脚好,别人不但不笑话,反倒会夸奖你家人针线好。

杨浩宇自然也是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穿衣着装理念的。

所以他初到华严中学时,就带有一条带补巴的涤纶裤子。

那是一条灰色的裤子。布是杨浩宇的母亲从襄樊扯回来的,三十多元一米,在当时来讲,已经很贵了。

这条裤子由三姓寨制衣名师李师傅亲自裁剪缝制。

穿第一水时就让杨浩宇在凳子上把屁股上给挂破了一个口子。

杨浩宇的母亲说这么好的料子丢了多可惜啊!为了对称,就干脆把屁股两边各缝了一个大补巴。

出城时,杨浩宇特意叮嘱母亲别忘了把那条裤子带上,而且在上学的第一天就把它给穿上了。

开学第一天,孙校长训完话后,各班带回,开始全校范围的大扫除。

拔草、扫落叶、疏通下水道,杨浩宇干得特别卖力。

就在他蹶着屁股“呼哧呼哧”地扫地时,他听见身后有人大声喊了一句“看咯,杨浩宇的屁股上有个电视!”

几乎所有人都停下来朝这边张望。

刚开始杨浩宇还没有会过神来,自己还扭过身去寻找他们所说的电视在哪里。

紧接着又有人说,你别说,这补巴还真像电视。

杨浩宇这才明白,大家是在嘲笑自己。

他窘得满脸通红。

从那天后,那条补巴裤子就被他压在了箱底,再也没有穿过了。

其实,杨浩宇的父亲从一开始就担心他突然一下会适应不了新的生活,便把他托付给一个县法院的同事。

恰好他同事的孩子和杨浩宇同班,叫王勇。

王勇就是那个把补巴说成电视的仁兄。

从小养尊处优的王勇其实是一个非常豪爽的人。

他和杨浩宇同岁,个子一样高,也一样很壮,有些奶胖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模样。

他们俩被分到了同一个寝室。

杨浩宇一看见王勇就很喜欢他。

交往了一段时间以后,更是觉得王勇不仅很讲义气,处处都照顾着他;而且他很大气,从不与人斤斤计较。

在学校非常有江湖地位的王勇告诉学校里所有的人:杨浩宇是我的兄弟,你们都不要动他,否则我对他不客气!

杨浩宇觉得王勇四处这样张扬不是太妥,但总归是为自己好,也就没怎么在乎。

刚开始,杨浩宇只是觉得王勇贪玩,晚上总是在熄灯后老师查完房就和另外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一起翻院墙出去玩,很晚才会回宿舍来,以至于作业老完不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愈发觉得不对劲。

杨浩宇到华严中学的第二年,也就是他初三时,华严中学和庐陵县特殊教育学校合并,改名为庐陵县职业学校。

与此同时,一批职业高中的学生也一并并入学校,同在一栋教学楼上课,于是,新老学生也就是初中部与高中部的冲突与矛盾就开始了。

和王勇在一起玩的这一帮人一共有十几个,初中、高中几乎每个班都有,课余时间他们经常会神秘地聚集在一起,抽烟喝酒。

他们在学校里横冲直闯,每个人见了他们都像老鼠见了猫一样,避之不及。

可是,这一帮人里面的每一个人对杨浩宇都很友好。

那是一个礼拜六的下午,杨浩宇在校门口的小卖部去买东西,远远地就看到几个穿得花里胡哨打扮得流里流气的小年轻无所事事地聚在一起。

好多准备去小卖部的同学远远见了他们就又全部折回校园去了。

不明就里的杨浩宇,目不斜视地径直走向小卖部。

当他站在柜台前时,他感觉到售货员眼中竟然也有一丝恐慌。

就在那时,一只手很不礼貌地用力地搭上了他的肩头,一句标准的庐陵话传了过来。

“买包烟抽吧,兄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