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扶女帝上位,她却要赐死我? > 第一百一十九章 趁虚

第一百一十九章 趁虚

在苏野的启发下,燕黎初不再消极沉沦,振作精神道:

“苏丞相之言确凿有理,大燕基业稳固,岂能被短暂异象所动摇。朕必定深入追究真相!”

于是,燕黎初果断下达指令,将这块巨石放到后花园,时刻警惕自己。

同时,燕黎初也加大了对民间的安抚力度,以遏制谣言的进一步扩散。

朝廷的投入却令边境出现了防守漏洞。

与此同时。

殷墟城外,楚国禁卫部队已悄然临近。

在此之前,他们进行了详尽的侦查,对殷墟城的防御布局及薄弱环节了如指掌。

夜幕降临,一切都在无声无息中展开。

楚国禁卫如影随形,接近了堤坝。

他们的目标明确,小心翼翼地在关键部位布置火药。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那一刻的到来。

突然,一声巨响炸破了夜的宁静。

犹如晴天霹雳,令人瞠目结舌,心悸不已。

“嘭——”

堤坝瞬时破裂,猛烈的洪水如猛兽般肆虐,迅速吞没了周边的村庄与田野。

殷墟城内,民众惊恐万状。尖叫声、哭泣声在空气中弥漫,人们陷入混乱之中。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令他们措手不及,只能竭力寻求生存的希望。

城内的官员们急匆匆地组织救援,他们的脸上皆是焦虑与无奈。

试图遏制灾难的扩散,挽回无辜百姓的生命。

然而,洪水来得如此突然,势头如此猛烈。

他们的力量在此刻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整座城池被洪水淹没,无数人被卷入洪水中,生死未卜。

楚国禁卫们面无表情地目睹这一切,心中只盘算着使命的完成。

殷墟城守将和官员们在洪水中奋力拼搏,救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百姓。

然而,面对如此强大的洪水,他们的努力显得太过渺小。

翌日,殷墟城洪水的消息传遍了整个燕国,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震动。

朝堂上,大臣就殷墟城堤坝决堤一事上奏。

“殷墟城洪水,原因不明。当地百姓严重死伤,悲剧重重。更为唏嘘的是,事发当时县官为拯救被困民众,毅然决然地投身救援行动。然而不幸被激流冲走,至今下落不明。”

这场灾难的发生,让无数家庭破碎,生者痛失亲人。

在场之人,无不扼腕叹息。

燕黎初立刻下令:

“即刻对受灾地区进行全力支援,确保百姓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尽早走出悲痛,让逝者安息。”

燕黎初的命令迅速传至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展开救援工作。

各地方官员纷纷行动,组织物资、人力,全力支援受灾地区。

与此同时,燕黎初深知,解决河水泛滥问题,是当务之急,亦是长远之计。

她环视整个朝堂,严肃询问:

“众位爱卿,可有解决河水泛滥的良策?”

朝臣们面面相觑,深知这是一道棘手的问题。

工部尚书李淳深知,应对此事乃其职责所在。

于是,他挺身而出上奏:

“陛下,堤坝决堤,宜利用石头堵住河水,以此缓解洪水泛滥。”

不少朝臣点头称是。

然而,苏野却紧皱眉头,站出来提出相反意见:

“如今河水涨势无从得知,堵塞只能缓解一时之急。再次遭遇类似情况,河水仍将泛滥。唯有采取疏导策略,将河水引流至其他地区,方能实现长治久安。”

李淳一对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颇具信心,听闻苏野的反对,不禁有些愠怒:

“苏丞相,你可知以石块堵塞堤坝自古以来便是防洪的有效方法,燕国历来皆是以此应对水患?你的疏导策略,虽然看似稳妥,但实际操作中却面临诸多困难,耗人力物力巨大,且成效并非立竿见影。”

苏野并未被李淳的反驳所动摇,正要据理力争。

燕黎初被两人的争论弄得头痛不已。

殷墟城的民众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容不得片刻迟疑。

她果断地发声,中断了他们的争论:

“事不宜迟,你二人立即前往殷墟城,探讨采取合适的方式治理河水。”

李淳瞪了苏野一眼,随后领命离去。

苏野则神色自若,信心满满。

救援行动如火如荼地进行。

民众纷纷自发加入救援队伍,搬运物资、救治伤者。

共同抵御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然而,在灾难之中,不和谐的声音悄然出现。

在京城附近的建康城,人头攒动,似乎有异常之事发生。

一位道士装扮的男子,站在高台之上。

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大声谈论着近期发生的事件。

“……种种现象彼此关联,巨石降临警示世间,随后洪水肆虐,这是我国女皇燕黎初激起天地不满,遭受的天罚!”

一番言论,郑重其事,巧妙地将灾难与燕黎初联系在一起。

引发在场众人纷纷议论。

“各位认为,这场灾难是否是由于陛下治理不善所引发的?”

“唉,谁能说得清呢?但这洪水突如其来,确实令人痛心。”

“我听闻陛下已下令全力救灾,愿百姓早日走出困境。”

“这道士说得有理,为何这些灾难会连续不断地发生呢?”

道士见众人陷入深思,心中暗自欣喜,继而说道:

“这一切皆因燕黎初皇后忽略民生福祉,过度追求个人私欲,从而引发天怒人怨。若是不调整治国方略,未来恐怕还将有更严重的灾难降临!”

道士的言论犹如疫病一般在民众中蔓延,迅速引发了恐慌。

在恶意煽动的影响下,许多人对燕黎初的治理能力产生了质疑。

甚至有人提及燕黎初的皇位得来不正,怀疑她是否有能力守护燕国。

种种谣言滋生,使得原本因灾难而忧虑的百姓更加忐忑不安。

面对周围陷入沉思的人群,道士图穷匕见:

“我们太平教的教主正是应运而生的,是上天派遣来拯救燕国的。唯有加入太平教,方能免受此次灾难的牵连!”

在他身后,教徒们适时挥舞起太平教的旗帜,表现出激昂的情绪。

恐惧时刻,是趁虚而入的最佳时机。

无助的百姓被灌输朝廷不可信的观念,以至于求助无门。

无可避免地,人们将信仰转向了突然出现的太平教。

一时间,太平教在京城附近的影响力急剧扩大。

众多百姓纷纷涌入其怀抱,寻求心灵上的依托与庇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