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情报驿站
解决了土地改革之后,另一个问题渐渐浮出了水面。
在燕楚两国的交战中,燕国的情报机构暴露出了严重的不足。
燕国在战争中暴露出的情报短板,使得女帝和将军在决策时缺乏足够的信息依据。
导致战争初期被动应对,损失惨重。
若不是苏野,大燕仅靠信鸽和飞马传信的传统情报方式,在战争初期完全被动。
战争,绝不是简单的军队数字比拼,它需要的是全面而高效的情报支持。
为此,苏野决定在朝堂上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陛下,我提议在燕国境内每隔几十里便建造一个驿站,作为情报传递的场所。”
提议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荒谬!这是在浪费国家资源!”
“如此频繁的驿站,七国罕见,能否真正提高情报传递的效率谁也不得而知!”
苏野已经大刀阔斧地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如今他提出建造驿站,更是让顽固的四大家族认为,他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
身为礼部尚书的魏征,一直以来都是苏野在土地改革过程中的坚定支持者。
他们两人共同致力于国家的改革事业,为燕国的繁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然而,在这一关键时刻,魏征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对正在讨论的驿站建设计划表示出了担忧。
“大燕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国库已经相当紧张。”
“现在又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建造驿站,这无疑会让国库进一步亏空。”
魏征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他关心的是国家的财政状况,以及这场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创伤。
面对礼部尚书的反驳,苏野并没有急于反驳。
他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引发更大的争议。
女帝燕黎初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众臣。
她明白魏征的顾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纵然苏野已经创造了许多奇迹,但他同样不能凭空将国库填满。
权衡再三,燕黎初决定暂时推迟讨论这个问题,给大臣们更多的时间来深思熟虑。
“既然如此,就先暂时放下这个议题,让各位大臣回去深思熟虑,再做定夺。”
燕黎初语气坚定地说道。
苏野的目光投向了辅政大臣陈牧,他和一众支持者的目光之中闪烁着幸灾乐祸。
似乎是在嘲笑他的政策得不到女帝和最忠实伙伴的支持。
仿佛他们已经在朝堂上对苏野打了一场胜仗,得意扬扬。
苏野不屑于将这些低级的挑衅放在眼中。
他知道,要想继续推进驿站建造,必须有实质性的利益说服女帝和众臣。
于是,苏野开始了深入的调研和筹划。
苏野亲自走访了各地,了解了战争和土地革命给国家带来的影响。
他发现,战争使得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
国家的农业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同时,由于情报传递的不畅,地方政府对战争的应对也显得力不从心。
这些问题,让苏野深感忧虑。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苏野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他打算利用驿站的建设,推动国家的农业改革,同时加强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后,苏野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他决定在朝堂上再次提出驿站建设的议题。
但这次,他有了更为详细的规划和说服力更强的论据。
“陛下,臣苏野再次提议建造驿站。”
“但此次并非一味地增加驿站数量,而是有着详细的规划和切实的利益。”
苏野的话引起了众臣的注意,他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燕黎初也微皱眉头,示意苏野继续说下去。
“陛下,臣打算利用驿站的建设,使难民集结起来成为工籍,遏制民间动荡。”
“此外,驿站的建设还将加强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各地政府可通过驿站迅速传递情报,有效应对战争和其他突发事件。”
苏野的这番话,让在场的大臣们开始沉思。
他们意识到,苏野这次的提议,是通过驿站建设来解决国家的一系列问题。
燕黎初目光锐利地扫过众臣,语气坚定地说:
“苏野,你的提议有何具体规划?有何确保驿站建设顺利进行的办法?”
苏野早有准备,他条理清晰地回答:
“陛下,臣已调研各地,绘制了一份详细的驿站建设地图。将在燕国境内每隔五十里建造一座驿站,全国共计建造一百二十座。”
“为确保驿站建设顺利进行,臣提议设立专门的驿站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协调各地驿站的建设。”
“此外,臣还打算利用战争结束后闲置的兵员,组建一支专门的驿站护卫队伍,保障驿站的安全运行。”
燕黎初点点头,表示认可:
“苏野,你的规划详尽,朕满意。但驿站建设耗资巨大,你如何确保国库能够承受?”
苏野早有对策:
“陛下,驿站建设将带来丰厚的回报。一方面,驿站的建设将提高国家税收。”
“另一方面,将提高我国情报传递的效率,为今后的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苏野的提议有理有据,就连一直反对的礼部尚书魏征此刻也连连点头。
燕黎初深思熟虑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苏野的提议,正式启动驿站建设。”
随着女帝的圣旨下达,一场改变大燕国命运的改革开始了。
苏野和他的团队紧锣密鼓地开展驿站建设工作。
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人力、物力、财力纷纷投入到这项伟大的工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燕国境内的驿站逐渐投入使用。
它们像一颗颗明珠串联起了全国各地。
不仅提高了情报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
还对国家的农业改革和地方政府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驿站网络的不断完善,大燕国的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战争结束后,流离失所的难民通过驿站集结成为工籍,有效地遏制了民间动荡。
各地政府通过驿站迅速传递情报,有效应对战争和其他突发事件。
使得国家更加稳定。
在苏野的推动下。
大燕,逐渐走出了战争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