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建国年代的猎户女 (十八)
要知道现在的革委会主任,权力大得,可是连本县的县长,都要暂避他的锋芒咧,居然会如此的忌讳一个村姑?
主任眼神四处溜达,看天看地,就是不看眼前这群兔崽子们!
绝不承认,当初自己跟着师傅学武的时候,就没有打过那才不到十来岁的郭云华!
等人走后,云华淡淡的瞥了一眼傅支书和楚大队长,就带着儿子,女儿上山打猎去了。
一群老头老太太们倒是很镇定,他们又不是那群小年轻们,又哪里看不出来云华这是在帮他们。
虽然这方式确实有那么点一言难尽,但也磨灭不了是为了帮他们的事实。
一个个眼眶开始泛红,这是自从家里出事以来,唯一的一次,感到隐晦的帮助。
大队长和支书可没有闲工夫,任由他们在这里自我感动。
要是云华回来了,见他们事情还没有安排好,说不定又会发飙。
于是把带过来的粗粮给他们,又给了一套家里淘换下来的家伙什。
至于柴火,本来就是住在山上,随便一捞就有,倒是不用担心。
不过第一餐饭,大队长还是让自己媳妇给帮着煮了一大盆。
准备走的时候,见其中有些人,还是没有什么精气神。
队长和支书叹了一口气,还是由老支书开口给开解一番。
“你们就安心在这里待着,有云华在,以后那群hwb们肯定不敢再来了。
这几天好好的把身体养养,以后该出工还是要出工的,样子总是要做的。
如果有什么需要的,你们可以直接去找云华,那丫头其实就是性子有点冷,但人真不坏。”
这就是明晃晃的提点了,意思就是:你们想要买什么东西可以找她去,要是还有家人愿意和你们联络的,也可以直接跟云华联络,她很是靠得住的。
支书可不相信他们这一群人过来,身上真的身无分文了。
之所以一副逃荒的样子,主要还是怕被别人起疑心,故意为之的多。
而且,既然社长执意要他们把人领回来,就知道这社长是要保护他们的。
这周边几个村子,能够护住他们的,那也就只有云华这联兴大队的姑奶奶了。
想到这里,支书和村长心里又是一阵冷哼,这社长倒也鸡贼!
不过看在他臭小子在饥荒年,给咱们村挡了那么些上头的压力。
以及这么多年,都没有给村里安排知青的份上,就顺着他这一次吧。
没人知道的是,大队长跟公社社长,以前是一个炕上睡觉,一个战壕里扛过枪的,异父异母亲兄弟!
只不过大队长那一年,因为受了伤提前退役,而社长是后来才转的业。
要不然怎么可能,每次大队长跟支书,怎么可能只是挨一顿批,就能好好的回去。
事情办好,大队长就安排村里人,给这群“坏分子”们建造牛棚。
牛棚还是离云华家不远,也就三百来米开外,这是大队长和支书商量过后,特意要求建在那的。
虽然是土坯房,可也起的整整板板的,并没有那种风一吹就会倒的样子。
大队长为了“牛棚”里的人,特意在一个晚上召集所有社员们开会。
对社员们的要求是,对于这些人“不靠近,不打压!”
对于这群人的待遇是,平时要按时把交代的事情完成。
他们分粮食的时候,只有粗粮。
分肉的时候,也只有骨头和边角料!
可就算是这样,这村里牛棚里人也越来越多,到了七二年底的时候,牛棚里的人都新增到四十几个了!
可以说是整个公社的“坏分子”都来了联兴大队。
楚大队长和傅支书没办法,只好又跑去公社磨社长,硬是给村里多要了一百头猪崽的指标,让这些“坏分子”们喂养,也算是给村里做贡献了。
只是他们这一举动,气的云华想打人,冬天还好,到了夏天的时候,那气味能熏死个人!
云华直接威胁大队长,“要是不把这件事情解决,我就把你半夜偷偷上山的消息,透露出去!”
大队长定定的看了云华好久,才无奈地说道:“我让人把猪圈,牛圈起到五百米开外去!”
这次交锋,云华完胜!
? (??3(???c)
直到七二年,村里才分来了三个知青,这三个都是首都来的,还是大队长怎么样都拒绝不了的。
一个是公社社长的“亲戚”叫张爱党。
一个是市公安局局长的“亲戚”,叫郑为民。
还有一个是市里市长的“亲戚”,叫何建国。
好家伙,这来是头一个比一个大。
看到这里面唯一的女孩子,郑为民同志那娇滴滴的样,还有那两男孩子,比村里姑娘还白嫩的皮肤。
大队长一言难尽,只好顶着社长那期盼的小眼神,并诸多好处的许诺下,把三个人领回了联兴大队。
和老支书一碰头,两人又把三孩子带去了云华家。
整个联兴大队,也只有云华家最宽敞了。
自从云燕出嫁,云飞成家后,就有了两间空屋子能住下这三人。更别说,隔壁还有个已经空了的学堂呢!
还有大队长没说的事,整个十里八村的,也只有云华家是最安全的!
这来的几人可都是宝贝疙瘩,要是出了什么事,谁都担待不起!
云华看着大队长和支书,那两张勤劳过度的脸,是怎么样也说不出拒绝的话。
总归是亲戚一场,这些年这两老头,也很照顾她们家了。
最后只好和三知青约法三章:
一,不得每天大吵大闹,免得打扰了自己一家的生活!
二,房子的卫生要搞好,不能太懒,否则不让住!
二,有什么事要及时说出来,不许哭哭啼啼的!
说完,还看了眼那唯一的女孩子小郑同志一眼。
把个小郑同志一噎:您不用特意点我的,谢谢!
然后三个都乖乖的点头答应。
“阿姨,你放心,我们一定都会照做的。”
等事情安顿好了,那个市里市长的亲戚,拿着一袋红糖,一袋首都特产,悄咪咪的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