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建国年代的猎户女 (三十)
最后云华为了庆祝自家老爹平安回来,干脆办了宴席。
老陈家一家子,厚着脸皮也过来蹭饭。
被云飞直接就挡着不让进。
老陈家的人,见到桌子上摆的那些丰盛菜肴,顿时肠子都悔青了!
尤其陈狗蛋更甚!
要是自己当初不做出抛妻弃子的事,那么自己肯定不会娶那特务的女儿!
那么也不会被强制退伍!
那么现在云华爹军营里的人脉,可都是自己的了!
毕竟他们姐弟又没有参军,哪像现在,都白白便宜了傅建斌那混蛋!
老陈家的人越想越后悔!
可他们再后悔都无济于事,有那几个人高马大的警卫员在,陈家人连老郭家的大门都进不了,更不要说去和郭栋梁套近乎了。
这还不算,到了晚上,云华要傀儡给他们一人甩了一张前世今生符。
当天晚上,陈狗蛋就做了一个美梦。
在梦里自己忽悠云华,替自己在家中孝顺父母,居然忽悠成功了。
然后自己去了部队,家中又没有后顾无忧,在军营有自己岳父的提携,很快就当了团长。
更是在岳父退下来之前,又当上了师长。
自己的仕途好好的,自己娇妻孩子相伴在侧,要说有得意就有得意。
至于联兴大队那个小山村,是再没回去过的。
而陈家老两口也做着同样的美梦。
在梦里云华为他们家当牛做马,照顾着他家跟付家宝一家子。
而且还不止这样,他爹和他祖父教过的那些徒弟,都会时不时的往家里送一些好东西。
当然这些好东西,最后都进了陈母的房间。
而且老夫妻俩,还对那些人没什么好脸色。
别以为自己不知道,那些人每次上门,都是劝郭云华不要为么拼命,要顾及她自己一点,别把身体熬坏了云云。
还幸好郭云华那傻子,被自家儿子给洗脑成功了,不管别人怎么劝她都不听。
然后那些人被自己一通扫把给赶得出去,就再没上过门,只是可惜了那些好东西!
最后那郭云华三年内就累死了,夫妻俩还觉得松了一口气。
因为她没了,就没人知道自己儿子都过去了。
直接把她弟弟换了一笔彩礼,又把她那赔钱货女儿也换了出去。
原本她儿子,还想着给他一口饭吃养大就行,毕竟是自家的孙子,可谁知道他居然自己去了山上,再没回来。
当然在梦里,他们是没有任何悔意的。
儿子虽然一辈子再没有回过靠山村,但是每年他都会给家里寄钱回来。夫妻俩一辈子都过着轻松舒服的日子,幸福到老!
第二天醒来,一家三口看到现实中,云华家中的人来来往往,那笑声都传到自己这边过来了。
可那份高兴,就是没有自家人的份。
再想到梦中的情景,更是后悔不迭!
要是在梦里,自家人没有那样对云华,以及那几个孩子。
是不是这辈子,云华还能嫁到自家来?
他们的悔意老郭家没理睬,现在一家人正齐齐整整的,跪在云华爷爷奶奶和她娘的坟前。
听着郭栋梁絮絮叨叨的,向自己的爹娘媳妇忏悔,自己所做的糊涂事,
(。??︿??。)
时间过得很快,牛棚里的那些人,从七五年下半年开始,慢慢的就有人平反离开了。
直到七七年初,整个牛棚都空了下来。
幸好大队长在年前的时候,就把牛棚里的猪全部都出栏了,也没有再抓小猪崽。
要不然这养猪的人都走了,大队长就只能把这些猪,领回家去自己养了。
而每次那些来接的人,见到牛棚这些人,一个个都精神抖擞,面色红润,都会感叹一次。
他们也去别的地方接过人,可都没有他们这么精神,这么的健康的。
云华从这一举动中,回想到原主记忆中的事,高考快要恢复了!
于是她去问这些知青们的问题,也问的更勤密了。
果然,到了七六年,知青点这群小年轻们,就陆续收到家里面的包裹。
这无不向他们发出一个信号,高考快要恢复了。
到了七七年下半年,知青点的收音机里面,终于发出全国高考恢复的通知!
众人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这几年,大家由当初稚嫩的孩童,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苍天大树!
和别的大队不同的是,联兴大队知青点的人,这些年一直都只有来的。
到如今整整齐齐二三十个,从来没有人回城过,基本上来了就都不愿意走。
事实上基本原因是,大家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既然在这里的生活让人放心,家里人就干脆让他们在这里好好的苟着。
苟到能够光明正大,衣锦还乡的那一天!
现在终于让他们等到了!
这段时间,云华干脆也不上工了,在家接手了知青院的厨房,就为了让知青们安心复习。
除了上山找点肉食,就是在家里研究该怎么煮才能更补身体。
大队长也直接给这群知青放了假,让他们在家里好好复习功课。
当然村里那些初高中毕业生,想要高考的,也同样是如此待遇。
就连农忙的时候,也没让他们参加。
为了孩子们的以后,大队长和村民们也是拼了!
云华也是每天好吃的,好喝的供着,就盼他们能够都得一个好名次!
而这些知青们,也用他们自己的知识,回馈了这片土地!
他们经过大队长同意,把村里想要高考的孩子们,全部都聚集到知青点这边。
由擅长哪一门功课的知青,当哪门老师,给大家全面的复习。
云华也不小气,只要是过来读书的孩子,她煮的肉菜,照样的有他们的一份!
这一举动让村民们又是一阵感动,自发的把自家孩子的口粮送上来。
肉他们是没办法了,但是一些口粮还是不能省的。
更是在闲暇之余,会去山里给打了柴,送到云华这里,以减轻她的负担。
经过几个月所有人的努力,最后结果,让人皆大欢喜!
知青点的这些知青们,也都一一考回了自己所在地的学校。
村里的孩子们,除了几个知识确实薄弱的,也都考上了不大不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