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 世家大族——博陵崔氏

世家大族——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着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汉时期崔仲牟定居于涿郡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逐渐发展壮大,因安平县后属博陵郡,后世遂称“博陵安平人”(即博陵崔氏由来)。

西汉昭帝时崔朝任侍御史,其子崔舒、孙崔篆世吏二千石,东汉时跻身名门,范晔评价“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崔为文宗,世禅雕龙”,北魏时虽然门第低于以清河崔氏为代表的四姓,但在北齐北周时全面上升为一流士族。至唐代有六房位列七姓十家,尤以博陵第二房最为显赫,唐初《氏族志》原稿就是以第二房的崔民干为第一等士族,时至中晚唐,天下人公推第二房崔氏为“士族之冠”,博陵崔氏在唐代有宰相十六人(其中使相一人)。

姓源

崔氏源出于姜姓,是齐太公的后裔,齐丁公的嫡子季子将继承权让给了齐乙公,以崔为采邑,于此终老,有子穆伯,后世便以崔为氏。穆伯的十一世孙崔杼(详情见《崔杼弑其君》)担任齐国的正卿,有子崔成、崔强,后娶齐桓公的后裔东郭姜,生崔明。庆封攻杀崔成、崔强,崔杼与东郭姜自杀,崔明躲在坟墓中逃过一劫,之后出奔到鲁国,继任鲁国卿大夫。崔明有子崔良,良十五世孙为崔意如,有二子:崔业、崔仲牟。业字伯基,居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南部),后代为清河崔氏;仲牟居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县),后代为博陵崔氏。

郡望

崔氏自汉代起,称盛于东武城、安平两地,其中居于安平县的崔氏,发迹较早,在“前四史”中首见于《汉书·王莽传》,可追溯的最早人物则为西汉中期的崔朝。安平县初属涿郡,但因魏晋后长期属博陵郡管辖,故其族人多称“博陵安平人”,安平诸崔也被称为“博陵崔氏”。

发展

博陵崔氏从东汉起名人辈出。在新朝时期,崔发曾任大司空,新朝灭亡时被杀。东汉建立,崔发弟崔篆以兄长为耻,隐居不仕。崔篆的孙子崔骃与班固、傅毅齐名,曾在窦宪手下服务,因进谏窦宪而遭疏远。崔骃子崔瑗,曾经为兄长报仇,因杀人而逃亡,后遇赦。崔瑗与马融、张衡友好,以文章闻名,着名的作品有《座右铭》,被南朝《昭明文选》收录。崔瑗子崔寔,是农业着作《四民月令》的作者。崔寔玄孙崔洪,以耿直有志气闻名,在晋朝担任吏部尚书、大司农等官职。崔洪曾孙崔懿为前燕秘书监,有八个儿子,分为六房,后裔繁盛,于唐朝被列为“七姓十家”之一的禁婚家而知名于世,此外唐朝时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第二房、第三房因出宰相而合称为“博陵崔氏定着四房”,现对这四房崔氏的发展分别进行概述。

大房崔氏

始祖为崔懿子崔遭(崔连)。崔遭孙崔鉴在北魏担任东徐州刺史。崔鉴子崔秉为燕州刺史,曾被杜洛周围攻,其子崔仲哲跟随援军救援而战死,崔秉最后因军事失利而免官,后来累进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崔鉴兄长崔檦的孙子崔伯谦,在高欢执政时担任功曹。因其弟崔仲让到了关中,崔伯谦放弃在中枢任官的机会,担任南钜鹿太守,崔仲让之孙是隋朝员外郎崔凤举,崔凤举娶太原王氏(雍州司马王孝远女),其女崔氏嫁给了豫州刺史韦玄贞,生唐中宗韦皇后。

第二房崔氏

六房崔氏中,第二房崔氏尤其显赫。崔氏本是山东士族,然而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有许多家族成员在宇文氏手下任官,不但多位被赐姓宇文氏,甚至有女儿被皇室收养而封为公主者。唐初高士廉主编的《氏族志》本以第二房崔氏的崔民干为第一等,后来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干预下被降为第三等,然而时至中晚唐,第二房崔氏名人辈出,被公认为“天下士族之冠”。

第二房崔氏始祖为崔懿子崔琨。北魏献文帝时,崔琨孙崔辩担任中书博士、武邑太守。崔辩有两个儿子崔模、崔楷死于战场,其中崔模死于征讨万俟丑奴的战役中。崔楷个性严烈,北魏孝明帝孝昌初年设置殷州,以崔楷为刺史。当时葛荣起事,人们因此劝诫崔楷单身赴任,崔楷认为这样会被认为首鼠两端,因而举家前往。等到葛荣军进逼时,人们劝诫崔楷把家里弱小的成员疏散避难,崔楷将第四女、第三儿趁夜送出,后来又认为这样会被手下认为心志不坚,因而将儿女追还,守军因此士气大振,但最后城池还是被攻陷,崔楷及长子均死。

崔楷女崔幼妃适赵郡李希宗,生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崔楷子崔士谦,孝昌初年担任着作佐郎,后担任贺拔胜的行台左丞。贺拔胜败于侯景,崔士谦与弟弟崔说跟着贺拔胜一起投奔南梁,后来回到西魏。崔士谦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直州刺史,赐姓宇文氏,北周时迁总管、安州刺史,加大将军,进爵武康郡公。崔士谦与弟弟崔说友爱,崔说后来累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等官。崔辩堂弟崔挺,崔挺的女儿被北魏孝文帝纳为嫔,拜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北海王元详以崔挺为司马。

崔挺子崔孝芬,魏孝武帝太昌初年担任殿中尚书,加仪同三司,兼吏部尚书等职务,后来被高欢所杀。崔孝芬子崔猷,在父亲死后投奔西魏,后来担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本州大中正等官职,赐姓宇文氏,其女为皇帝养女,封为富平公主。隋朝时以前朝遗老的身份,授大将军,进爵汲郡公,他的儿子是隋朝礼部尚书、信都太守、大将军崔仲方,在北周时曾向周武帝宇文邕献上灭齐之策。崔孝芬弟崔孝伟,其子崔昂,在东魏担任尚书左丞,北齐时曾任散骑常侍,兼大司农卿,因高归彦的事被牵连而免官,后复为五兵尚书。

第三房崔氏

始祖为崔懿子崔格。崔格曾孙崔纂,曾任廷尉正,王静自廷尉监迁少卿,崔纂耻居其下而解官。崔纂兄子崔暹,崔暹先后在高琛、高澄手下任职,受到高欢、高澄很隆重的礼遇,官至尚书右仆射、仪同三司。白居易的朋友崔玄亮也是崔纂的后裔。

博陵安平房

博陵崔氏另有博陵安平房,是崔寔堂兄崔烈的后裔。崔烈本来很有声誉,因为花钱买官,其事被汉灵帝与其保母程夫人当众说出讨论,于是声望大减。崔烈曾官至太尉,死于董卓去世时的大乱。崔烈有一子崔州平,因与诸葛亮是好友而知名。

房支

博陵安平房,东汉西河太守崔钧十世孙崔昂的后裔,号为博陵安平房。

博陵大房,前燕秘书监崔懿长子钜鹿县令崔遭(崔连)的后裔,号为博陵大房。

博陵第二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二子饶阳县令、博陵太守崔琨的后裔,号为博陵第二房。

博陵第三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三子崔格的后裔,号为博陵第三房。

博陵第四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四子崔邈的后裔,号为博陵第四房。

博陵第五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五子秀才崔殊的后裔,号为博陵第五房。

博陵第六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六子崔怡、第七子崔豹、第八子崔侃的后裔,合称博陵第六房。

定着房

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在唐代因出宰相而合称“博陵崔氏定着四房”。

禁婚家

显庆四年,唐高宗下禁婚诏,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博陵崔氏大房、第二房、第三房、第四房、第五房、第六房(均为前燕秘书监崔懿后裔)位列禁婚家。

着名族人

唐朝宰相

崔仁师,出自博陵安平房,唐太宗宰相。

崔湜,出自博陵安平房,唐中宗宰相。

崔日用,出自博陵第三房,唐睿宗、唐玄宗宰相。

崔玄暐,出自博陵大房,武则天、唐中宗宰相。

崔铉,出自博陵大房,唐武宗、唐宣宗宰相。

崔涣,出自博陵大房,唐玄宗宰相。

崔损,出自博陵大房,唐德宗宰相。

崔元式,出自博陵大房,唐宣宗宰相。

崔沆,出自博陵大房,唐僖宗宰相。

崔敦礼,出自博陵第二房,唐高宗宰相。

崔造,出自博陵第二房,唐德宗宰相。

崔珙,出自博陵第二房,唐武宗宰相。

崔远,出自博陵第二房,唐昭宗宰相。

崔佑甫,出自博陵第二房,唐德宗宰相。

崔植,出自博陵第二房,唐穆宗宰相。

崔宁,出自博陵崔氏(卫州崔氏),唐代宗时期使相。

崔发 ,新朝说符侯、大司空

崔篆 ,西汉末、新朝文学家,着《周易林》六十四篇,为百姓平反,救出两千余人

崔瑗 ,东汉着名书法家,《座右铭》作者,有“草贤”之称,与杜度并称“崔杜”

逸事

1据《北史》记载,北齐时有一个叫李庶的男人,不长胡须,当时的人都称他是天生的阉人。博陵人崔谌,是北齐仪同三司崔暹的哥哥,曾经调侃李庶说:“教给老弟一个种胡须的办法,用锥子在脸上扎孔,再到孔上插入马尾”

李庶说:“先用这种方法在您家试用,种眉毛成功了,然后我再来种胡须。”

邢子才笑着对崔谌说:“您不熟悉李庶,为什么冒犯他?”

原来崔谌家族世代传有“病瘦”的恶疾,会导致眉毛脱落,因此李庶以此来嘲讽他,在博陵崔氏的老家安平县有一条大河叫滹(hu)沱河,当时民间戏称滹沱河肯定也流经了崔家的墓田,要不怎么叫“呼秃河”呢?

2北魏分裂后,东魏建立,虽然名义上挂元氏旗号,但实际军政大权由高欢、高澄父子把持,博陵崔氏则出了崔暹、崔昂、崔季舒等名臣,其中崔季舒为大丞相高澄的心腹,专门负责监视孝静帝元善见的行动,有一次孝静帝与高澄饮酒时,自称为朕,高澄就怒骂道:“朕,朕,狗脚朕!”并令崔季舒打了孝静帝三拳。

3北齐天保三年(552年),齐文宣帝高洋前往营州,派遣博陵崔氏家族的崔柳出使高句丽,去索要北魏末年流散到高句丽的百姓。齐文宣帝告诫崔柳说:“如果高句丽有不听你的,你可以见机行事。”

崔柳到了之后,高句丽方面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崔柳便怒目呵斥高句丽的君臣,并冲着高句丽阳原王(高平成)打了一拳,高平成直接从床上摔到了地上,左右鸦雀无声不敢动,高平成于是向崔柳道歉并服从于他,崔柳带回五千户百姓复命。

墓冢

河北安平东黄城墓群占地面积约有两万五千多平方米,现已被河北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邻安平的博野县也出土过一些崔氏墓志。此外,根据考古研究,北朝时期博陵崔氏有两支举族西迁,在太行山东麓的河北平山、灵寿、曲阳以及石家庄市鹿泉区等地均发现了一定规模的崔氏墓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