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咱最近听到传闻
马皇后亲眼见证过百姓的苦难,生性节俭,自从她成为后宫之主后便以身作则,勤俭持家,她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缝制的,有时候还把自己的旧衣服赐给那些孤独可怜的老人,并在后宫告诫宫中的妃子和公主一定要节俭。
朱元璋想起自家皇后的节俭习性,咧嘴笑道:“妹子,这你就不懂了,咱们喝燕窝,吃鲍鱼是为了百姓好。”
“你想想,要是咱们不吃鲍鱼、不吃燕窝、不穿丝绸,不过奢侈的生活,那钱会不会都留在家中,那做鲍鱼、燕窝、丝绸的百姓就会没有工作,没有收入?”
可听到老朱把朱瞳的话复读出来,马皇后没有息怒,而是瞪了他一眼,“你这是哪来的歪理?!那是别人家庭有钱,钱都是他们自己的,咱们宫里没钱,就算是有钱,钱也不是只能给咱们花的,咱们每多花一文钱,用在百姓身上就少一文。”
“太平府不是刚发生洪灾吗?!花在这些珍贵食材上的钱换成粮食,能救活多少百姓呐?!”
老朱嘿嘿笑道:“你放心!这些都不用咱花钱的。”
“不用花钱?哪来的?”马皇后疑惑道。
老朱愣了片刻:“是……是一个朋友请客的,快吃吧,不然一会就凉了。”
吃完后,两人聊了一会天。
老朱起身,扭了扭腰,打算去找个妃子睡觉。
正要离开之际,马皇后突然开口道:“重八,咱最近听到传闻,说你在外面有个私生子……”
“艹!谁诽谤咱!”老朱暴跳如雷道:“咱是那样的人吗?!”
马皇后继续狐疑道:“你最近老是往外跑,不会是真的吧?”
“咱只是见一个比较有才华的年轻人,交流一下治国理念,你别胡思乱想,咱是什么人,你又不是不知道。”
“好好好,咱信你。”
……
夜幕降临之后。
朱瞳和朱元璋都归家了,过上了性福的生活。
唯独寇徽家也不回,老妻不安抚就算了,放着几个娇滴滴的小妾独守空房。
话说不是寇徽老了不行了,而是他实在放心不下流民安置的情况,从大龙口山庄直奔安置营地视察。
江宁县城西南方向十里外的平地,这里聚集的流民最多。
流民还在继续涌来,如同潮水一般。
最早派出去的马车,已经从灾区陆陆续续载着老幼的灾民过来。
每一辆马车到来,都会围满了寻找亲人或亲人消息的流民。
人间的悲喜,往往不能共情。
有人亲人相认欢呼大喊,有人得知家人噩耗放声大哭。
最令人心疼的,是从马车独自下来的孩子,他们本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可此刻却如一个懂事的大人,紧紧地跟在送他们回来的捕快身后,不哭不闹。
打饭的棚子,已经排了十几个长长的队伍,然而还是不够。
捕快们正在强硬地维持着秩序。
有书生端着饭碗,毫不顾形象地狼吞虎咽地吃着饭。
有年轻人坐在地上双目无神地发呆。
有吃饱有力气的中年人,主动找捕快要搭建棚子的材料,把建好的简易棚子让给老人和妇孺住。
……
一直到深夜,从西南方向过来的人逐渐变得稀少。
吃饱了饭,休息好了,流民们这会恢复了力气和精神,三三两两围在一起讨论着未来。
“兄弟,我好像做了一个梦一样,本来我快撑不过去了,江宁的捕快就像空降的神仙救了我,还用马车把我载了过来。”
“哈哈哈,俺也一样,俺在路上饿得头晕眼花,一头栽到水潭里,连动都没有力气动了,本来以为死定了,幸好被路过的车队发现,把俺给救了回来。”
“听说了没,江宁知县不仅把我们给救了回来,以后还会给我们安排工作,薪水比在太平府种田收入可是高多了!”
“咱也听说了,要是每个月有二两银子薪水,咱就不回去了。”
“哈哈哈!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对于这样的传言,不少流民还是相信的。
机灵一些的人,主动帮捕快们来维持秩序,并打听到官府对他们未来安排的零星信息。
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如何,但此时他们紧绷的心也放了下来,就地躺下,望着漫天繁星点点,好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不知是吃饱饭了,还是有捕快在周边巡逻,又或者是他们本就身无一物,所以他们此刻都特别踏实。
奔波的疲惫感很快袭来,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夜色,越来越深。
聚集在营地的流民已经有八千人,预计明天早上将会突破一万。
以一个县接纳两万流民,在后世或许不难,但在物资缺乏或者生产工具极为落后的明代,是极为考验县衙团队的组织能力。
就拿煮饭来说,源源不断的粮食、煤炭一路上运过来,几乎将通往西南方向的官道堵死了。
还有煮饭的厨子,几乎就没有停歇过,眼睛都要冒金星了。
直到有厨子累倒了,周大牛不得不安排精力恢复了些许的流民来煮饭。
锅炉的火一夜没停。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寇徽从草地上爬了起来,黑眼圈大大的。
虽然昨夜没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甚至连指挥都不需要,但他还是放不下心。
这一回,他可是把身家性命都压在了朱瞳身上。
寇徽捶了捶老腰,把身边的刀笔吏叫醒,“快把现在的场景写下来,还有把本官忧国忧民夙夜未眠的形象也写下来,然后再精炼一下文字,本官一会上朝要给皇上递奏折。”
“是。”刀笔吏揉了揉眼睛,抬头看了一下天色,然后又左右看了一下环境,然后奋笔疾书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