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星舰
章北海跟着机器人,一路走一路观察着,他需要详细了解这个时代。
未来史学派的计划,并不是一个死命令,最终的决定权在他这里。
视野中出现一个广场,整整齐齐摆满了长方形的冰棺,从章北海的角度看过去,那就是一片冰棺的海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此冬眠。
每一个冰棺前面,都有一个好像墓碑的透明看板,离得远看不清楚,应该是冬眠者的个人信息。
整个广场充满了肃穆的气氛。
冰棺的上方,不断有飞行器在穿梭,有冰棺被飞行器的机械手抓起,悬吊着不知道送往何方。
飞行器的尺寸很小,以章北海当过飞行员的视力竟然看不清楚。
看来这个时代的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么大的冰棺,竟然可以用如此小的飞行器运输。
章北海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技术,能拥有如此的运力。
唯一沾点边的就是反重力,这个技术在章北海冬眠前,还处于理论猜想阶段。
有一台飞行器提起了近处的一个冰棺,章北海禁不住哑然失笑,这就是一台四旋翼的普通无人机,并不是想象中的反重力飞行器。
之所以想歪了,是思想里习惯了地球的重力环境,全然忘了这是在太空舰队。
看这个冬眠中心布局,应该是一座太空城,飞船上不太可能安装这么多舷窗,这毕竟是一个脆弱的结构。
就是不知道技术水平怎么样?
想及此处章北海对着机器人道:“智子还在吗?”
“您说的是最近亚洲选美大赛的获胜者,美智子小姐吗?”机器人依然是不紧不慢的语速。
章北海望了望眼前这个,拟人程度不高的机器人,心里面已经有了基本的结论。
智子封锁依然存在,不然机器人不会如此回答问题。
强人工智能,涉及量子效应,正是智子可以封锁的领域。
接下去的行程就比较乏味了,眼前走廊不断重复着,没有任何变化,直到再一次见到冰棺广场。
只是这一次是从另一个方向,章北海估算了一下,整个冬眠中心的直径不会超过一公里。
即使是在冬眠前,这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工程。
决定太空城体积的,主要是材料的强度,特别是太空城这种薄壳形结构。
至少在这个领域,人类进步的有限,材料领域也是智子封锁的重灾区。
被机器人强迫运动了一周,章北海已经彻底适应了太空生活。
亚洲舰队司令部的调令也下来了,他们这批支援未来的干部,并没有受到重用。
章北海得到的职位是驱逐舰的学习舰长,这相当于是降两级使用。
理由是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技能,已经不适合现代战争的指挥,必须从基层开始学习。
对章北海这位前太空军政委的唯一优待,是优先选择权,他可以选择在哪一艘星舰上服役。
章北海对战舰的选择很谨慎,尽管舰队司令部一再的催促,他依然不着急。
要来了所有亚洲舰队的资料,一艘一艘的研究。
亚洲舰队的星舰,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小吨位的护卫舰,基本都在五万吨以内,一般配备一台聚变直喷发动机。
最高航速虽然能达到百分之十五光速,但是自持能力不超过一年,舰员数量通常不足五十人,主要的作战对象是冥王星以内的区域。
当然也可以伴随大型母舰,进行深空作战。
大致相当于相当于常伟思司令员,划分的中等技术层次。
章北海对这个级别的舰艇不感兴趣,瞥了一眼就跳过了。
第二种是驱逐舰,吨位在十万到五十万之间,作战半径远达奥尔特星云,属于常伟思划分的高技术层次。
舰上拥有完善的生态循环系统,自持能力高的多,即使到在奥特特星云边缘,维持一年左右的高强度作战巡逻也没问题。
最后一种是太空母舰,这种星舰很特殊,自身的动力与武器都很一般,全速航行时,速度也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光速。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够大,与其说它是一艘星舰,不如说他是一个移动的太空港。
能为一般的驱逐舰,提供足够的燃料补给,还有武器弹药,只要不涉及更换驱逐舰龙骨,或者反应堆大修,一般的故障都能处理。
内部设施和舰员的数量,几乎相当于地球上一座小县城。
设计思想完全脱胎于几百年前的航母,作战主要依赖搭载的驱逐舰和护卫舰。
这样的母舰亚洲舰队有六艘,北美舰队则高达十一艘,欧洲舰队相应少一些。
章北海对母舰级别的星舰最感兴趣,但也知道以今时今日的身份,想控制一艘几百万吨级的母舰,属于痴人说梦。
重点目标仍然是寻找合适的驱逐舰,这种星舰的型号众多,技术状态也参差不齐,不能只是简单根据吨位划分。
有的驱逐舰吨位很大,加速能力和武器配备却很一般,反应堆技术也比较老旧。
有的驱逐舰技术很先进,吨位却很不理想,相应的航程和生态循环系统也就不够理想。
这与公元时代的潜艇差不多,只有平衡了火力,机动性和自持能力的星舰,才是理想的星舰。
太空作战跟潜艇很相似,一但出航就很难获得补给,自持力和吨位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直到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
自然选择号!
“这不是高欣制定的行动代号吗!真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