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三维太极图
简并态物质的合成,难点其实并不在氢弹的威力上,和真正的恒星比起来,再大当量的氢弹,也是微不足道的。
关键是怎么把,氢弹爆炸的能量集中到一个点上,在这个点的局部,模拟恒星坍缩时的状态。
张斌专门挑选的专家组,为此耗光了头发,也没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最靠谱的当然是,堆氢弹的当量,所谓技术不够当量来凑。
高欣当然不能让他们乱来,万一十几颗恒星级氢弹同时爆炸,把小行星炸的四分五裂,那计划就彻底泡汤了。
走投无路的高欣,只能把橄榄枝伸到了山人那里,经过13的引荐,亲自见到了3号长老。
3号长老的面貌,跟一般的山人不太一样,高欣从他身上能看出岁月的流逝,最显着的特征是它大大的耳朵,不再是光滑的状态,而是充满了细细的沟壑。
长老3知道高欣的目光落地自己的耳朵上,用苍老的声音道:“我建立秩序已经十万年了,已经闻到了崩塌的味道,接受声波的能力下降了,必须有点辅助手段。”
专用的译解软件,能够自动匹配合适的声音,让人类和山人的交流越来越方便,高欣有时甚至有,正和普通人类交流的错觉。
“您完全看不出衰老,如果您不说,我可不敢相信,您已经建立秩序十万年了。”高欣恭维道。
山人们并没有死亡的概念,它们尊重的是秩序,只要秩序崩塌,对它们就意味着死亡。
但是它们的机体并不会消亡,失去秩序的机体,将会被拆解,回归母体。
这是让高欣最没法理解的东西,在小行星内部,并没有看到所谓的母体。
详细请教过13,也没有得出能听懂的答案,只能说那是一种接近集体意识的概念,并没有实际的个体。
山人文明的电路里,孕育出了量子级别的意识,这本身就是宇宙的秘密。
“说罢,年轻人,你想知道什么?”
长老3的大眼睛,也不像普通山人那么清澈,显得有点灰蒙蒙的,仿佛一个蒙尘的镜头,此刻这个镜头正凝视着高欣。
“我想向您请教一下,当初简并态物质的制造情况。”高欣道。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希望那部分存储器的秩序还没有崩溃。”长老3开始轻微的震动,高欣知道那是他在想,山人文明很喜欢震动,互相交流的时候,使用震动,独自思考的时候,同样是震动。
“年轻人,你很幸运,那部分存储的秩序,只受到轻微的破坏。物质的制造是由巨猿们负责的,那时候我也是一个年轻人,只负责搬运物资。”
“那您有没有注意到,巨猿们有什么特殊的做法,它们总不会是用氢弹硬来吧,或者它们使用的是什么级别的氢弹?”高欣道。
长老3陷入了长久的回忆,过了半晌才抬起头来。
“它们使用的氢弹威力不是很大,大概跟你们用过的差不多。每次它们制造简并态物质的时候,都把我们远远的赶开,我只能确定,它们在地核内部修建了某种能够改变爆炸方向的构造,具体是怎么做的,没有一个山人能看到。”
虽然长老3没说出什么太具体的东西,但指导一个方向,对高欣来说就足够了。
辞别了长老,高欣立刻召集了自己的专家团队,有了大方向,剩下的事情就好办的多。
确定的方案是用物质硬件,来约束爆炸的方向,使大部分威力都导向,受试的金属球。
几名专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看上去都差不多,但高欣知道这个事情没那么简单。
一切的物理变化过程,都在毫秒级别之内,导向装置的设计,就非常重要了。
不同威力的氢弹,使用的导向装置,相应也是不同的。
闭门商议了三天,一位姓于的科学家,提出的方案,获得了大部分人赞成。
于教授设计的导向装置,分为内外两层,利用复杂的流体设计,把爆炸瞬间的等离子洪流,导向受试的金属。
第一层在爆炸的瞬间,就会被气化,虽然都是高熔点的重金属元素,但在氢弹面前一切平等的原则下,啥物质都得气化。
虽然都是气化,但气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导向装置厚一点,气化的速度就会慢那么一丁点。
虽然是小数点后面很多位的变化,但也足够科学家,在里面做文章了。
炽热的等离子洪流,在这种微秒差异的引导下,形成了向心涡流。
第二层的导向装置,更加的厚重,背后的支撑,更是直接与小行星的内壁相连,把氢弹爆炸时的超压,牢牢的束缚在原地。
外部还设计了冷却槽,防止第二层导向装置也被高温气化,至少能延长被气化的时间。
高欣看着科学团队制作的模拟动画,能量环流正在按照一个熟悉的图案运转。
“太极图!”
高欣不由自主的念了出来。
“没错,就是太极图,我们平时看到的太极图,都是二维平面的模式,这个是动态三维的。”
“平时看到的,只是这个三维图像,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
于教授言之凿凿,高欣却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因为他还发现一个东西,跟眼前这个类似,那就是把他传送到三体宇宙的球状闪电。
以前高欣从来没往这方面想,现在看这个神奇的能量环流,再和记忆中球状闪电一对照,实在是太相似了。
那些流动的紫色光焰,正是按照这种方式,周而复始的循环着。
“于教授,您这个方案,是从什么地方受的启发?”高欣恭敬的问道。
于教授道:“这是我曾祖父,退休后在家里画着玩的东西,如果不是这个研究项目的要求太苛刻,我也想不到这个。”
高欣看着于教授,心里面盘算着,姓于,曾祖父,突然一个名字出现在意识里。
共和国氢弹之父,好像也姓于!
“于教授,您这个方案有几成把握?”
于教授沉思片刻,回答道:“一半一半吧,简并态物质,在自然界只有坍缩的恒星才能制造,人类想模仿还是很困难的。”
高欣一看于教授果然有先祖之风,谦虚低调,一点没有现实中某些专家,大吹特吹的毛病。
“于教授,您以前就没想到过这个方案吗?”高欣问道。
“想过,可惜没那种条件,这种实验只能在地下进行,可是地球的岩石圈,有多脆弱你也知道。”
“这种级别的爆炸,完全就是一场生态灾难。”
高欣想想也是,这么多氢弹,凑在一起爆炸,不弄出个十级八级的地震,才是怪事。
“这是我的太祖父设想过的,用能量约束能量的办法,也是因为没有实验场地,老人家晚年的时候,地球上已经全面禁止核实验了,方案只能放在书房里落灰。”
于教授谈起往事,神情中充满了唏嘘。
高欣也明白,很多天才的想法,都被现实约束住了,没办法施展,这些约束有的是有形的,更多的是无形的约束。
如果没有三体人的威胁,再给人类三百年,也不会进行类似的实验。
氢弹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变成毁灭世界的武器,任何人敢提出来,用氢弹搞科研,那结局肯定很惨,光是网上的喷子,就能把那人喷出渣子。
实验的方案最终被命名为,于氏太极构型,后世的史学家,给了于教授极高的评价,认为正是他的贡献,点对了人类的科技树。
设计的虽然不错,但实施的过程,却没那么简单。
首先导向装置的制造就是一个大问题,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加工,就把实验小组难坏了。
为了保证能量涡流的精确,这些导向装置的精度必须足够高。
可是这些耐高温,耐高压的合金,同时还拥有极高的硬度,和及其糟糕的焊接性能。
想在小行星地核内部,把它们精确的定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欣带着团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做出了第一层的导向装置。
本着小步快跑的原则,高欣直接拍板,先进行原理验证实验。
把原来上千万吨当量的氢弹,全部换成了百万吨当量,于教授计算过,理论上这样也是可行的。
留给星舰地球的时间不多,也没那么多功夫考虑是否正确。
科学技术本就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进。
装置制作完毕,时间已经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水滴离星舰地球,不到零点六光年。
此时的首席执政官,已经换成了东方延绪,章北海与褚岩都进入了冬眠。
他们的寿命不能消耗在等待中,二十五年后他们将会被唤醒,直接参与星舰地球与水滴,还有三体前出飞船的战争。
高欣干完这十年,按照计划也将要进入冬眠,和章北海他们一起直达末日之战。
小行星地核,在太空中静静的漂浮着,黑色的表面金属,反射着冷冷的星光。
一千公里之外,有九艘小型科研船正环绕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