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寻路遇阻
顾旸和苏见黎一路催马南行,过了十数日,已近湖南省长沙府地界。渐觉和风愈温,淡了寒意。分明已是秋冬之际,江南的季节,跟北国却尤为不同。
到了长沙城门口,只见一条宽阔的江流从城边缓缓而出,晶蓝如镜,又柔滑似绸,正是有名的湘江。江边停靠着许多乌篷船,樯桅林立,直冲云霄。
江面上还有抬轿子的轿夫,三三两两,沿着狭窄的木桥,小心翼翼地走向江岸。
还有几艘平底的小木船正伏在沙汀间,四周围绕着不少商人、劳工,正把货物一箱一箱地搬上船去。
顾旸和苏见黎牵着马进了城去,只见城内街道狭窄,是由麻石铺就,正逢大集,店铺叫卖喧天,人头攒动如潮。顾旸问了路,得知这条街名叫营盘街,据说南宋时的词人辛弃疾曾在此筑飞虎营抗金,因而得名。
二人望向西侧,有另一条街道,虽仍是人流熙攘,好在街道宽阔,不那么拥挤。二人便到了那街上,打听一番,方知这条街叫做太平街。
为这长沙城的大西门与小西门之间新开一门,叫做太平门,从此门进入,便到了这条街,故名太平街。
长沙城的民俗景致,虽不及京师那般繁华,但比起顾旸昔日在山东、直隶见过的那些县城,都要抓人得多。
只是,顾旸是带着使命来的。
寻仇人毓贤,一雪杀家之恨。
而毓贤,在三个多月前被任命为湖南省布政使。
虽不知他是否还在此处,可顾旸终究是来了。
他来到这座城市,目的便是让这座城市溅血。
因而,纵然那湘江美丽,纵然这城市繁华,在他眼里,却都如了无生气的雕塑一般,甚至带上了一些凶神恶煞的光影。
他放眼望去,任何一个市民,任何一只猫猫狗狗,乃至于树、房屋、云彩,似乎都蒸腾着冷酷的气味。
二人便向百姓打听布政使司所在。
问到一个中年男子,那人道:“布政使司?我们这里都叫做藩台衙门。”
“是,正是这藩台衙门。”顾旸道,“请问兄台,往何处走?”
那人上下打量了顾旸一番,尤其瞥到他腰间那酒葫芦,又瞧了几眼苏见黎,问道:“你们,……是江湖中人?”
顾旸和苏见黎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眼,愣了一下。
顾旸道:“正是。”
那人眼神忽然紧张起来,挥挥手,低声道:“快走罢。”
“甚么?为何?”顾旸有些奇怪,欲再发问时,那人已摆摆手,转身消失在人群里了。
顾旸目视着他离去的方向,虽已看不到他,但仍凝眸着那轻扬的尘埃,伫立不动。
沉默许久,顾旸才开口道:“此人所言何意?”
“我也不知。”苏见黎道,“咱们再问问看。”
说来也奇,二人接连又问过七八个百姓,男女老少,士农工商,看似都有。但共同点是,这些人几乎无一不劝他们快走,速速离去。再问第二句时,便装聋作哑,只推不知。
“真个邪门!”顾旸道,“我为报家仇而来,怎能便这么离去了!”
“哥哥。”
顾旸浑身一颤,转过头去,看向苏见黎。
苏见黎见了他的反应,心中暗暗偷笑,但仍是故作正经地说道:“哥哥,你说那毓贤,会不会有甚么阴谋呀。”
“阴谋?”顾旸疑惑。
“是呀。”苏见黎分析道,“一个人便罢了,或许只是故弄玄虚,问题是一群人,无一不这么说。”
顾旸道:“也有没这么说的罢?”
“谁呀?”
“那个……那个挑着扁担的老头。我问路,他说不知道。”
“嗨!”苏见黎轻轻打了一下他的胳膊,“你傻呀!那是乡下来的老人,一看便不熟悉这长沙城嘛!”
顾旸想了一想,的确,除了这个庄稼汉,其余几个看起来体面些的人,都劝他们俩速速离去。
“哥哥,如何是好?”苏见黎道。
顾旸听她又叫这个称呼,顿时心旌神摇。她每次叫,都是甜美动听,每次又都是不一样的感觉。
城里的姑娘套路深,需要这个从山中来的少年慢慢适应。
“呃……”顾旸好不容易稳住心神,强自说道,“总之,我不会因为些只言片语,便不报家仇。”
苏见黎道:“哥哥,你想得自然不错。家仇必须报,但眼下似乎时机不对?”
“你是担心毓贤有准备?”顾旸笑道,“不会的!被他冤杀之人,何止千百!他杀我父母之时,我还年小,他更不认得我。”
苏见黎道:“但你记没记得第一个人说的话?”
顾旸一愣,思索许久。
“……江湖中人?”
“对!”苏见黎道,“毓贤那老贼既曾做出三个月杀几千人之举,必然心狠手辣。他为防报复,可不择手段,但有江湖中人前来,无论拜谒,还是寻仇,一概杀之,岂不利落?”
顾旸听得,不禁骇然。
他心下一瞬间转过许多念头:
世上当真有这般狠辣之徒么?
阿黎所猜测的,是对是错?
他们二人能否敌得过毓贤?
此番下江南,能否复仇成功?
但千言万语,这谋那计,都敌不过最重要的那个念头。那就是:
“我终究是要复仇的!”顾旸决然道,“便是他布下天罗地网,我也愿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