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天灾
一声惊雷轰鸣,打破了宁静的天空,伴随着噼啪的落雨声,打在青石板街道上。石板受到雨水的冲击,缝隙间逐渐形成了潺潺小溪,雨水沿着石板流淌。这场雨已经连续下了三天,仿佛没有停歇的迹象,将朱平安困在醉仙楼中无法外出。
突然,一道人影在雨中迅速闪现。尽管他穿着蓑衣,但身上的衣物依然被雨水湿透。他手中紧握一份奏报,冒着大雨匆匆来到丁修面前,将奏报交到他手中,并在丁修耳边轻声耳语几句
丁修听完汇报后眼神骤变,立刻赶往朱平安下榻之处。
朱平安接过那份紧急奏报,只见上面写着:豫州连日暴雨,黑云蔽天,倾雨如注。豫州境内无一县无雨,城内陆地行舟,城外禾苗淹没。决堤的洪水无情地肆虐着千里之地,豫州彻底沦为了一片洪泽之地。
朱平安一字一句地阅读着奏折,从地方官的笔墨之间,他感受到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他知道,当务之急是豫州的百姓。无论洪水何时能够退去,都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安置百姓。数十万百姓的生死存亡,责任重大。
他立刻下令户部调拨钱粮,同时命令附近未受灾害的州县打开官仓,全力救济受灾百姓。他深知,灾年不仅仅是死亡那么简单,如果处置不当,整个大秦都将陷入动荡之中。
此外,对于胆敢操控粮价、擅自抬高物价之人,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一律严惩不贷,杀无赦!
非常时期可以与当地的大户士绅人家协商,暂时借粮以应对当前的危机。
粮食的分配也不能随意无偿发放。我们需要保护老弱百姓,安置他们的生活,同时招募青壮年劳动力。他们可以通过付出劳动,如疏通河道、筑造堤坝等,以工代赈的方式获得粮食。
大雨如注,滂沱而下,声音震耳欲聋。
视线被雨幕所遮挡,天地之间已是一片朦胧,宛如水墨画卷,南北方向已难以分辨。耳边,雨珠急速砸在泥水里的声音连绵不断,像是急促的鼓点,激荡人心。
身披蓑衣,在雨中微微颤抖。冰冷的雨水透过蓑衣,无情地打在肌肤上,感受到彻骨的寒冷。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颤抖,仿佛在诉说着这雨水的冷酷。
脚下的泥水已经淹没了小腿,让前行变得异常艰难。车队也深陷泥泞,车轮在泥水中挣扎,无法挣脱这束缚。
马鞭挥舞,在战马的脖颈上留下一道道血痕。战马在风雨中悲鸣,它们挣扎、嘶吼,竭尽全力拉动深陷的马车。每一声战马的嘶鸣,都像是战士们的呐喊,充满了不屈的力量。
“陛下,您脚上都湿了,奴婢给您换新的皮靴子!”曹正淳捧着一双靴子,声音低沉而担忧。
你瞥了他一眼,淡淡地反问:“这时候还换什么?”说着,你毅然决然地走向雨中,无视雨水的侵袭。你撑着雨伞,直接走到一辆陷入泥泞的马车边,扶着车轮,双臂用力,命令道:“来,推!”
“陛下,让奴婢来,您怎么能干这个!”曹正淳惊呼一声,冲进雨中。
你的命令瞬间让大雨中的车队沸腾起来。汉子们纷纷脱下沉重的铠甲和蓑衣,露出健壮的上身,他们光着膀子,一起用力推动那些陷入泥土中的马车。
你看见,汉子们手臂上的肌肉如雕塑般凸起,线条分明。战马也奋力前行,它们的蹄子在泥水中奋力刨挖。在众人的努力下,一个个陷入泥土中的车轮开始缓缓移动。
车队的行进并未停止,继续勇往直前。随着洪水的肆虐,原本只是小腿深的水位逐渐升高,现已至齐腰之深。前行的道路困难重重,然而我们的决心并未因此动摇。
“先头有兄弟探过路,这里是片洼地,过了就好了!”曹正淳在朱允熥的耳边大声疾呼,声音充满了坚定与决心。“陛下,奴婢带着您淌过去!”他的声音充满了坚定和忠诚。
然而朱平安却缓缓摇头,眼神坚定地说道:“朕能走,咱们加快速度,天黑前进城!”他声音中的坚定不容置疑,他的眼神充满了果敢与坚毅。他迎向风雨,丝毫不畏惧前方的困难与挑战。
此刻,朝豫州而来的队伍不止朱平安这一处。随着雨势的逐渐减弱,水位的逐渐降低,远方的视线中出现了一支长长的队伍,有人马、有车驾,还有牵引的船只。他们的出现像是希望的曙光,预示着前方的胜利即将到来。
豫州布政使于游清带着队伍恭候在此,他身上的官袍已狼狈不堪,但他依然坚守在此。“臣,恭迎陛下!”他的声音充满了激动与忠诚。
朱平安的声音却显得平静而坚定:“不必行礼!朕不是派人说了吗,不让出城来接!”他对百姓和官员的关心溢于言表。
于游清却神色凝重:“这暴雨倾盆,臣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陛下,您何必亲自来呢?”他的担忧溢于言表。
朱平安微笑着听着他的咆哮,丝毫不显怒意。他知道于游清的担忧与忠诚。“陛下乃国朝之本,亲身涉险,天灾无情,洪水无眼。”于游清的话语充满了对朱平安的关切与担忧。“陛下艰难跋涉而来,若有好歹,置大秦江山于何地?置天下臣民何地?”他的声音充满了决绝与坚定。
朱平安听着于游清的话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等对方喊完了,喊得声音都嘶哑了。在这漫长的宣泄中,朱平安静静地听着,淌着水,踩着泥泞,来到对方身边,紧紧抓着对方那双因焦虑和疲惫而浮肿的双手。
柔声道,此次大灾,确实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但朕知道,每一个百姓都在为这片土地付出努力。因此,朕与百姓们并肩作战,共同面对这一切。万里锦绣的繁荣景象,半壁风雨的艰难时刻,都是大秦的江山,朕和百姓共同守护的土地。
朕来到此处,不仅仅是为了巡视灾情,更是为了让百姓们知道,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大秦与百姓同在。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将会激励每一个大秦子民共同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