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殿下,你怎么看?
而此刻梧国朝堂上之上,梧帝大败于天门关之外的消息早已经传开了,大臣们在争论不休。
“先帝驾崩,安国又大军压境,事出从权。”梧国首辅章相转身,看着百官,提高了声音:“国,不可一日无主,先帝出征之际,曾交代由丹阳王监国。”
章相看着丹阳王杨行健,拱手鞠腰:“所以臣斗胆,请丹阳王立即继位,救我梧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臣附议!”
“臣附议!”
章相一说完,便有众多大臣纷纷开口应和。
有赞成,自然也有反对,“事关帝位,怎可如此草率?圣上遇难,只是谣言,并未得到证实。尔等怎可……”
“是呀是呀。”堂下的群臣议论纷纷。
章相看着座上的丹阳王:“殿下,您怎么看呀?”
丹阳王看着下面的群臣,假意思索了片刻:“圣上既然已经蒙难……”
“圣上尚安!谁敢妄自议论圣上!”丹阳王的话还未说完,便被一道女声给打断。
来人正是梧国皇后——萧妍。她头戴着金发簪,左右别着一支金流苏,带着侍女一步一步迈上了台阶。
“娘娘,此话怎讲?”
萧妍并未回答章相的话,直接递给他一封信件,然后直接迈步越过了众大臣。
“娘娘,请。”丹阳王见皇后既然已经来了,便站起来,将自己的座椅让了出来。
“娘娘千岁!”下面的大臣连忙行礼。
萧妍并没有坐下,她转过身来面对着大臣:“本宫的兄长,萧明萧将军,此次也随着圣上一起出征。本宫适才收到密信,信中说:‘圣上虽然败于天南门,但暂且性命无忧。此时正在安国的军营中做客。’”
章相看着手中的密信,信中所言,和萧妍所说并无差别。
萧妍并没有理会下面章相的脸色,继续说道:“并且,本宫已怀孕数月,经太医院医政判定,九成为男。”
听到萧妍这话,丹阳王抬头看了萧妍一眼,然后又继续低下头。
“丹阳王,”萧妍转过来,看着丹阳王道:“当初你与圣上在内书房读书时,先帝亲口所授,让你们兄弟二人互相扶持。你应该还记得吧?”
丹阳王点了点头。
“如今圣上蒙难,不知丹阳王作为圣上的亲手足,是否愿意替圣上、还有本宫肚子里尚未出生的皇子,看好这把龙椅?”
丹阳王抬起头,看了一眼萧妍,随后瞥了一眼上方的龙椅,不甘心的弯腰:“臣,必然尽心竭力,不负圣上所托。”
“不过,娘娘如何敢肯定,你腹中的,一定是皇子呢?就不能是公主吗?”很明显,丹阳王是不甘心的。
丹阳王这一问,引得下面的朝臣也在窃窃私语。
章相见状,连忙开口:“皇后娘娘既然已经有了身孕,实在是我梧国的大喜事。依臣所看,不如暂时维持现状,依旧是由丹阳王监国。等数月皇后分娩之后,再视男女而定国统。”
萧妍听着章相的话,没有开口。
章相跪在地上:“请皇后为了苍生大计!”
“臣等附议!”除了萧妍本家的大臣,所有的朝臣都跪了下来。
萧妍伸手抚摸着自己的小腹,这分明是逼自己答应了。可是她却无法拒绝。
朝会散了之后,赵季看着章相出来了,连忙跟在了章相的身边:“刚才朝会上的事,下官都已经听说了。丹阳王现在掌权,实在是不好控制。幸好皇后娘娘已经有了身孕。哪怕到时候生的是公主,只要您开口,下官也能将公主变成皇子。小皇子总不会比丹阳王更难控制。”
赵季自以为自己的想法很妙,说完之后,等着章相夸他。不料,章相的思绪和他完全不在一个频率上。
章相停下了脚步,说了一句:“不对。”
赵季一脸的迷惑?什么不对?难道丹阳王会比小皇子更好控制吗?
章相闭了一下眼睛,随后睁开:“圣上蒙难,这个消息为何是从萧明萧将军那边传来?你们六道堂负责保护圣上的天道呢?为何没有消息?”
赵季眼神有些闪躲:“这个,畜生道的察子好些天没有传送消息了,或许是有什么事给耽搁了,下官这就……”
章相打断了赵季的话:“还没有消息传来?”人萧将军的消息今日都传到朝堂上了,他们六道堂的消息居然还没有传来?
“六道堂的畜生道的消息,一直都是两日传一次的,你接手六道堂那么久了,难道这一点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吗?”
赵季连忙认错:“是下官无能。”
章相继续开口道:“难怪最近到处听到对六道堂的怨声载道,老夫真是后悔,当初怎么就废了宁远舟,居然提拔了你?”
听着章相的话,赵季半个字也不敢回。
“去六道堂,老夫倒要看看,在老夫生病的这些时日,你将老夫的六道堂变成什么样了。”
赵季低头,跟着章相来到了六道堂。一进门,便是六道堂的堂规。
章相一撸衣袖,坐在坐席上,双手搭在两脚的膝盖上。忽然觉得坐席之下,有些隔人。
章相伸手摸了摸,摸到了一支发钗。他两指捏起来,看了看。
赵季倒吸了一口冷气,不敢抬头看章相。
章相拿着那支发钗转了转:“说说看,六道堂在梧国,到底处于何种地位?”
“是。”赵季回道,“六道堂乃是太祖一手所建,专事侦缉刺探之职,内堂内设为六道。天道,掌皇族亲贵护卫;人道 监察各级官员;阿修罗道,行财色诱惑收买之事;此三道是三善道。道众称缇骑。”
越说,赵季的底气越足,逐渐抬头,接着说道:“剩下三道,乃是三恶道,道众称为察子。饿鬼道,善于机关;畜牲道,专职刺探之事;地狱道,以暗杀闻名。”
赵季觉得自己背的条条有理,觉得会得到章相的表扬。
章相在赵季开口讲六道的时候,就已经放下手中的发钗,拿起了一边的书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