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双管齐下
看朱允熥满面春风的样子,朱元璋心中不由得有些好奇,打开折子先看了两眼,眼睛微微一眯。
快速的将整本折子看完之后,朱元璋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来:“没想到他一个心高气傲的读书人,也开始知道天下百姓的疾苦了!折子写的不错,不过这法子好像不是他想出来的吧?”
旁边的朱允熥马上开口恭维道:“皇爷爷明察秋毫的确如此,这法子曾经我用过,效果不错,只是想着既然手中有这些田地,不如拿来试上一试,如今见了效果,说明这法子可用,要是能够推而广之,天下百姓也能受益。”
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循环农业概念。
只不过古人在这方面摸索的多,但是理论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一般就要看当地的官员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朱元璋自己也是农民出身,他只是一看就知道此法可行,于是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很是难得他有这个心思,那就让他来宫中制诏吧。”
这所谓的制造就是写诏书。
作为一个读书人而言,这个职位有些宠臣的意思,所以不少人对此职位都有讥讽之言。
朱允熥当然明白,不过也没有多说:“孙儿知道了!”
就听朱元璋接着说道:“这些读书人,一个个心高气傲,嘴上说的是道德文章!可是这有时候做事,就没那么道德了,这一点你要看得清楚。”
到这里他有些感慨:“你看看自咱打下这大明朝以后,下重手惩治贪官!可是到了现在,这些贪官依然络绎不绝,如过江之鲫,杀之不尽!有时候咱都感觉有些无奈!”
说这些话的时候,朱元璋脸上的皱纹明显深了许多。
朱允熥皱眉沉思片刻,这才说道:“皇爷爷想要治理贪腐,靠严刑峻法恐怕不行的,虽然还有巡查御史行走各地,说到底还是有些治标不治本!而且现如今他们的俸禄的确有些太低了,有些人是被迫贪腐!”
这些话他早就想说了,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时机。
朱元璋听完之后,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你有什么想法?”
听到询问,朱允熥当下便说道:“增加月俸,另外就是由朝廷整理能臣表,找那些清廉和有能力的官员列于其上!朝廷可以给这些人加匾增爵以树风气,另外在下重手整治贪污腐败。”
“双管齐下,时间一长,应该会有所改观。”
在反贪腐这件事情上,朱元璋可是做了各种尝试,也做了深度思考。
因此听到这番话以后,他皱眉沉思片刻,微微点头:“你的想法倒是不错,只是这做起来恐怕难度不小!咱觉得一事不烦二主,你要是有信心,便把这事情给担负起来。”
朱允熥等的就是这句话。
现在他这个皇太孙基本上都是帮助处理一些不重要的国政,其他的事情参与度有些小。
不是朱元璋对他不信任,而是他刚刚当上皇太孙没多久,这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步一步来。
尤其是在培养接班人上,不能太过于着急,否则的话揠苗助长后患无穷。
但是朱允熥有着两世的见识,这主观能动性当然不差,就是等着找机会来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所以他想都不想便起身行礼:“孙儿定会竭尽所能而为,必不使皇爷爷失望。”
朱元璋一脸欣慰的看着他:“咱明白你想做事情,不过这做事跟你想的可能有些不太一样!一定要谋定而后动,做错了不要紧,只要知道错在哪里就成!回去想一想要如何做,给咱上个折子。”
事情早就想好了,不过朱允熥没有当场说出来,而是说道:“孙儿领命!”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也看出来了。
黄子澄属于典型的眼高手低,让他去做实事,那是害人害己。
既然如此,可以让他做一些自己擅长的,比如说文化宣传,他所说的能臣表,不过就是看看朱元璋会不会同意自己的说法。
既然现在事情由自己来做,那就要大干一场。
回到东宫之后。
朱允熥便把黄子澄给找来,开口吩咐道:“你马上便去城里面找些铜匠,另外还有那些印刷的工匠,数量不需要太多,但必须要有本事才行。”
黄子澄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又猜不到,只能说道:“下官领命!”
次日一早。
十几个工匠便被找了过来。
就听黄子澄开口介绍道:“这些人都是手艺人,还有一些是那些大工坊里面的师傅,殿下要是觉得不够的话,我再去找下来。”
朱允熥摆了摆手笑着说道:“这就足够了。”
说到这里他看向了工匠们:“现在印东西都是用木活字,不过这东西不经用!所以我便想着能不能想个法子熔炼出来一批铜制活字!若是有人能够做得出来,不吝重赏!”
自从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之后,印刷术就一直不断的在推行之中,现在流行的就是泥活字和木活字,这两个印刷术虽然方便,不过印起来很容易出现活字损坏或者不清楚。
因此一些名贵的书籍还是采用雕版印刷,不过这样印起来的话,成本太高。
朱允熥便想在这方面下功夫,先把铜活字给搞出来,如此一来,成本将会被极大的压低,那么就可以展开自己的宣传攻势了。
工匠们听到之后相互对望一眼,在他们看来,这事情有难度,不过只要钱到位,那一切都好说。
而眼前这位爷是大明的皇太孙殿下,这钱自然是不可能缺的。
于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工匠开口说道:“殿下容秉,这铜活字或许能够做得出来,不过恐怕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