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权利枷锁
皇宫。
朱元璋半眯的眼睛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朱允熥:“你拿老十三开刀,却放过了徐增寿,这是何道理?”
语气非常平淡,听不出来喜怒。
而朱允熥是一脸正色开口回道:“代王叔敛财无度,趁着这次的事情敲打一番,能够以正视听!至于徐增寿,虽然有小动作,可是并没有借机敛财!说白了也是受人指使,而现在北方不能乱!”
看他这么说,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张驰有度有的放矢,你这么做事咱也放心了,你早这么跟咱说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偏偏说那些有的没的,跟咱闹上一场,你是不是诚心的?”
朱允熥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孙儿怎么会做这种事情?一开始虽然真的是想要依照规矩行事!到了现在其志不改,代王叔的事情,不过就是意外收获罢了。”
说到这里,他略微一停顿:“大明江山是皇爷爷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但是天下人心动荡!不少匪徒横行不法,用重典也是正常之事!可是时至今日天下大定,律法必须要严格遵守,即使约束天下人也是约束皇权!”
看朱元璋有发作的意思,朱允熥赶紧继续说道:“当然了,皇爷爷英明神武,所做之事自然是正确无比,可是后来者之中难免有不孝子孙,万一手握皇权行昏聩之事!到时候大明江山将国将不国,孙儿也是因此才会与皇爷爷顶撞。”
其实说白了。
朱允熥所说的这些指的就是尽可能的用法度来治理国家,而朱元璋则是用自己的经验以及眼光来治理国家。
不能说孰优孰劣,只能说在古代这种时候,太过于超前的思想肯定是不适用的,而且这种思想就是到了现代也未必完全适用。
原因很简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一个核心。
大明选择的是皇权为核心,那么想要推动体制方面的改革,就如同痴人说梦,等于说自己在否定自己,妥妥的嫌命长。
不过强调法度约束皇权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而言,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朱元璋当然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他沉思片刻,轻轻点了点头:“你倒是说的不错,考虑的长远,不过你也相当于给自己上了一副镣铐!那些文官可是喜欢的很,你给了他们这个好处,有没有想过他们会回报什么?”
朱允熥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来:“既然有了这样的权利,那么就要给出相应的做为!孙儿还想着接下来找个机会,请一些名宿大儒,讨论为臣之道!虽然说这些当官的未必能够做得到,不过这也是约束他们的最好方法。”
想要给皇权上枷锁,就要对官员提出更高的道德素养要求,谁做不到,那就等着被弹劾下台吧。
大浪淘沙,大明这么多的人才必定能够选出来几个有用之人!
顺便也能让这些官员更加注意自己的品德培养。
报纸就是为此做准备!
总而言之,强调的就是平衡。
朱元璋半天没说话,他的内心有些惊奇,这些权力平衡之术,允熥是从哪里学来的?难不成是天生的?
片刻之后他这才说道:“咱现在身体也不太利索了,你想做什么便去做什么,咱还能够帮你看着点!只要你不急不躁,将来大有可为!”
虽然说如今天气转暖,可是朱元璋的身体却是每况愈下。
好在朱允熥够争气,做事情井井有条,也让他省了不少心,能够安心养病。
除了朝廷之中的一些大事之外,朱元璋很少过问杂事。
朱允熥当即便点头说道:“有皇爷爷看着,孙儿就有主心骨了。”
随后朝廷下旨,发往大同府,斥责代王朱桂,行事荒唐盘剥无度,责令押解京师,交与宗人府。
并且退还所获不义之财,明发天下,以儆效尤。
消息传开之后,各地的藩王都吓了一跳。
其实他们心里面都明白,现如今朱元璋的年纪大了,想要做些什么也力有不逮。
而且朱允熥这个皇太孙又爱折腾,恐怕现在朱元璋早就被折腾的精力不济了。
没想到,这爷孙俩居然是一个路数,先拿自己人开刀!
这下算是敲了一个警钟,不少人也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担心遭受到朝廷的训斥。
而金陵成都的百姓对此则是欢迎之至。
也有人大着胆子,前去钱庄借贷!
虽然说需要相应的抵押物到官府去质押,不过利息要低的太多了,就算是普通百姓也可以承受。
当然这只是小头,更多人也开始逐渐的接受钱庄将存款拿出来存入其中。
经过这次的事情,那些商人们也知道一件事,再胡来,就要看一看自己脖子上的脑袋,还有没有留着的必要。
于是钱庄便在京城顺利推广,这样一来,每年朝廷就能够得到数十万两的收入。
要知道这还是开始,随着今后的推广在全国蔓延开来,钱庄的收入只多不少。
乐的户部尚书郁新最近一段时间见谁都是笑逐颜开。
有人高兴,自然就有人不高兴。
比如说徐达的四儿子徐增寿,他刚开始是害怕,现在是觉得有些丧气。
怎么就没有看明白这是一个局呢?
虽然朱棣那边没说什么,私下还派人给他送了一些银子。
但他心里那叫一个不爽。
怎么说自己妹妹都成了朱允熥的妻子,这种事情她怎么可能提前不知道,居然连个消息也不说。
转眼便是中秋。
趁着徐妙锦回府的时候,徐增寿喝了几杯酒,话也就多了起来:“我说妹妹,你在皇太孙的身边,是不是不得宠幸?”
此言一出,旁边的徐辉祖皱了一下眉头,将酒杯顿在桌上:“过节的好时候,你说这些话是干什么?”
徐增寿眼睛一翻:“我也是担心咱们徐家将来的事,所以才有如此一问,大哥何必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