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收入颇丰
经过后世的熏陶,朱允熥对于这些商人的心态把握的不说了如指掌也差不了多少,他们之所以想要购买新城的地皮,无非就是想要为将来做准备。
朝廷给出来的限制条件已经将不少人挡在了这场游戏之外,你手中只要有地皮,根本就不缺钱,有不少人专门拿着银子在外面等着。
当然这些银子的来路肯定会有些问题,不过朱允熥心里面很明白,想要快速的将新城给建起来,有的时候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些许瑕疵暂时只能忽略不计。
果然外面的竞价一声高过一声,最终以两万三千的白银将这块地皮给卖了出去,听的朱元璋都不由得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花了这么多的银子,买了一块屁大的地方划得来吗?”
朱允熥则是在一旁笑着说道。
“皇爷爷这些商人们可不傻,玻璃工坊这可是高利润的商品,前来做买卖的,非富即贵,别的不说,有个地皮就算是开个酒楼,也能够日进斗金。投入了,虽然多了一点,但是将来的回报也是相当的可观,否则他们怎么会心甘情愿的拿出银子来?”
爷孙两人一边聊着朝廷的局势,一边听着外面的报价,一场持续将近两个时辰的拍卖会,最终结束之时一共获得银两近三百万!
让朱元璋都有些难以置信,他不由得有些感慨的说道。
“真是想不到这大明的商人居然如此有钱!再展开来,他们不少人的钱都是来路不正,否则的话从元朝末年到如今才多少年,他们如何能够积累起来如此多的财富?”
看朱元璋有打这些商人主意的架势,朱允熥连忙开口说道。
“皇爷爷如今市舶司的商税已经提高了,朝廷的收入也是靠这些商人来支持,等到北征结束之后削藩完成,到时候朝廷就需要提高商税!”
闻听此言,朱元璋皱了一下眉头。
“咱之所以把商税定的这么低,就是想要给那些做小买卖的留条活路,你要是把商税定的太高,他们将来的日子也就难过了,跟咱的初衷也就背离了!”
朱允熥这时候便开口解释道。
“皇爷爷担心的极是,不过孙儿另有想法,那就是对商品以及价值来定税,价值越高,税收的越多,价值越低收的越便宜。至于那些贩夫走卒,他们的利润微薄,那么朝廷只需要他们在经营之时收取现有的商税即可,如此一来就是一举两得的局面!”
看他说的头头是道,朱元璋便一按桌子站起身来,眼睛微一眯,开口说道。
“咱对你是放心的,只要你想清楚便去做,不过还是有一条,你需要记清楚,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打压商人也是有缘故的,那是因为他们唯利是图,没有家国大义!朝廷靠着他们来敛财,但是也会被他们拿捏在七寸之处,用的不好就是为朝廷招祸!”
说完之后,朱元璋便迈步走出了大帐。
朱允熥送到门口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看起来朱元璋不是看不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否则的话也不会这么说了。
难道说自己的方法有错吗?毕竟将来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后,那些列强就是依靠自己手中的商人来获取源源不断的利益,他也想这么做,但是感觉朱元璋说的也没错。
就在这时候,王东一脸喜色的来到大帐门口。
“殿下,这一次可以说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只用新城之中一半的地皮就换来了三百多万两的银子,那剩下的一半地皮不知何时可以开售?”
朱允熥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淡淡的说道。
“剩下的地皮不会再买了,我要在这新城之中留下一只能生金蛋的鹅!”
一句话听的王东莫名其妙。
“殿下什么能生金蛋的鹅?”
朱允熥笑了起来并没有开口解释,而是说道。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虽然说得到了三百多万两的银子,但是想要把一座城池给修建起来,还是不够的,朱允熥自然也在考虑新城的将来,当然不会竭泽而渔。
这些上任的钱花了自然也不可能闲着,马上便开始找到工部用尽关系想要尽快的让自己的地皮开工,虽然说工部这边得了好处,他们也明白这好处是从哪里来的。
因此工部尚书秦达专门来到东宫,说老实话他是不想来的,原因很简单,他不想参与到军户改革之事上,如今他年纪已大,马上就可以告老还乡,没必要沾上一身麻烦。
可是现在新城地皮拍卖之事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所以他不得不来到东宫面见皇太孙,所以这心情也没有那么美好。
朱允熥等他落座之后,当下便直接说道。
“老尚书为官多年颇有贤名,而且对于用工之事也颇有心得,如今工部的匠人们肯定不够,所以我帮老尚书想了一个法子,那就是京城之中的青壮。他们已经在官府衙门之中登记造册了,需要用多少人手老尚书,自己决断就是!”
秦达听到这话,连忙拱了拱手,开口说道。
“这件事情公布自然是责无旁贷,不过老夫年纪已经大了,精力不济,希望能够将此事做好,也算是为朝廷做好最后一件事。若是有做的不好之处,还请殿下指明,老夫回去之后也会责令下属改正。”
这言下之意很明显,他只是个做事的,不想参与到其他事情之中。
朱允熥脸上露出一抹笑意,端起茶杯来,轻轻摸索着,然后轻声说道。
“宦海沉浮,如逆水行舟,人只要在船上,那就只能尽力争上游,如果在这个时候老是想着急流勇退,很有可能会被浪打翻了船从而前功尽弃!”
秦达听到这话脸色微微一变,刚想开口说些什么,朱允熥则是摆了摆手,继续说道。
“我也没有为难老尚书的意思,军户改革是对是错想必老尚书心中自有公论,我想听一听老尚书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