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推广实学
蓝玉听到这话,脸上露出奇怪的神色,不过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徐辉祖,什么也没说,等到议事结束之后他留了下来。
朱允熥知道了他有话要说,于是便说道。
“想说什么就说吧!”
这时候蓝玉皱了一下眉头,开口说道。
“陛下,这次派军出征魏国公似乎不是合适的人选吧?他的弟弟徐增寿,如今跟随燕王叛乱,怎么说魏国公都要避嫌。而且兵贵神速,既然朝廷要派大军就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若不然的话,一旦燕王跟阿鲁台以及马哈木联手的话,恐怕势大难治!”
朱允熥听到这话笑了一下,轻轻摇了摇头。
“现在我们不是想要取胜,而是要得到瓦剌之地,而且阿鲁台和马哈木他们两个人未必能够做到同心协力,更不要说再加上一个燕王!朝廷不着急打过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大军的压迫让他们内部生乱,如此一来,朝廷才能够用最小的力气收复瓦剌。”
话就这么说,蓝玉心中还是有些想不明白,他总觉得面前这个皇帝说这话的时候太过于自信了,只是这个念头冒出来之后,他的心中就是一惊。
最近一段时间,京城之中多有传闻,那就是燕王朱棣就是朱元璋放出去的,最开始蓝玉是觉得,是朱元璋不想亲手杀了自己这位儿子,所以暗中放水。
可是从眼下的情况来看,好像皇帝也应该知道什么内情,要不然的话,怎么会如此的气定神闲?
而且蓝玉还知道内幕消息,那就是燕王朱棣在离开北平之前,劫走了朝廷大量的军械和粮食,这件事情也显得颇为古怪。
所以蓝玉十分明智的选择了闭嘴,既然皇帝不说,他问的多了那就是僭越,还不如揣着明白当糊涂,于是他点了点头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遵从陛下之命行事!”
朱允熥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
“不管你猜到了什么,我想到了什么,你只要自己知道就行,至于下面人有什么疑问,你也要让他们管住自己的嘴巴,明白吗?”
蓝玉一听,顿时就心中有数了,果然跟自己猜想的一样,于是当下便说道。
“我知道了!”
随后朝廷派出两路大军进逼瓦剌,消息传出之后,草原之上瞬间平静了下来。
毕竟现在大部落被朝廷管束的很严,那些中小部落更没有造反的理由,因为现在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羊毛贸易来换取不少的钱财,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有吃有喝,谁犯得着把脑袋别到裤腰带上,去干那种搏富贵的买卖?那是那些贵族老爷们做的事情,跟普通的牧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而且现如今这草原之上也没有跟之前的传闻一样,限制牧民们放牧,只不过是为了避免部落之间的冲突,相互划分了范围。
接下来便是京城大考,因为前一次学子们闹出来的风波,所以梅殷这一次严阵以待,不管再小的事情都是亲自过问,因此一切事情进展的井然有序。
这次考试的时间只有一天,但是难度可不低,光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有几十个,考的就是一个活学活用,这可是把那些死读书的学子给难倒了!
揭榜之日,情况有所改变,北方学子这一下占了将近六成,余下的四成则是南方学子,这一点当然可以理解,因为北方相对比较贫困,所以很多学子平时还要务农。以此对于很多现实存在的现象都是深有了解,所以做起考题来要容易的多。
而此时朝廷调查的结果出来了,给出的解释就是没有徇私舞弊之事,之所以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是因为官员们的文风偏好,以及相互之间的师生关系所造成的结果。
因此之前的成绩也算是做数,将两榜成绩合为一榜,做出综合评定,北方学子占三成,南方学子占七成!
与此同时朱允熥还专门下旨,将会拨款白银五十万两,在北方各大城镇建立学府,将会由汉林学士,亲自前往讲学,每三年轮换一次!
消息传出之后,北方学子的不满情绪也变淡了许多,不管怎么说,这一次朝廷给了他们这个重考的机会,而且还拨下银子,振兴北方文教之事。
这对于这些学子而言,目的也算是达到了,都是不少人也觉得实学对北方学子而言非常重要,于是不少读书人分分情愿请求将实学定为常例。
朱允熥自然是顺水推舟,答应下来一场危机被化解于无形之中,虽然说南方学子有些不满,想要借机闹出一些事情来。
可是他们那些老师以及家中的官员长辈可不傻,之前朝廷调查南北榜之事,其中说的很明白,出现那样的结果是因为官员们的文风偏好。
这就是一种明显的警告,如果这些南方学子还不知道收敛的话,将来朝廷就会借此出手,因为皇帝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推广实学。
大势所趋之下不得不低头,因此这些南方学子刚刚起了一个头便主动的偃旗息鼓,不再提此事。
而朱允熥择日命令报业总局这边,堪印实学书册,报刊发往各地,一来是查缺补漏,二来也是让学子们对于实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一时之间在大明上下掀起来了一股学习实学的热潮,连普通百姓也参与其中,原因很简单,这东西可以帮他们赚钱啊。
这实学之中讲的道理深入浅出,只要脑子不笨愿意去多想,就能够从中领悟到许多赚钱的法子,比如说硝石生冰,如何种植玉米红薯等等的法子,全部都有讲。
只是这样一来就引起来了不少读书人的反感,在他们看,这些东西就是那些吏员们应该操心的,他们将来是要当官的,学这些实学难道将来要事必躬亲吗?
要真是这样的话,当官还有什么好处呢?可是老百姓不管这些,对于实学的兴趣远远高于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