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阳谋之计
不过话说到这里,马哈木却是看向了朱棣,呵呵一笑说道。
“只是燕王的军队长途跋涉而来,如果我军手中也有这样的火枪,那么就可以替燕王打头阵,这样一来的话,贵部人马也能够借机整顿一下!”
言下之意很明显,他想要火枪。
朱棣听到之后呵呵一笑也没有拒绝,而是说道。
“这当然没问题啊,不过想要制造火枪也没有那么容易,别的不说,光是这所使用的精铁,短时间就造不出来,不过在北平镇守多年,我也有一些门道。草原之上有一些官员跟我有一些联系,如果有足够多的银两和宝物,我倒是能够想一想办法。”
在这种时候只要打赢了仗,那么要什么有什么区区的钱财和银两对于这些草原人而言跟没用的废纸差不多,于是当下马哈木便一锤定音的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这边便会尽快的筹集钱财,燕王这边也要尽快的做好准备,等到火枪到手之后,我们马上出兵西域!”
相互之间把事情谈妥之后,本雅失里便命人开宴。
等到朱棣离开之后。
马哈木皱起眉头来,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太师,你说这个燕王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阿鲁台对于朱棣所说的话自然也是抱有怀疑的,他想了一阵子才说道。
“光是需要钱财就能够得到火枪这种犀利的武器怎么可能?就算是买到了铁器,光是打造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可是看燕王一点都不着急,好像很有信心。既然如此的话,咱们先给他一部分的钱财,看看燕王接下来会怎么做,然后再说其他!”
这时候本雅失里,在一旁说道。
“燕王手中会不会有这样的工匠?如果有的话,咱们要是能够将这些人留下来,那么今后也会拥有如此的神兵利器!”
阿鲁台听到这话以后直接了当的说道。
“这件事情并不现实,先不说阎王会不会给,就算是给了咱们也没有那些精铁如何打造出来火枪?而且现在我们正需要联合,当此之时提出这样的条件也不太合适,不过可以等一等等到将来局势有所变化,咱们再想办法也不迟。”
他这么一说,马哈木马上就领悟了他话里面的意思,眼下就是要先应付过明军这一关,然后等到将来局势稳定之后,朱棣就是盘中餐。
毕竟这里是草原,他中原一个王爷到了这里来是龙就要盘着是虎就要卧着,那么到了那时候就是他们说了算!
于是两人相视而笑,心照不宣。
而另外一边,朱棣也在帐篷之中喝着热茶,眼中露出思索之色,旁边的众人听他说了,今日在草原人大战之中事情,也是一个个皱着眉头。
就在此时,姚广孝轻轻咳嗽一声,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就听他说道。
“从王爷所说的情况来看,这些草原内部情况非常的严峻,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反而可以从这方面下手!王爷说咱们可以从草原之上获得火枪,对方肯定不信,既然如此,咱们就要做些事情才成!”
听到这话,朱棣缓缓点了点头。
“当时那种情况之下,我自然不可能说实话,只是临时想出来一个这个办法而已,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才能够让马哈木和阿鲁台之间起争斗?”
这时候姚广孝忽然问到。
“大王觉得那个本雅失里其人如何?”
朱棣眯着眼睛想了一阵,这才说道。
“表面上看起来这位大汗畏畏缩缩,根本就不像一个上位者应该有的样子,可是仔细想一想,他绝对不是泛泛之辈。如果是一个十足的蠢货,坐在这样的位置上一定会表现的有些张狂或者不满,但是他半点都没有,那就说明他一直是在等机会!”
说到这里他的眼睛一亮,顿时想到了什么?
“对了,可以利用这位大汗,如果咱们帮助阿鲁台或者马哈木任何一方都会引起怀疑,既然如此,那么咱们就权当不知道他们私下的事情。收了他们的钱财之后,把火枪直接献给本雅失里,让他去分配,如此一来的话,必然能够激化马哈木和阿鲁台之间的关系!”
姚广孝此时不着痕迹的拍了一个马屁。
“好一个二桃杀三士的计策!咱们这么做了,对方挑不出来任何理来,如果他们想要火枪的话,那就要靠自己的实力。本雅失里要是压得住,那么他两人就会对这位大不满,如果他要是压不住的话,面对这些火枪,阿鲁台和马哈木是绝对不会有所退让的。”
事情就是摆在这里,不管面上的话说的多好听,当一大堆火枪摆在眼前,谁不心动?
说句不好听的话,谁掌握了火枪,谁的实力就会翻倍的往上涨,到时候其他人不听话,挥挥手就能将之灭掉,从而做到一家独大。
这时候朱棣站起身来说道。
“不过这事情还需要朝廷那边配合,先写封信过去告诉他们这件事情,如果有结果的话自然最好,如果没有结果,咱们只能再想别的办法了。大不了将咱们手中的火枪给他们,反正这东西没了火药,就是一根烧火棍,根本就不中用!”
明朝军队这边早就意识到了火枪对于后勤补给的压力有多大!所以朱棣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根本就不担心把火枪交给对方,以后会造成什么不良的后果?
说句不好听的话,到时候打起来就看谁的弹药多,在这方面他有着绝对的优势!
随后朱棣连写了几封密信,然后同时派人也打探消息为理由,把这几封密信从不同的方向送了出去。
没过多久,消息就送到了蓝玉的手中,打开一看,这里面的字每一个他都认识,可是拼起来却是一点意思都看不出来。
他当然知道这信是有问题的,而且他还可以确信一点,朱棣跟皇帝之间有默契于是马上命人将信火速送回京城。